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人生建議:不要長期待在家裏

2024-10-18情感

文:素箋聊人生

原創文章,請勿抄襲

心理學家武誌紅提到:

「當一個人生活的太簡單,太宅,大機率是因為它的控制感只能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裏發揮作用。」

現在的很多人,都喜歡宅在家裏,對於他們來說,家裏是充滿安全感與舒適的。

雖然這份舒適讓人短暫的會享受幸福,可是時間長了就會發現沒有味道。

長時間待在家裏,不但身體開始變得懶散,連心情也開始變得低落,整個人慢慢也就失去了活力和光彩。

人生不過短短3萬天,千萬不要長期待在家裏。

唯有走出去,方能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1、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

宅家

【呂氏春秋】中曾言: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活水長流才不會發臭,門軸常轉才不會被蟲蛀。

人,只要有生命,就得動起來,才能擁有健康的活力和體魄,生命才能持久。

如果長時間待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裏,就會讓自己胡思亂想。

時間長了,精神狀態也會變得不好,疾病也會找上門來。

古時候,有一位才學橫溢的人,名叫劉逸雲。

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是由於他聰明好學,父母還是咬緊牙關全力支持他的學習,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光宗耀祖。

寒窗苦讀十年,劉逸雲的學識大有長進。

又到了科舉之日,劉逸雲便風餐露宿的開啟了前往考試的路途中。

考場裏,高手雲集,劉逸雲再次落榜。

從此以後,回到家中的劉逸雲,變得沈默寡言,足不出戶,以往勤奮讀書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整日躲在屋裏唉聲嘆氣。

以至於到了最後,竟然變的神叨叨的。

林清玄說:「一個人面對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

好運從來不會降臨在困頓的環境中,只能在路上找到重生。

人是無法在朋友圈看到世界觀的,只能在腳步丈量的世界過程中讓心靈得到舒展。

多出去走走吧,多聽聽很多不同的生命故事,才能讓我們保持活力。

2、真正的強者,

主動打破舒適圈

毛姆說:

「大膽去做,不要害怕,沒有人去在乎」。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沈迷於眼前的安逸,往往被事情的結果打個措手不及。

每個人的舒適圈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源都是恐懼。

只有打破舒適圈,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掌握新技能。

歷史上的李鴻章,並非一開始就是能人,他也有懶惰的一面,也有貪圖安逸的一面。

李鴻章年輕的時候,特別愛睡懶覺。

有一次,頭天晚上,曾國藩邀請他第二天早上一同吃早餐,李鴻章隨口答應了下來。

結果到第二天早上,李鴻章居然把這件事忘了,躺在床上一直呼呼大睡。

曾國藩耐心的等他醒來,看見他那懶散的模樣,曾國藩氣的拍桌子,拂袖而去。

曾國藩拍桌子的舉動,也拍醒了李鴻章,從此以後,李鴻章別徹底告別了舒適安逸的生活。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你發現你的圈子全是消極頹廢、混日子的人,一定要及時止損的「退群」。

一個人只有擇善而交,才能讓自己獲得足夠的動力,穩定的前行。

所有的舒適都是有代價的,好走的路,從來都是下坡路。

我們要學會隨時推自己一把,跳出這個舒適區,才能享受春夏秋冬的饋贈。

3、人生的出路,

走出去才有路

有一位青年,因為考試落榜,終日郁郁寡歡。

後來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一座寺廟裏,碰見了一位正在念經的禪師。

於是,青年就像禪師說起了心中的苦悶。

禪師聽完,只問了青年一個問題:「山體滑坡時,你該如何應對?」

青年說:「我當然是往下逃了。」

禪師說:「你越往下逃,越沒命,勇敢的人,應該向上奔,方有一線生機。」

青年頓有所悟,向老者身鞠三躬。

此後,青年發奮讀書,終有一日,旗開得勝。

樹挪死,人挪活。

我們必須向外、向前沖,這才是唯一的出路。

人必須出門,必須社交,必須去體驗不同的事物,見各種各樣的人。

只有走出去,身體才會有靈性,才會吸到新鮮的空氣。

出路,出路,先走出去才有路。

活動,活動,先活起來才會有靈動。

走走看看之間,也就會找到未來的路。

4、

曾經有一位女作家說起自己的事情時,她說:長時間待在家裏,腦力和體力都會跟不上,創作的源泉更是猶如枯水般幹枯了。

於是,她給自己定了一個硬性的規定:

那就是每天必須出門,每個月必須旅行。

就這樣,經過了數月之後,她再次找到了積極的心態,創作的源泉也不斷的噴湧爆發。

人這一輩子,匆匆又匆匆。

不要一天到晚老窩在家裏,圍著伴侶和孩子轉。

生活是講究磁場的,能量是需要交換。

給自己制定一個出走的計劃吧,哪怕每天回菜市場去轉一轉,心情也是舒暢的。

愛自己,就要讓身體和心靈都在路上。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