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一個人真正的自律,是遠離「底層迎合」

2023-12-04情感

作者:洞見·姜榆木

你接收怎樣的資訊,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蒙古草原上有種赫氏角鷹,成年後飛行高度可達數千米。

但當地人捉到這種角鷹的幼雛後,不將它們關進籠子,反而提供舒適的巢穴、充沛的飲食。

角鷹不用自己覓食,長期缺乏飛行訓練,翅膀就會臃腫不堪。

最後,人們用兩三米的矮墻就能輕松困住它們。

從搏擊長空到匍匐乞食,把角鷹困在地上的,不是墻壁,而是那個總能滿足它需求的環境。

人生也是如此,許多人被困在底層,並非智慧不夠、能力不足,而是身邊有太多聲音告訴他們,不用努力你也能過得很好。

作家水木然將這種聲音稱為「 底層迎合 」。

平庸的人順從天性,優秀的人則會遠離迎合的聲音,主動選擇一條更難的路。

01

垃圾快樂迎合你

最近重溫英國小說【美麗新世界】,對其中一個設定感觸很深。

在這個世界裏,人們自上而下被分為:Alpha、Beta、伽瑪、戴爾塔、厄普西隆五個階層。

不過階層最低的戴爾塔和厄普西隆人,反倒是最開心的一批人。

他們擁有穩定安逸的工作,還能免費出入各種娛樂場所。

政府還會足量發放一種叫「蘇摩」的零食,吃上一口就能忘掉所有煩惱。

只要願意,他們每時每刻都能活在快樂之中。

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從未想過改變自己,一輩子甘願為更高階層的人服務。

許多人也是一樣,生活越是不如意,越是沈迷廉價的快樂。

明星的八卦、刺激的遊戲、隨叫隨到的外賣……

一部手機、一根網線,足以消遣無聊的人生。

然而每個觸手可及的快樂,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

愈發自閉的性格,逐漸走樣的身材,不斷退化的思維,都將你桎梏在底層。

史帝芬曾在暢銷書【微習慣】中提到自己的一個習慣,那就是從來不在家裏工作。

每當要寫作時,哪怕大雨傾盆,他也要離開公寓,前往公司的自習室。

公司門衛不解:「你把來回一個小時省下來,不是能做更多的事情嗎?」

史帝芬回答:「因為我很難拒絕沙發、電視和餅乾帶來的快樂,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它們。」

簡陋的自習室,沒有網路,沒有空調,甚至沒有熱水。

越是如此,史帝芬越能心無旁騖地寫作。

董宇輝曾說: 低階的快樂是直接給你想要的東西,高級的快樂則會給你設定重重阻礙。

打遊戲、刷視訊當然很爽,但爽完後是無盡的空虛;

看書、健身也許很累,累完後是長期的收益和幸福感。

遠離迎合你的垃圾快樂,那些堅持過後帶來的歡愉,才是持續一生的回甘。

02

有毒雞湯迎合你

知乎上有個瀏覽量過千萬的提問:為何懂得許多道理,仍然過不好一生?

有個回答獲贊無數: 因為你只聽你喜歡聽的道理。

評論區裏,有兩個真實的故事。

網友 @執然 畢業後跟同學一起創業,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在公司上市前一年結束了創業團隊。

理由是他在某天加班的時候,刷到一個視訊。

視訊裏說:做人何必這麽辛苦,生活最重要的是討自己開心。

還有一位匿名網友,有段時間覺得自己應該存錢,卻又很難克制自己的消費欲。

直到她在某篇文章裏看到一句話:別為了存明天的錢,委屈今天的自己。

她覺得這句話就是對自己說的,從此花錢任意,再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多年後,母親腦溢血被送進醫院,每天大幾千的醫藥費,讓沒有存款的她每晚輾轉反側,頭發大把大把地掉。

這世上許多所謂的道理,只為給人一個安於現狀的理由。

不想努力的人,總能刷到勸人躺平的理由;不想上進的人,深信階級固化的論調。

這些話乍一聽醍醐灌頂,實則只是一味迎合你的惰性,引導你以自洽的方式安於底層。

在這世上,99%的底層人把毒雞湯當真理,追求的是情緒安慰。

只有1%的人,追求獨立思考後的真相與價值,站上了金字塔頂層。

03

碎片資訊迎合你

前段時間,刷到一份【2023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當代青年平均每年在網上的閱讀量,如果以字數衡量,相當於11本專著;

每年觀看網路視訊的平均時長則為912.5小時,相當於600部BBC紀錄片。

和這個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超過半數年輕人全年沒有完整看過一本書,或是一部紀錄片。

知名主編尼克拉斯·卡爾曾對這種情況深表憂慮。

他在【互聯網如何毒化我們的大腦】中說:

當我們盡情享受資訊時代的慷慨施舍,也在逐漸喪失深度閱讀、思考的能力。

互聯網高速發展,註意力不斷渙散的人,正在成為各種速食媒體迎合的物件。

抽不出時間讀書,沒關系,三分鐘的短視訊帶你看完世界名著;

沒有耐心學習,不要緊,省去枯燥論證的幹貨文直接給你答案。

但是碎片資訊的堆砌,不會讓人豐富;走馬觀花式的瀏覽,不能使人深刻。

一味沈浸於「短平快」視聽產品,只會讓你陷入資訊繭房,淪為互聯網投餵的寵物。

「微信之父」張小龍分享過自己剛畢業後的工作經歷。

當時網路還未普及,每次遇到技術難題,他只能透過研讀專業書籍來尋求解決方案。

有時為了寫好一行程式碼,他要翻看上百頁的資料,推算滿黑板的公式。

多年的積累,幫助張小龍形成自己的產品思維,並最終設計出FoxMail、微信等國民級套用。

但最近幾年,他發現很多年輕程式設計師,越來越熱衷上網找答案。

復雜的問題,隨便一搜,就能搜到網友的思路分享。

有時直接照搬網上的程式碼,只要實作功能便萬事大吉。

結果效率是提高了,他們自己卻失去思考和創新能力,成為隨時可被替代的螺絲釘。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你接收怎樣的資訊,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一個人沈浸於低密度的資訊泡沫,只會被平庸的生活綁架一生。

深刻的理論,大部頭的著作,不會刻意照顧你的閱讀體驗。

但當你沈下心來去品讀,培養了深度思考的習慣,收獲了人生向上的力量。

04

無用關系迎合你

看過這樣一幅漫畫。

一個酒鬼掉進水裏,酒友們不僅沒有救他,反而繼續給他遞上酒杯。

有些人就是這樣,只是一味迎合你的不良習慣,帶著你沈淪到底。

當你身處這樣的圈子,但凡有些上進的念頭,都會被立馬撲滅。

美國教育家布萊德·科恩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症候群,說話時會頻繁抽搐、打嗝。

他想成為一名老師,卻在求職時屢屢碰壁。

他聽從父親建議,在親戚公司一邊上班賺錢,一邊繼續面試。

大家知道他的病情,平時都會主動搭把手,這樣他就不用經常說話。

親戚也會安排一些較為輕松,且不用和別人交流的任務。

科恩身邊人都覺得,這是最適合他的工作。

就連他自己也感到十分愜意,不用再為妥瑞氏症候群頭疼。

直到有天翻到某個小學的面試邀請函,他才發現自己幾乎忘了當老師的理想。

科恩立刻辭職,重新去各個學校面試。

學校不會遷就他打嗝的癥狀,卻也倒逼他不斷改善自己的交流方式。

無數次受挫後,科恩被一家公辦小學聘用為候補老師,並一步步成長為「全美十佳教師」。

舒服的圈子,恰恰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就像投資人馮侖說的那樣:

「真正能幫你成長的人,不會過多在乎你的感受。而是會在認知上碾壓你,思維上顛覆你,讓你時刻保持成長的痛感。」

最值得相處的,不是讓你很快樂的人,而是讓你變得更好的人。

如果圈子阻礙你的成長,盡早遠離,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負責。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羅輯思維】裏的一句話:

「決定你成功的因素,不是你能享受什麽,而是你能承受怎樣的痛苦。」

平坦大道通山腰,崎嶇小路抵山巔。

一個人選擇想要的生活,就必須要去面對不舒適的環境。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