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一個人,出現這5種狀態,暗示要離開紅塵了

2024-10-20情感

一個人,出現這5種狀態,暗示要離開紅塵了,很多人不知道!

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中言:「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

人將要離開的時候,他的五臟六腑必定有一個地方先有病患;就如用力把一根繩子拉斷,肯定會有一個地方先斷。

佛經上講:「釋迦牟尼佛一出生,當下就走七步路,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講了兩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然後立即恢復到普通嬰兒的狀態。」

這並非說釋迦牟尼佛傲慢無天,而是說他冥冥之中證得菩提,大徹大悟,找到真我。

人的生命本身有個本來的真我,人在紅塵俗世的經歷和體驗,其實本質上就是逐漸找到真我的過程。

因此,我們常說,人世間的很多道理,很多事情,年輕時都很難明白,只有在老年時才會突然頓悟,且越到老年看的越明白。

正如,佛經中說:「預知時至。」

因為,凡是事情發生之前,必有萌兆。

一個人,出現這5種狀態,暗示要離開紅塵了。

【一、氣數將盡,人力難求。】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氣數已盡,氣是指呼吸,氣數已盡是指一個人將死。」

氣數是表示生命運動節律的總括,它是一種變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這種變化,從極其細微之中開始,在生命運動的過程中漸漸進行,並非一日之功可以為,但是等到時機成熟,就會顯現應時的征兆。

正如聖經中說:「生有時,死有時,種植有時,收獲有時……時時事事皆有時也!」

這其中的「時」就是指世間萬物氣數的定數,每個人本身都有屬於自己固定的氣數,時間一到,非人力可以左右一二。

東漢末年,漢獻帝堂堂天子被亂臣賊子玩弄於股掌,泱泱漢室再也不能持續先祖的輝煌,從此在風雨中艱難飄搖,直到衰亡,曹丕稱帝,溘然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據記載說:「漢室頹敗曾出現了「青蛇飛梁」、「雌雞化雄」、「虹現玉堂」這些異象。」

而後,接二連三出現禍患,先是十常侍作亂,而後董卓為禍,都直接消耗了漢室的氣數,導致了它的滅亡。

在漢室的滅亡上,董卓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人物,仔細觀察發現,他的氣數也有規律可循。

漢室頹敗後,司徒王雲立誌謀劃除掉董卓,設計了一場巧妙的美人計,讓義女貂蟬蠱惑董卓與呂布心生嫌隙。

董卓原本意圖掀起一場蓄謀已久的謀反,卻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被自己的愛將呂布誅殺,變成了自己的刑場。

據記載說:「董卓將死之際,皆有種種異兆出現:先是遇到「車折輪,馬斷髻」,接著又遇到「道人手持掛布長竿」,後又聽見一陣童謠「千裏草,何青青,十日蔔,不得生。」

仔細觀察發現,「千裏曹是董字,十日蔔是卓字」,在董卓到達長安赴宴時,就死於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

正如【三國演義】第46回諸葛亮對魯肅說:「我態簡命系於天,公謹焉能害我哉。」

反之,一個人氣數將盡,亦是命系於天,又豈是人力可為的事情。

所以,人,應時而生,也應時而亡,一切皆有定數。

【二、使命完成,悄然離世。】

國學堂梁冬老師曾說:「一個人這輩子呼吸的次數是有定數的,就是你呼吸多少次是有固定的,假設是一千萬次,那麽你呼吸完了,那你生命也是走到盡頭了。」

所以,梁冬老師就提議說:「要活的長久,可以像烏龜一樣,慢慢呼吸,慢慢動,慢慢享受生活。」

西漢名將、大軍事家霍去病,17歲首批戰袍就戰馬一踏,血刀立橫,擒王斬將,所向披靡,封冠軍侯。

19歲為驃騎將軍,22歲官居大司馬,可謂,妥妥的人生贏家,年紀輕輕就封狼居胥,然而卻23歲猝然離世。

他從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誓言橫掃漠北,幾番征戰後,自此「匈奴遠遁,而南無王庭」。

也即是說,他的使命已經完成,向來天妒英才,猝然消亡也是天意使然。

歷史上關於霍去病的死因並未具體記載,有人說是死於感染瘟疫。

其實,我們或授權以得到啟發:常年征戰,宿餐無律,勞慮過度,透支身體,達到極限,猝然而亡。

正如老話說:「一個人一輩子吃多少,穿多少也是冥冥中註定,吃完了,穿完了就該走了。」

每個人的到來都帶有自己的使命,使命完成的快慢,影響著你的氣數長短。

就如,生命是一輛車,中間不斷地走走停停,紅燈停綠燈行,如果你強行闖紅燈,提前透支命數,自然提前到達終點離開。

【三、頓悟虛空,紅塵無戀。】

曾仕強教授說:「人要看開,而不要看透,看透就說明你要走了。對於正在活著的人來說,看開看淡就好。」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是沒有能力去看透世事的,因為,這個時候,他精力旺盛,朝氣蓬勃,渾身充滿了沖勁,一路向前,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

一個人,只有在經歷了大半生,越過大山,踏過大河,在人生的名利場中體驗了各種酸甜苦辣鹹的人間百態,一身疲憊之後,才會停下來,看看來時路,想一想此生為何而來。

就如同一匹征戰沙場的老馬一樣,一生拼殺之後,只有在最後時刻才會低下頭來看一下自己,擡頭環顧四周。

紅塵俗世,所有的追求、執著、貪欲、得失,就像一張大網,當你身處其中的時候,就像霧裏看花,你永遠也看不明白,只因身在此山中。

而當你漸漸老去,行將枯木,垂垂老矣,驀然回首,置身事外,跳出五行中,才陡然發現,你在網中掙紮拼搏一輩子,原來如此。

你會幡然頓悟,感覺以前苦苦追尋的其實沒有那麽重要。

你終於看明白:愛恨情仇、名利得失、執著糾結,皆是一場紅塵歷練,一場俗世修行。

最終,塵歸塵,土歸土,不再眷戀,不再執拗,黯然離去。

正如,金庸曾說:「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四、眷戀故鄉,葉落歸根。】

有位朋友的奶奶,90多歲,還猶如鶴發童顏,能吃能睡,頭腦清醒。

然而,就在去世的前幾天,突然要求朋友的父親帶她回老家看看。

朋友開車帶著父親和奶奶,回到了老家,奶奶拄著拐杖在村子的西頭望了很久,在家中的院子來回轉了好幾圈。

她還自言自語道:「該給雞兒餵食了,地裏的麥子也該收了,有個好天氣,一定就會是個豐收年。」

朋友還以為,奶奶是因為年齡大了,老成了老小孩了,不以為然。

而朋友的父親卻有些擔憂,他似乎已經感覺到了奶奶的異常,所以,自從老家回來後就寸步不離奶奶的身邊。

果然,在一周之後的一天淩晨,奶奶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了。

人的一生,悲辛勞碌一輩子,生兒育女,無論最後富貴幾何,窮困幾何,成年後,還是勞累多於溫暖。

在心底深處始終深藏的溫暖歲月,莫過於幼兒童年時期在父母的疼愛呵護之下的美好時光。

所以,人在離開之前,或許葉落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回到父母的懷抱,是潛意識中最想做的事。

【五、已故親人入夢,一起回家。】

有科學家做過一個「瀕死體驗」,並得出了四個結論:

「一、人們會感覺到靈魂離開軀體;二、發現自己走入到漆黑的隧道當中;三、隧道兩側有自己的親人在迎接,特別溫暖且光明;四、化為粒子,與自然、宇宙融為一體。」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一種場景:一個人之將死的老人,在最後的時刻,沒有了痛苦,臉面上慢慢展開了孩童般的笑容,眼神欣喜地望向前方,努力伸出雙手,想要跑起來,飛起來,去向遠方。

然後,他的親人們在旁邊難掩悲痛之情,老人卻喃喃自語道:「父親,來接我了。」

而後,安然離世,從此人山人海,不再歸來。

其實,從醫學的角度講,人在瀕臨消亡的時候,整個身體的機能都會出現紊亂,神誌不清,大腦即將停止一切的意識,最後時刻,只有存留在大腦中最強烈的意識還會顯現。

一般,在每個人的心中,只有最親的血緣才是此生最深刻的存在,即使行至消亡也仍然可以記得。

所以,很多人在最後時刻,會出現幻覺夢見已故去的親人,或者一夕之間看見已故去的親人。

每當,一個人出現如此狀態的時候,其實,就在提示他要離開了。

最後,關於人的命數,人的生死,參照唐朝寒山子寫的一首詩詞【欲識生死譬】,深度體悟:

「欲識生死譬,且將冰水比。

水結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應生,出生還復死。

冰水不相傷,生死還雙美。」

人生,不外乎兩件事:生與死。

我們偶然而來,必然而去,無需太用力,也無需太著急,體驗百態,體悟世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心無謂,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