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故事:九旬老頭老太太調皮,讓70歲女兒操碎心,目標是活到120歲

2024-07-26情感

【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

張鈞和謝玉,是農村一對風風雨雨走過70多個年頭的老夫妻,兩人從20歲結婚,一直到了90多歲,一輩子都沒怎麽吵過架,但更加讓人詫異的,是九旬的老頭老太格外「調皮」,這麽大歲數了,偏偏身體還特別好。

村裏人每次看到張鈞和謝玉,都是一副看傻眼的模樣,而70歲整的女兒,也為年邁的老父母操碎了心,但說起來非常有意思的是,70歲的女兒,身體狀況還趕不上兩個老年人,每次看到他們「這麽調皮」,都要擔驚受怕睡不著。

那麽,這對九旬夫妻是如何「調皮」的呢?在他們的身上,又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

戰亂年代相識的兩人

70載的愛情,是很多人一輩子難以想象的,但張鈞和謝玉偏偏創造了這一奇跡。

張鈞原本是個性格木訥的人,家裏窮,住的破茅草房,防不住刮風下雨,前者屋裏的東西會被吹的亂飛,後者會讓家裏變成水簾洞,而吃這方面就更了命了,家中只有一分田,就算收成特別好,也只能裝個兩袋左右的糧食,根本不夠吃。

窮且吃不上飯,是張鈞生活的常態,他也多次抱怨過,但發現抱怨沒用,幹脆就認命了,父母也覺得對不起孩子,可惜他們也改變不了什麽,而且趕上了戰亂的年代,不幸在遷徙途中喪了命,只剩下張鈞一個人活在世界上。

咣當成了孤兒的張鈞,對將來充滿了迷茫,他身上沒有一分錢,餓極了就去河裏抓魚或者吃野草,渴了反正有河水,這方面倒是比家裏強一些,因為老家那裏連河都沒有,灌溉那一分地還都是要靠引別的地方的溝渠,平時都不讓人靠近。

但是,光吃烤魚,沒有幹糧也不能填飽肚子,更何況還沒有鹽分,張鈞漸漸遭不住了,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快要到了極限,為此來到了路上要飯,可在那個年代,又有誰願意施舍給他呢?說來也巧,正是在要飯的時候,遇到了謝玉。

謝玉的家境還算可以,祖上有當過官的,無奈家道中落,後人無力維系,導致了人脈什麽的通通消失,但好在家底比較厚,戰亂年代也能吃飽飯,當然也就僅此而已了,看到在路上流浪的張鈞,正在買針線的謝玉忽感不忍,給了他兩個饅頭。

在最絕望的時候收到兩個饅頭,讓張鈞記住了謝玉,他連忙道謝,盡管這時候的張鈞才只有17歲,但他從心底裏記住了這份恩情,記住了謝玉的模樣。

3年後,張鈞的命運迎來了改變,他在一家小飯店擔任店小二,雖說一個月的工錢不多,但總算能保證吃飽飯,有一天,張鈞突然在路邊看到拾荒的母女,越看越覺得眼熟,便悄悄跟了上去,鼓足勇氣一問,還真是熟人,而且是恩人。

原來,謝玉的家裏被戰火所波及,不僅被洗劫一空,家中男性也全都不幸喪生,如果不是當時母親和謝玉在外地親戚家正好有事沒回去,她們的命運難以想象,之後還是聽別人提到家中覆滅,一時沒了收入,只能在街頭拾荒。

大致的聽完了一遍謝玉的遭遇,張鈞心中愈發不忍,他決定收留母女二人,正好自己那裏有住處,於是,張鈞像這對母女提議,剛開始她們並不答應,直到張鈞說出3年前那倆大白饅頭的往事,謝玉這才回想起來,張鈞就是那個小乞丐。

既然是報恩性質的收留,謝玉和母親商量了一番,也就同意了,但兩人絕對不會白住,一定要為張鈞做些什麽,張鈞則表示不需要,讓她們先照顧好自己。

然而,謝玉和母親剛搬到張鈞家兩個月就出了變故,謝玉的母親病了,盡管張鈞拿出積蓄為她買藥治病,但依然不見好轉,眼看著就要病危,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她把張鈞叫到身前,用力握住他的手,托付了世界上唯一的女兒。

本就對謝玉充滿好感的張鈞,自然不會拒絕,而謝玉在傷心中也閃過一絲羞澀,她明白母親是什麽意思,為了讓母親不帶著遺憾離去,她主動握住張鈞的手,向母親承諾,會嫁給張鈞,隨後和張鈞使了個顏色,在老人面前拜堂。

看到女兒將來有了著落,老人帶著笑意離開了人世,張鈞有些尷尬想要放開謝玉的手,但謝玉卻抓緊了他,張鈞忽然抱緊了謝玉,兩人的感情就此起步。

恩愛70載的夫妻

張鈞和謝玉,在老人臨終前成了家,兩人都預設了這一事實,從那時開始,就是名正言順的夫妻了,為了躲避戰禍,他們來到了一處深山老林,過著無比平淡的生活,一年後順利生下女兒張慧珊。

在這個寧靜的山林中,不僅有張鈞和謝玉一戶人家,還有許多逃避戰亂的人家,其中還不乏教書先生,眾人聚在一起商量,給居住的山林取了個名字叫「寧隱村」,以後寧隱村裏面的,全都是一家人,大家一起相互幫扶過日子。

作為寧隱村的成員,張鈞和謝玉夫妻倆,順利分到了一處農田,而且山林裏還有清澈的小溪,平時可以捕魚撈蝦,家禽和牲畜等物,也都由對路段熟悉的村民,從夜裏出發買回來,到時候一致分發,沒錢的人家也能分到,前提是要養得好。

就這樣,所有人都和諧的生活在寧隱村裏,張鈞和謝玉,成功遠離了戰亂之地,在和村民的長期相處中,性格也就此發生了改變,張鈞不再是木訥的模樣,謝玉也止住了悲傷,整天都生活在歡樂之中,他們的這種情感,影響了女兒張慧珊。

張慧珊雖然沒有感受過大富大貴的日子,但父母都非常疼愛她,在那個年代,兩人都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盡量給了張慧珊更好的生活,而且村裏的教書先生,也是免費邀請所有孩子去上課,張慧珊也是其中一員,因此學到了不少知識。

一眨眼的功夫,張慧珊成了家裏最有文化的人,張鈞和謝玉都很欣慰,等到把女兒拉扯大,兩人也漸漸上了年紀,懷著滿心的不忍,將女兒嫁給了村裏的一個小夥子,張慧珊自此有了自己的家庭,但由於靠的比較近,回娘家也比較方便。

後來,張慧珊生下來兒女,再等到兒女長大繼續結婚生子,她也開始上了年紀,就更別提張鈞和謝玉了,此時兩人已年逾六旬,但身體卻十分好,下地幹活不含糊,家裏拉磨、放牛、種菜、養雞養鴨也都是手到擒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又過了20多年,張慧珊的婆家出了重大變故,丈夫不幸離開了人世,偌大的家裏只剩下她一個人,在張鈞和謝玉的提議下,張慧珊回到了娘家生活,一家三口彼此也算有個照料,而這時的兩位老人,馬上就要超過90歲了。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張鈞和謝玉變得越來越「愛折騰」,原因無他,兩個老人的身體很好,年近七旬的張慧珊,走路都不是太利索了,身體也不是太好,但張鈞和謝玉,卻猶如逆生長一般,不但生理機能沒有退化,而且耳聰目明。

誰又能想象的到,快90歲的老人,還專門買了輛電動車和電動三輪車,不說健步如飛,上車前的步伐,也叫一個輕松愜意,而且還偏偏學的很快,在田野間,總能看到兩個白發蒼蒼的老頭老太太騎車出門,見到街坊鄰居也都主動打招呼。

當然,等到過了90歲之後,張鈞和謝玉又有了一番新的活法,那就是做一切感興趣的事情,騎車兩人已經學會了,下一步就要試試廣場舞了,張慧珊一聽,覺得父母這麽把老骨頭,是不是受什麽刺激了,萬一要扭傷,那可不得了了!

只不過,對於女兒的擔心,兩人毫不在意的一笑,反倒是「譏諷」起了女兒,稱兩人的身體比她好了太多,要擔心還是先擔心自己,不要幹操心,只是張慧珊又怎能不操心呢?她可是操碎了心,因為廣場舞只是兩個老人「瘋狂」的起點。

讓村民看傻眼的老頭老太

張慧珊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覺得自己在做一場非常荒誕的夢,90多歲的父母,和一眾五六十歲的人在一起跳廣場舞,完美的卡著點,那節奏比晚輩抓的還穩,而且動作之麻利,讓張慧珊,以及村裏的其他人都看傻眼了。

只不過,更傻眼的還在後面。

這對不讓張慧珊感到安心的老父母,竟然跑到地裏面去插秧了,上百斤重的糧食,兩人也能合力搬起來,從地尾擡到地頭,張慧珊捫心自問,如果是她去扛,那肯定骨頭都要散架,但為了讓父母能避免這些危險的工作,她還是上前去勸了。

結果,張慧珊的勸阻非但沒起到任何作用,還被張鈞和謝玉剛給「羞辱」了。

「你們兩個,都這麽大歲數了,能不能讓我少操點心?」

「誰讓你操心了?我和你爹身體可比你好多了,你還是多擔心擔心自己,我這不正在和你爹商量,要給你買個拐棍嗎?看你走路都不利索了。」

「我……」

一段簡短的談話,讓張慧珊感到了無話可說,她想氣的牙癢癢,可是牙口已經折騰不動了,反觀這倆老人,吃東西比她香多了,而且自己的重孫和重孫女,和她這個姥姥不親,偏偏能和太公太婆玩到一起去,還「嫌棄」她太老了。

更讓張慧珊無奈的,是張鈞和謝玉,一大把年紀了,還能帶著玄孫輩去山上挖紅薯,平時去挑水什麽的,孩子也都屁顛屁顛的跟在後面,有時候這倆老人拉磨,孩子還幫忙加豆子,那叫一個和諧,但在張慧珊心裏,那叫一個非常危險。

不論是挑水還是拉磨,年輕人幹著都費勁,但張鈞和謝玉,卻像是在做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而且一點不費力,張慧珊曾趁著兩個兩人不在家的時候壯著膽子嘗試過,結果推磨紋絲不動,腰還差點被閃到了,讓她隱隱作痛了好幾天。

這一次,張慧珊是徹底服了,但她不明白父母是如何保持這麽好身體的,明明自己是一副老態龍鐘的模樣,耳朵都有點背,那倆老人反倒滿面紅光?

見女兒對養生感興趣,張鈞和謝玉自然不吝賜教。

早在張慧珊嫁人開始,中年的張鈞和謝玉就已經學會鍛煉了,每天定下一個健康的作息規律,平時不刻意早起,也不刻意早睡,只要困了就睡著,吃飯也是同理,餓了就吃,但吃完一定要出門散散步助於消化,同時鍛煉鍛煉筋骨。

至於吃的種類,那叫一個不忌口,想吃肉吃肉,想吃魚吃魚,家裏的院子還養了一堆雞,要是想調整一下夥食,就把快兩年半的雞一刀封喉,燉個雞湯,或者整頓大補的吃法,當然這都是不忌口的吃法,平時還是以清淡飲食為主。

自從搬到寧隱村以來,張鈞和謝玉就愛上了清淡飲食,尤其是喜歡吃雞蛋,不管是炒雞蛋還是煮雞蛋,又或是雞蛋餅,都是兩人愛好的美食,反正自家養了那麽多母雞,下蛋速度快,而且吃起來還非常新鮮,從來不用為吃雞蛋發愁。

總之秘訣就是如此,不要刻意避免什麽,隨著自己的生活規律走,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該運動運動,只要能把這幾方面堅持下去,身體是不會有太大負擔,不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不能忘記,那就是樂觀的心態。

張鈞和謝玉,經歷過戰火的年代,歸於平靜的生活之後,在和一眾有同樣經歷的村民身上,學會了保持樂觀的心,尤其是在女兒出嫁後,兩人心底的所有壓力都消失了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活下去,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希望和熱情。

聽完父母的賜教,張慧珊若有思索點了點頭,她決定了,從今天開始,和父母一起鍛煉,爭取早日擺脫這幅老態龍鐘的樣子,張鈞和謝玉也很高興女兒能想明白,便帶著初學者的女兒,走上了這條健康的養生之路。

結語

在父母的指教下,張慧珊的身體開始一天天變好了,雖說不能達到脫胎換骨的效果,但對鍛煉的堅持,飲食睡眠的調整,以及越來越樂觀的精神,讓她的心態有了更好的改變,曾經紋絲不動的磨盤,也能推動一小下,也是非常難得的進步。

張鈞和謝玉的目標,是活到120歲,尤其是要堅持到那一年兩人的紀念日,120年前,兩人在老母面前成為一家人,風風雨雨堅持了70多年,身子骨格外的硬朗,自然也希望能活的更加長久,抱著這一份決心,兩人還在朝著未來努力。

所以,做人一定要盡量保持樂觀的心態生活,畢竟原本生活的壓力就已經不算小了,樂觀的心態可以治愈疲憊的內心。

【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文中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與現實無關(不含任何隱射)。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