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要想更自信,你要戒掉這 4 個壞習慣

2023-12-04情感

#1: 回避不確定性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註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我們每天都會面臨很多決策,小到該買什麽顏色的鞋子,大到該和誰結婚。如果在做決策時缺乏自信,猶豫不決,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額外的壓力和焦慮。我們之所以這麽優柔寡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不好的習慣導致的,戒掉這些習慣,就能更自信果斷地做出決策,自信地立於人世間。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你是否經常發現自己在面對決定時束手無策?

又或者,你總是對自己過去所做的決定產生懷疑,質疑自己的判斷力,希望自己能回到過去?

在我作為心理學家的工作中,我經常聽到人們說:

「我真希望自己能更果斷一些!」

但大多數人都誤解了為什麽自己在做決定時會如此掙紮。通常,他們會把原因歸結為基因不好或性格不佳:我丈夫很果斷……他只看選項,選一個就完事了。我真希望自己是個更果斷的人。

但問題是:

你難以自信地做出決定的真正原因,是你自己的自我破壞。

不管你意識到與否,你可能已經養成了一些壞習慣,這些習慣讓你在做決定時長期缺乏自信。改掉這些習慣,你會發現自己在做任何決定時都會果斷得多。

1. 回避不確定性

有一種觀點認為,你在果斷性方面遇到困難,是因為你過分害怕不確定性。

我們在生活中做出的很多決定都沒有明顯的對錯之分。至少在我們試圖做出決定的時候沒有:

  • 我應該買那雙黑色的還是那雙棕色的鞋子?

  • 走高速公路快還是走後街快?

  • 我們應該結婚還是分手?

  • 無論決策的規模或影響如何,不確定性往往是決策的一個關鍵特征。當面對不確定性時,我們會感到害怕,這是人類的本性。

    從前進演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是有道理的:我們的祖先對他們的生活和環境越確定,他們生存下來的機率就越大。另一方面,不確定性越大,風險就越大。盡管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時代遠沒有以狩獵采集為生的祖先那麽危險,但這是一種很難擺脫的本能。

    事情是這樣的:

    對不確定性的恐懼是正常的,但不要讓它左右你的決定。

    不幸的是,這正是發生在那些努力變得更果斷的人身上的事情。你以為自己是想做出正確的決定,但實際上你是想減少焦慮感。這就是為什麽你總是猶豫不決,反反復復。

    從理智上講,事後你可能會明白,要麽這並不重要(比如Crests 牙膏和 Arm and Hammer 牙膏?) 或者,再多的思考也無法讓你更有信心(比如在做完基本調查後選擇會計師)。

    但此時此刻,這真的不是牙膏的問題,而是你不想再感到如此焦慮。

    因此,訣竅在於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大多數決策都會涉及不確定性和一些焦慮。這並不意味著有什麽不對勁。

    當你承認不能完全消除不確定性時,內心就會真正平靜下來。

    當你確認決定的不確定性和自己的焦慮時,做出決定並繼續前進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下一次,當你面對一個決定,發現自己正在焦慮地反復猜測該往哪個方向走時,請按下暫停鍵,提醒自己不確定性並不是一件壞事;感到有點焦慮也不是一件壞事。

    當你全心全意地擁抱不確定性時,就是在訓練自己的大腦把不確定性視為挑戰而不是威脅。這正是自信的人做決定的方式。

    就像低靜息心率是劇烈運動的副產品一樣,低焦慮也是強烈自我審視的副產品。——納瓦爾(Naval)

    2. 尋求安慰和保證

    尋求安慰和保證會削弱自信,包括自信的決策。

    面對重大決策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是很自然的。無論何時我們感到焦慮,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要停止焦慮!問題是,這種緩解焦慮的直覺本能讓我們的註意力從真正的問題(做決定)轉移到了次要問題(感覺不好)上。

    當你的主要關註點變成減輕焦慮感時,一種常見的應對策略就是尋求其他人的安慰,比如配偶、最好的朋友、同事,甚至是孩子。就像大多數應對機制一樣,不幸的是,它們也起作用了。

    為什麽說是「不幸」?因為從長遠來看,它們並不真正有效。像尋求安慰這樣的應對策略能暫時緩解我們的焦慮,讓我們感覺好一些,但從長遠來看,往往會讓我們更焦慮、更不自信,因為它們會訓練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相信焦慮本身是危險的。

    如果每次當你感到焦慮時,都會立即試圖逃離它或消除它,那麽可以理解的是,你的大腦下次就會把這當成一種威脅。當你的大腦認為某件事情是威脅時,會發生什麽呢?沒錯,它會讓你焦慮不安。這就會引發惡性迴圈……

    尋求安慰和保證的問題在於,它會告訴你的大腦,做出決定時的焦慮是危險的。

    這意味著,每當你面對一個讓你稍感焦慮的決定時,大腦就會讓你感到更加焦慮。

    而所有這些焦慮與我們所追求的自信決策背道而馳。

    歸根結底,你的大腦更相信你的行為,而不是你的言語。如果你告訴自己你很自信,但又強迫性地向別人尋求安慰,那麽大腦就會變得懷疑,做決定時也會變得越來越焦慮。

    另一方面,如果你願意在感到焦慮時做出決定(並接受它),那麽你就在訓練大腦,讓它把做決定時的焦慮看作沒什麽大不了的。這意味著,你在今後做決定時會越來越自信。

    簡而言之:如果你想對自己的決定有信心,就必須願意玩長期遊戲。你越能忍受短期的焦慮而不尋求安慰,就能建立更多的長期信心。

    只有當你有勇氣忘記海岸時,才能遊向新的地平線。——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3. 極力避免錯誤

    人們難以自信地做決定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害怕犯錯。

    害怕犯錯通常有兩個原因:

  • 你早年曾因犯錯而受到嚴厲懲罰。這種恐懼會一直伴隨著你,導致你采取可以理解但卻錯誤的策略,即完全回避決策,以避免潛在的傷害。

  • 你是極度渴望成就和成功,以至於你在成年後一直沒有犯過大錯。但是,隨著人生的賭註越來越大,你感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必須做到盡善盡美。這又導致了一種策略,那就是盡量避免做決定,除非你確信結果會很好。

  • 這兩種情況的共同點是,你對現在生活中錯誤的後果缺乏真正的認識。你石器時代的大腦害怕錯誤會導致可怕的事情。盡管你或其他人試圖說服它,但如果沒有真正的證據和相反的證據,它是不會相信你的。

    這意味著,對於許多人來說,要想成為更自信的決策者,關鍵在於開始有意識地犯一些錯誤。

    有目的地讓自己面對一些小錯誤,是讓大腦相信錯誤並不危險的唯一方法。

    現在,我顯然不會建議你故意犯一些有合理風險的錯誤。我說的是那些你覺得可怕的錯誤,即使你理性上知道它們並不危險。

    例如:

  • 在給老板買午餐時,故意買錯三明治。石器時代的大腦會告訴你,這樣做會讓你被炒魷魚。你要證明大腦這麽想是錯的。

  • 看牙醫時故意遲到 5 分鐘。石器時代的大腦會告訴你,牙醫會大發雷霆,讓你不得不重新找牙醫。你要證明大腦這麽想是錯的。

  • 故意從雜貨店帶錯蘋果回家。石器時代的大腦會抓狂,認為你的配偶會對你大發脾氣,最後可能也會和你離婚。你要證明大腦這麽想是錯的。

  • 透過故意犯一些小錯誤,你可以讓自己免於對犯錯的非理性恐懼,這將幫助你在未來做決定時更有信心。

    不要試圖逃避問題,而是要勇敢地面對問題,這樣你才能找到平靜。——唐納·華特斯(J Donald Walters)

    4. 需要始終有掌控感

    在做決定時缺乏自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控制欲。

    「控制問題」的概念會被隨意丟擲,作為對一切事物的流行心理學解釋。盡管這個詞被濫用了,但在控制欲方面出現嚴重問題是一個非常真實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麽這麽多人難以自信地做出決定的一個關鍵因素。

    其原理如下:

  • 一般來說,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好事。從決定早上穿哪件襯衫到選擇結婚物件,控制往往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正因為控制能帶來好處,所以控制的感覺很好。

  • 但事實上,我們無法控制一切。事實上,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實際控制能力,這正是因為當我們能夠控制的時候,它是如此寶貴。

  • 正因為我們如此渴望控制,正因為當我們擁有控制權時,會感覺如此美好,所以當我們無法控制時,往往會感覺特別糟糕。

  • 在某些情況下,很多人不願意接受自己無法控制的事實,而是習慣性地否認自己無法控制的事實,做一些讓自己產生控制幻覺的事情。

  • 盡管這只是暫時的,但這種控制的錯覺感覺非常好。因此,不管是什麽行為,只要能讓我們感覺自己在控制中(即使我們並沒有真正控制),都會變得越來越強大。這意味著我們越來越難以面對缺乏控制的問題。

  • 實際上,你會對控制的幻覺上癮,由於戒斷的感覺非常糟糕,所以癮會變得越來越強,因此,你面對現實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弱。

  • 好了,這就是控制問題的心理學原理。但這與變得更加果斷究竟有什麽關系呢?

    嗯,很多困難的決定都涉及到一定程度的無助和缺乏控制。例如,你的老板把你叫到辦公室,告訴你一個壞訊息:公司要裁員,你可以選擇 A) 以 80% 的薪資留任,或者 B) 接受一小筆遣散費,另謀高就。

    現在,盡管你對做出哪種決定有一定的控制權,但還是有很多無奈。你失去了對薪資或工作的控制權,而卻無能為力。因此,你自然會感到無助。

    自信的決策者會接受自己很無助的事實,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自信地發揮控制力,繼續前進。

    而優柔寡斷的人,由於習慣於否認自己缺乏控制力,所以會花上幾個小時或幾天的時間,幻想著只要自己對情況有足夠的思考,就能真正控制局面。不幸的是,99% 的情況都不是這樣,除了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之外,他們還因為對決定的猜疑和擔心而承受了數小時或數天的壓力和焦慮。

    能夠做決定的人會自信地接受現實。

    他們不再生活在一廂情願的幻想中,而是對無助和失控的感覺有了忍耐力。這意味著,當他們面臨無法控制的決定時,能夠迅速而自信地繼續前進,而不會因為猶豫不決而產生壓力和焦慮。

    如果你想對自己的決定更有信心,那就面對現實吧:你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你想要的那麽多控制權。這沒關系。

    培養對無助感的忍耐力,你會發現自己對所有的決定都更有信心,無論大小。

    每一次轉變的前提都是‘一個世界的終結’,一種舊的生活哲學的崩潰。——卡爾·榮格(Carl Jung)

    譯者:Teresa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