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慈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這漫長的旅途中,我們如何尋找內心的安寧與自在?王陽明,這位明清兩代的傑出人物,給出了他的答案:「幹本分事,持平常心,做自在人,得清凈身。」這不僅是他的座右銘,更是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一、幹本分事
本分,是人生的基石。無論身處何地,無論身份如何,我們都應牢記自己的本分。王陽明曾說:「人要在事上磨,方立得住。」這告訴我們,只有在實際行動中,我們才能不斷成長、進步。做好本分事,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生活中,總有人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卻忽視了眼前的本分。他們好高騖遠,總想一步登天,結果往往是一事無成。反之,那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最終往往能夠取得成功。因此,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確自己的目標,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向往自由
二、持平常心
人生充滿了變數,得失榮辱都是常態。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有一顆平常心。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張,並強調要以平常心面對生活中的得失。他說:「得財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憂是平常心;享譽不驕是平常心;受謗不惱是平常心。」
平常心不是消極的避世態度,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智慧。它讓我們在面對成功時保持謙遜和清醒,在遭遇失敗時能夠坦然接受並從中吸取教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得失之間找到平衡點,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平胡。
陽光雨露
三、做自在人
自在並非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是在認清自己的本分、持有平常心的基礎上,達到的一種超脫世俗、逍遙自在的境界。關漢卿在【四塊玉·閑適】中描繪了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饑時餐,醉時歌。」這種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當然,想要過上自在的生活並不容易。我們需要學會放下包袱、減輕負擔,讓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脫。只有當我們不再為名利所累、為得失所困時,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自在。
「幹本分事、持平常心、做自在人」是一種人生哲學和智慧。它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凈土。讓我們銘記王陽明的教誨,努力踐行這三點原則,以期達到內心的安寧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