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不回你資訊的人,就不必再打擾」,這碗毒雞湯,真的毒

2024-01-03情感

文 | 唐 糖

那個不回你資訊的人,就不要再去打擾了。

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

一個人,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

一個人,對你借口太多,那是因為不在乎。

毒雞湯是專為 「 受害者心理的病患 」 調配的鴆酒。

解渴,但有毒。

毒雞湯最大的「毒」,在於它的邏輯有毒。其基本套路是: 放大受害情緒,挑動觀點對立,利用圍觀者缺少批判性思維的認知短板,滿足其自卑自憐、自怨自艾的內在需求

01 弱者思維:「我」是被動的

「別再打擾那些不回你訊息的人」,看似平淡的語氣,隱藏著濃濃的的受害情緒。這句話轉譯一下就是:「既然別人不想理咱,那咱也不必上趕子求人家,走就是了,不再打擾了。」

恕我直言,「不想理」、「上桿子求」、「走就是了」........這些都是自己給自己加的 內心戲

人的思維分兩種,一種是 弱者思維 ,也稱巨嬰思維,其核心思想是 等、靠、要 。等不來、靠不上、要不到就憤怒、委屈,或撒潑打滾,或撒嬌纏結。在這種思維定勢下,自我缺乏主體性,是一支攀附的淩霄花。而與之相反的,是 強者思維 。其核心在於 「自我救贖」,專註客觀事實,追求自力更生

孰高孰低,一眼可見。

把「對方沒回資訊」的客觀事實,解讀為「對方故意不回我的資訊」,在這背後就是弱者思維作怪。在這段關系裏,「我」不再是一個生動的主體,而成為了 被動 「等」回復的弱者,更要命的是,「我」的心情 取決 於對方——對方回資訊,我便開心,對方不回,「我」就受傷。

或許你會困惑:發出了資訊,本來就是被動的等對方回啊。這有什麽問題?

答案是:對方回不回資訊,的確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但是, 是否要把掌控自己心情的權利交給對方,卻是自己能掌控的

強者思維的註意力在 「目標」 上——自己發資訊的目標是什麽?實作目標有幾種路徑?而不是自怨自憐的內心戲。

02 受害思維:「我」被傷害了

人之所以內耗,有太多內心戲,是因為受到了 「被傷害」 這種情緒的困擾。被傷害的感覺,和弱者思維同出一轍。事實上, 一個人只有身處弱勢,才有被傷害的可能 ,就像在草原上,只有獅子能傷害斑馬,反之不成立。

「不回資訊」本身是一個客觀事實,它並不會傷害我們,而把「不回資訊」 解讀為 「故意冷落我,不想理我,瞧不起我......」時,你才會感覺到自己受到傷害。

這就是著名的 ABC理論 :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對這一事件的觀點/看法,C代表個體隨之產生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也就是說, 我們對「不回資訊」這件事的解讀,誘發了隨後的「被傷害感」和「與對方絕交」的行為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不回資訊」這件事這麽敏感的。同樣是不回資訊,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受傷,有的人卻覺得無所謂,猜測大概是對方正在忙,或者看見忘了回。很顯然,持後面這種觀點的人,不太會因為沒回資訊,就引申出「對方不在乎我」的結論。

那麽,是不是感覺自己受傷,就是錯了呢?

不,沒有這麽簡單。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明明感覺到受傷,卻否認這種感覺,甚至批判自己這麽想就是受害者心理,這種做法並不會讓自己真正從受害思維中解脫出來,反而會造成更深的自我傷害。因為你根本沒有理解和尊重自己。

為什麽會產生被傷害的感覺?是因為在過去的經歷中,我們有過類似的經驗和創傷。比如父母會用這樣的方式來懲罰我們,媽媽最常說的話是:「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警告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恐懼被拋棄,而「不回資訊」這種行為,本質上是 啟用我們早年的創傷

所以,我們因為對方不回資訊,就感覺到自己不被重視、不受待見,產生被傷害的感覺,其實是沿用了過去的經驗,對這一點,我們要理解自己。

其次,我們要 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再加上理性的思維、正確的自我引導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任由自己 自動化 的沈浸在這種被傷害感中,而是要重新 回到現實,實事求是

回到真實世界,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我被傷害了」 不是客觀事實,而是我的觀點 ,「對方沒有回資訊」,才是客觀事實。這就是涉及到下一個思維話題:批判性思維。

03 批判性思維:事實還是觀點?

把觀點當做事實,就會對自己以為的深信不疑,進而產生一系列謬誤。怎麽矯正呢?方法就是我們需要多問自己幾個 可能性 。比如,對方沒回資訊,有幾種可能?

  • 對方討厭我,故意不搭理我
  • 對方用這種方式告訴我「離我遠點」
  • 對方太忙,根本沒顧上看手機
  • 對方看了手機,但是有其他更緊急的事,忘了回
  • 對方看到了資訊,產生了「看到即回復」的錯覺,誤以為自己回過了
  • .........

    看,一個現象背後,有很多種可能,而我們卻把其中一種可能,當做了事實。並順著這個未經驗證的「假說」,做出了一系列決定和行為。

    辯證性思維的本質,就是一種 「 理性思維 」,跳脫感覺的陷阱,跳脫過去經驗的桎梏,以一種更理性的方式思考問題。批判性思維包括7個層面,但首當其沖的,就是「 認知謙遜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空杯心態」。

    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承認自己並不是什麽都懂,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判斷。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做到真不容易。需要長時間刻意的練習。

    或許你要問, 如果我想的就是客觀事實, 如果對方就是因為討厭我,不回資訊呢?那我不還是被傷害了嗎?

    在這裏,你需要第四種思維武器:主動思維——除了我自己,沒人能真正傷害我。

    04 主動思維: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真正傷害我

    此處敲黑板,請默念三遍: 除了我自己,沒人能真正傷害我。

    我經常用一個比喻。對方惡意向你投擲了一袋臟垃圾,你怎麽能不受到傷害?

    答案是, 你不接 。不管對方怎麽扔,或者垃圾有多臟,只要你不用手接過來,垃圾就不會汙染你。

    你可能會說:我不接,但對方砸的準呢?我不還是得被垃圾汙染嗎?

    答案是: 在真實的扔垃圾的場景下,的確有這種可能,但是在心理的層面,卻沒有這種可能

    在心理層面,你之所以被對方傷害,是因為你自己本身有「 勾點 」,對方一扔,你就認同了,當你的勾點勾上了對方的惡意,傷害才會發生。

    「勾點」是什麽呢?勾點就是 自己過去的的經驗,內心未被真正療愈的舊傷 。所以在當下,本質上並不是「不回資訊」這件事傷害了自己,而是自己的舊傷被重新啟用,繼而產生了痛感。

    這個勾點,有點像人的免疫力。如果自身免疫力低,就很容易被病毒傳染,反之如果免疫力很強,那麽即使有病毒,也不容易生病。

    心理層面的免疫力,就是底層的安全感 。一個小時候被充分愛過的人,對別人的行為較少偏向傷害性的解讀,而安全感不足,經常被冷落忽視或者貶低責備的人,最常出現「又受傷了」的感覺。

    想解決這個問題,步步後撤,把自己蜷縮在安全的殼裏,不和別人打交道,是下策。努力讓自己的舊傷痊愈,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才是根本。

    療愈舊傷的本質 ,就是不斷勇敢而真實的和現實世界觸碰,不斷澄清惡意,改變過去的認知,用新的體驗和新的認知,開啟新的大門。

    唯有「關系」,能療愈過去關系中的傷

    所以,心理上的傷害本質上只有一種——當你認同/接住了對方的垃圾時,傷害才會真的發生。所以, 本質上,除了你自己允許,別人無法真正傷害你。

  • 只要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別人瞧不起你,沒關系
  • 只要你自己接納自己,別人喜不喜歡你,不重要
  • 只要你自己尊重自己,別人對你是不是傲慢,無所謂
  • 或許你又要問了:這不是阿Q精神、自我催眠嗎?

    首先,這不是自我催眠。因為人無法透過嘴上自言自語,就改變內心根植的信念。說到底, 自我尊重、自我接納、自我和解,都是需要畢生修煉的功課

    其次, 不把自己置身於受害者的位置,和采取必要的行為維護自己的利益/邊界,兩者不沖突,可以同時進行

    比如當對方不回我資訊時,因為能不把自己置身於被欺負的弱者身份,就避免了自憐自艾、憤怒委屈,而能保持情緒的穩定。在此基礎上,我可以和對方進行更理性的溝通,澄清對方不回資訊的真實原因。

    如果對方就是故意,那我可以采取其他能實作我目標的方式。舉個例子,我發資訊是因為有事求助對方,如果對方不願意幫我,那我還能怎麽得到幫助?換個人求助,還是拿其他價值和對方交換?

    如果發資訊的物件是情侶,對方不回資訊,那我此時,最需要澄清的就是我們之間是否有誤會、隔閡?如果有,就坦誠交流,澄清誤會。如果對方是冷暴力,那我也可以主動收回自己的感情,一個連說出「分手」的勇氣都沒有的人,根本沒資格做我的伴侶。不管怎樣,主動權在我自己手中。

    當一個人身上有充分的 自主感 ,有 主動選擇、自我負責的態度 ,那這個人大機率不會動不動就「受傷」。

    【寫在最後】

    性格實在不合的人,的確沒必要強融,但前提是,不是作為一個受害者委屈的撤回,不是因為收到了傷害,而逃避到安全的自我封閉世界,而是抱著開放的心態,主動聯結他人,主動澄清誤會,主動解決問題,主動篩選值得交往的人。

    當一個人確信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時,毒雞湯就失靈了。

    別被挑動你自憐情緒的毒雞湯蠱惑,做一個避世者,而要揚起風帆,做一個掌握主動權的自由人。

    -END-

    唐 糖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 全網15w粉絲心理學博主

    出版【做情緒穩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 心理科普|認知思維|方法論|行動派

    話題 個人成長|家庭教育|兩性關系

    圍觀 唐糖咨詢師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