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主持人春妮:給予愛和自由,生命一路繁花

2024-07-10情感

文:楚姜 編輯:肖敢

24年前,22歲的上海姑娘春妮進入北京電視台工作。

12年後,她創辦了一檔以主持人命名的全景式戲劇情境訪談節目【春妮的周末時光】。

節目開播以來,春妮采訪了近千位社會各界知名人物。情境化的訪談內容、生動活潑的互動方式,讓【春妮的周末時光】一直保持著很高的人氣。

又是一年春暖花開,今年【春妮的周末時光】也12歲了,「12」這個數位對春妮是如此獨特,人生有幾個「12年」?

如今,春妮仍是那個步伐輕盈、眼神明亮的她,卻又多了份歲月打磨後的瑩潤與知性。

01

用三顆「心」認真做好節目

2024年4月,春妮來到國家話劇院采訪正在全國巡演的話劇【蘇堤春曉】的主創人員田沁鑫、辛柏青、蘇青。整個訪談,春妮的節奏把握得行雲流水,所有采存取題都爛熟於心。專業精神與職業素養,令人稱贊。

「主持人要有‘好奇心’,它是指你願不願探究了解一個人的故事。」春妮說道,「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麽別的主持人問一個短短的問題,就能讓嘉賓願意敞開心扉呢?」

春妮總是帶著稟性裏做事不惜力的幹勁,任何高強度的工作,到她這裏也是春風化雨,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她認真說道:「我對自己一直有一個要求:不帶一片紙上台。所以一旦上了台,我能依賴的只有之前為節目做好的準備。」

近幾年,【春妮的周末時光】又推出了不少非常有影響力的系列節目,比如北京廣播電視台文藝頻道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特別推出「賡續中華魂」主題節目【春妮的周末時光——典籍之光】,以具有代表性的典籍為載體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手稿,是國家圖書館的001號藏品,當春妮看到這本穿越千年的真跡時,不禁熱淚盈眶,它得經歷多少戰爭和自然災害,才能來到她身邊。「做傳統文化系列節目,能近距離和最珍貴的文物接觸,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同時也需要用更多時間去查閱資料。」春妮說道。

為了對典籍進行科學專業的電視表達,【典籍之光】節目組與國家圖書館達成合作,前期花費了半年時間,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嚴格把關、細致打磨節目中所呈現的典籍解讀相關內容。長時間的節目準備,類似於園丁日夜不輟、辛勤地耕耘,才能讓一朵親手植下的「花」開放。

「所以,主持人想幹得長遠,需要有一顆‘清凈心’,能心無旁騖地不斷做功課。」春妮笑道,「準備節目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做這一行更需要一個好心態,要有顆‘歡喜心’扛住身體上、心理上的累。我想,就算很多事因為時間、空間受限無法圓滿,但做好自己該做的,享受當下就好。」

【春妮的周末時光】團隊裏大多數成員都是從節目初創時就在的。伴隨著節目的成長,組裏的小夥伴們,也從單身,到結婚,再到為人父母。其中也包括春妮自己也有了新的角色。

「無論你處在哪個‘角色’,都得擔起自己的本分。我是獨生女,爸爸媽媽都跟我住在一起,我就需要把老人照顧好;我是妻子,就要料理好家務,為家營造一個非常輕松包容的氛圍;我是媽媽,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春妮永遠的「定海神針」便是「做好本分」,工作如是,生活中其他身份亦如是,「我當了媽媽之後,希望孩子長大後看我的節目說,‘媽媽,你做的節目真的很有意義’!」

而正如種子能開花結果,生長的過程須得自在放松。春妮一路走來獲得的種種成就,是基於成長路上,家庭不斷給予的信任和尊重。

02

愛是給予、關心、尊重

1996年,北京廣播學院(現稱中國傳媒大學)在上海沒有設定面試點。春妮父母不希望給她的青春留遺憾,前往重慶參加了當年的廣院面試,而她也成了北京廣播學院那年在上海錄取的唯一一名學生。「兒行千裏母擔憂」,其實春妮父母更希望她考離家近的大學。

「沒關系,女兒你想讀廣院就去讀,你去哪兒,家就在哪兒。」春妮的父母對她這樣說道。他們總是給予女兒溫柔的自由,願女兒遵從本心成長。

「我非常感謝父母從小到大都很信任我。我當了媽媽後,更覺得他們真了不起。」春妮上中學時參加了各種課外活動,每天都要做功課做到很晚。父母從不會說她,頂多會問她一句,餓不餓,要不要給你下碗面條。

「我的房間什麽時候關燈了,我爸才會關燈休息,」春妮笑道,「他無形的陪伴讓我意識到,我一定得提高效率,因此,我的學習成績從沒有因為參加課外活動而下降過。」

春妮母親是一個樂天派,永遠樂呵呵的,「沒事」是她的口頭禪。醫生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心理暗示,讓她幾次從鬼門關闖過,化險為夷。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投射了父母的影子,春妮母親的大氣爽朗,也完美地遺傳到了春妮身上,讓她有種蓬勃向上的颯爽範兒。

春妮說:「我父母兩個人的價值觀高度契合。之前我家在外租房子,退房時我爸把房間裏裏外外收拾得一塵不染,房東看了後特別感動地說,真希望再租房子給你家!我的父母都特別考慮別人的感受,對我的影響很大。」

在廣院的春妮收獲了一生最好的友誼。她和月亮姐姐以及其他大學同學拉了個微信群叫「後台硬」——因為她們永遠是彼此最堅強的後盾,無論大家處在人生哪個階段,都陪著彼此一起度過。

我想,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友誼,是因為彼此有替他人著想的善良和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度量。

春妮的丈夫剛強也是她的校友。在【你好,生活】節目裏,他說,「我遇到春妮,就是遇到了‘天花板’」,對妻子發自內心的欣賞與愛意,都要溢位螢幕了。

春妮欽慕蘇軾和王弗的感情,若能「不思量,自難忘」,一定是因為心靈的同頻共振,若蘇軾是「高山」,那王弗一定是「流水」。琴瑟和諧互為知音,能在關系裏舒適做自己,是春妮向往的愛情。

春妮也想對正在擇偶的女孩們說, 如何選擇一個人,要看他為人處世的態度,尤其是對方最生氣時的樣子,你能否接受

聊起如何經營幸福的婚姻,春妮分享道:「非原則性的問題,都可以慢慢在婚姻中磨合。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既然自己也不完美,那就不能苛求別人。我在家會鼓勵大家自由地做自己。」

就像剛強很喜歡彈琴,卻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春妮懷孕的那年,他想把鋼琴撿起來為寶寶做胎教,卻有些顧慮遲遲沒有行動。春妮便想辦法讓剛強的夢想得以實作。

「他說他不會鋼琴的指法。我說沒關系,我給你找帶指法的琴譜。」春妮笑道。在她的幫助和鼓勵下,剛強開始從早到晚刻苦地練習彈鋼琴。剛強不能邊看琴譜邊彈,於是他便背熟了琴譜再彈。

「我真的很佩服他,我對他說,你比考級的孩子還用功呢!」春妮肯定地說道,而剛強花了4個月時間,終於熟練掌握了蕭邦的【小夜曲】。

那時保利劇院剛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美文朗誦會,剛強被邀請去主持,他就先彈了首【小夜曲】再站起來主持朗誦會。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那木拉校長也在,她聽後驚嘆道,剛強不可能只學了4個月鋼琴。

後來,剛強和張昊辰一起合奏了舒曼的【夢幻曲】。網路上的很多短視訊都拿他鼓勵琴童,還強調一個人即使到了40多歲也可以自學鋼琴。在剛強身上,春妮看到了一個人專註做好一件事情的努力。

03

愛是喚醒生命力的力量

春妮的兒子剛好今年5歲,馬上就要上小學,被春妮的朋友們調侃「萬裏長征才出縣城」。

春妮夫婦培養孩子的原則是,尊重孩子的想法。春妮希望可以像父母一樣,讓孩子順應自己的心性發展。她和剛強也商量好了,原則性的問題由他們為孩子把關,剩下的讓孩子自由生長。

比如在剛好上興趣班這件事上,他們會提前問他願不願意上興趣班,願意周幾上;買衣服,也會讓他選。他現在一眼就可以判斷這件衣服適不適合自己,春妮問他有理由嗎?他說這是直覺。 春妮父母的愛如同陽光雨露,滋養著她的成長,春妮也用這份愛滋養著自己的孩子。

成長最大的意義,是父母陪伴孩子自由探索人生。剛好興趣廣泛,很喜歡上體育類課外班,比如足球、籃球、滑輪溜冰等。他還十分喜歡畫畫,得過繪畫比賽幼兒組的一等獎。

前不久,春妮陪他看圍棋,他居然可愛地背出了「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春妮想孩子是對圍棋有興趣的,便在網上給他找了幾堂免費圍棋課,陪著他一塊兒上課。剛好學習得非常專註,還明白了什麽叫「舉棋不定」「棋逢對手」。

「他最近的興趣是在家玩世界地圖的拼圖,我說媽媽要出國去安哥拉,安哥拉在地圖上哪個地方?他就會馬上指給我。」春妮只要提起剛好,聲音便變得更加溫柔,「有人問我,為什麽剛好記憶力這麽強。其實每個孩子的潛能遠遠要超出我們的想象。孩子的身上,有很多不可思議,爸爸媽媽適當引導,一定會有驚喜的反饋。」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剛好在家裏看到爸爸媽媽準備節目時會記筆記,現在小家夥也總喜歡寫寫畫畫,對文字感興趣,目前認識有上千個字了。

在晚上睡覺前,春妮一家會其樂融融地輪流讀一句剛好的故事書。在重視學習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剛好也經常妙語連珠,有一次春妮陪他玩遊戲,兩人卻對遊戲的步驟有分歧,他對春妮說:「媽媽‘夏蟲不可語冰’。」

還有一次,剛強一個人在家帶剛好,春妮叮囑丈夫只能給兒子吃一半巧克力。結果剛好對爸爸說:「媽媽教過我,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剛強不知道怎樣反駁他,就讓他把巧克力全吃了。

詩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們周圍的一切,是從童年時代得到的最可貴的禮物。有了孩子,春妮才發現,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遠超成年人的想象。「有一天,外面下雪了,他對我說:‘媽媽,我摘一朵雪花送給你。’那種充滿詩意的語言表達,我想,只有孩子才能講出來。」

「當了媽媽以後,我感覺我的世界更廣闊了。」春妮笑著說道。如果說愛是一個人和世界連線的紐帶,那愛必然也是對生命經驗的擴大。當你愛得越多,你的愛也就變得更包容、龐大。

弗洛姆說:「真正的愛是在對方身上喚起有生命力的東西。」家人的愛、愛人的愛、朋友的愛都是如此。

人生路漫漫,愛讓一個人不會忘記來時的路,愛也會堅定一個人前行的方向。

曾經的春妮,被愛成就了自己;未來的春妮,生命的質地必然也會因為愛,愈益豐厚。

本文摘自【婚姻與家庭】雜誌 2024年6月上

原標題【春妮:給予愛和自由,生命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