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余生,應該這樣活,拓開心量、放開膽量、開啟眼量、守住身量

2024-01-20情感

余生,應拓開心量,放開膽量,開啟眼量,守住身量。心如明鏡,自在安然,不困於情,不亂於心。有膽有識,行勝於言,敢於追夢,無畏無懼。眼量高遠,見多識廣,謙遜不妒,取長補短。識人善用,成己成人,共赴未來,齊心協力。身量康健,根基穩固,珍惜當下,樂享人生。如此,方能自在生活,不負余生。

拓開心量,自在安然

在那個久遠的清朝時代,張吳兩家的紛爭,如同戲劇般上演。窄巷之間,兩大家族,你來我往,故事在歷史中留下了深深的銘印。我每每思及此,總不禁為那些為了小事而爭執的人嘆息。

當張英的信抵達張家,其中意味深長的詩句,如同春風拂面,讓張家明白了真正的家族榮譽。那「千裏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意境,是寬容,是理解,也是對生活的深深體悟。

生活,不正是如此嗎?我們常常為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卻忘了真正重要的是什麽。心量的大小,決定了生活的寬窄。心量大的人,小事化無;心量小的人,大事也變得復雜。

這讓我想起了那句俗語:「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當我們學會放下執念,那些曾經的煩惱、憂慮,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張家的故事告訴我們,與人相處,寬容是金。不是每個人都有張英的智慧和胸懷,但每個人都有選擇寬容和包容的權力。我們無需等到他人先讓一步,自己也可以先讓三尺。因為這不僅僅是讓出了空間,更是讓出了和諧與理解。

生活中的每一次爭執、每一次沖突,其實都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與其斤斤計較,不如拓開心量,讓生活變得更加自在、寬廣。

正如那句詩所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當我們學會包容和寬恕,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如同大海一般遼闊,生活中的一切都會變得如此美好和自在。

放開膽量,敢於追夢

在古老的東方,孔子曾言:「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與仁,固為人生之重要品質,然而若無勇,則萬事難成。昔日唐朝盛世,王玄策便是那個時代的勇者。

當唐朝的使團在天竺遭遇突變,整個使團成為俘虜,王玄策獨自逃脫。他穿越茫茫大漠,翻越崇山峻嶺,只為尋找那一線生機。他面臨的是千軍萬馬,是生死邊緣的掙紮。然而,他並未退縮,而是選擇了直面困境,選擇了挑戰未知。

他孤身一人,借兵於吐蕃,招賢納士,主客場攻打1000軍力。他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天竺。在戰場上,他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膽氣和智慧,最終俘虜數萬敵軍,贏得580個城市。他的名字,成為了一個傳奇,一個時代的象征。

王玄策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勇者,無畏風雨,無畏艱難。他們敢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敢於挑戰命運的安排。他們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他們敢於「亮劍」,敢於拼搏的結果。

人生如戰場,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戰。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看似無法逾越的困難,然而只有那些敢於挑戰、敢於創新、敢於走出舒適區的人,才能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光看不做,畏手畏腳,只會讓我們錯失良機。真正的勇者,是那些敢於邁出第一步的人。

放開膽量,我們才能迎接挑戰;勇往直前,我們才能實作夢想。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我們都應像王玄策那樣,敢於拼搏、敢於亮劍。因為只有敢於挑戰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開啟眼量,取人之長

秋日的汛期如約而至,黃河之水奔湧而出,似萬馬奔騰,雷霆萬鈞。河伯,那位黃河之神,借著水勢,意氣風發地奔向東去。然而,當他站在渤海之濱,眼前的景象令他楞住。曾以為天下最壯美的景色盡在自己懷抱,如今面對浩瀚無垠的大海,他方明白自己的渺小。

這正是莊子所言:「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者。」 井中之蛙無法理解海的遼闊,夏蟲無法見識冰雪的冷峻。眼量高遠的人,因為認清自己的渺小,方顯得高大。

人生在世,應多讀書、多行路,開拓眼界。眼界越寬廣,傲氣越小,越懂得謙遜。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我為什麽能夠一統天下?」群臣無言以對。劉邦接著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張良、蕭何、韓信。他們都是人中豪傑,我能夠任用他們,才有今天的天下一統。」這就是眼量高遠的人,為人謙遜不嫉妒,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懂得識人善用,成己成人。

眼量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心胸。打得開眼量的人,才能看得清前路,容得下他人。他們不拘泥於眼前的一得一失,而是放眼長遠,深知人生如河,有高山有低谷,有順境有逆流。他們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人心。

讓我們打破狹隘的眼界,開啟心中的大門,去擁抱更廣闊的世界。如此,我們的人生才能如秋日的黃河一般波瀾壯闊,奔騰不息。

守住身量,樂享人生

古語有雲:君子善養身,千金不換。人之身,猶花之枝幹,需細心呵護。若疏於照料,則易雕零;若過度溺愛,則易遭蟲害。人生在世,守得住身量,養生如養花,需用心去灌溉。

歷史長河中,多少英雄因一時的疏忽,讓本應璀璨的人生早早熄滅。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服食丹藥,終因重金屬中毒而逝;霍去病少年英勇,卻因過於勞累而英年早逝。他們的故事,如同花兒在風中雕零,令人扼腕嘆息。

養身之道,需淡泊名利,遠離紛擾。古人雲:「清心寡欲,神氣自滿。」心境寧靜,則身體自健。過度的欲望與勞累,如同狂風暴雨,摧殘著我們的身體。諸葛亮曾言:「淡泊明誌,寧靜致遠。」只有當我們放下繁瑣的事務,讓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整,才能擁有更加健康的體魄。

飲食之道,需清淡適中。古人講:「食不言,寢不語。」細嚼慢咽,五味調和,才能滋養身體。過量的食物與過少的食物,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適度的飲食,如同細水長流,使我們的身體始終保持最佳狀態。

運動之道,需持之以恒。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太極拳、瑜伽、散步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讓身體動起來,才能保持活力與健康。

人生在世,守得住身量的人,才能笑到最後。因為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承載起人生的夢想與希望。讓我們珍惜身體,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與多彩。

余生,是一場大冒險,也是一場自我修行。在永珍紛呈的世界裏,我們都是那蕓蕓眾生的一員。為了余生的幸福,我們需要拓開心量,不拘泥於小事,看得更遠,心胸更寬廣;需要放開膽量,敢於挑戰未知,無畏前行;需要開啟眼量,洞察世事,明辨是非;需要守住身量,保持自我,不為浮華所動。如此,我們的余生才能行得端,坐得正,活得坦蕩蕩。願我們都能以君子的姿態,迎接每一個日出日落,活出真我,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