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朱炳初|幸福源自奮鬥

2024-01-08情感

幸福源自奮鬥

作者 朱炳初

幸福,是指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幸福,這個鑲有光環的字眼,充滿著誘人的魅力。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世界之人,大抵都以「幸福」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每個人心靈的窗戶裏,都閃爍著一雙尋覓幸福的眼睛。

朋友們,當你面對未來漫長的歲月,一定萬分憧憬幸福,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在幸福中度過吧?

那麽,怎樣才算是幸福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追求。日本作家堀秀彥說過:「每個人的幸福與否,完全依據他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不是嘛!科學家經過苦心探索,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獲得理想結果的時候,看作是無比的幸福;人民教師當看到自己的學生成績優秀、成就斐然的時候,感到是最大的幸福;舞台演員當自己出色的表演,博得觀眾熱烈掌聲的時候,當作是莫大的幸福;工人們看到自己創造和制作的產品得到人民群眾喜愛的時候,會感到由衷的幸福;農民們望著用汗水澆灌的土地長出茁壯的莊稼的時候,覺得無限的幸福;駐守在國境線上的邊防軍人,把為祖國、為人民站崗巡邏,保衛國家的安寧當作自己無上的幸福。而有些人則把貪汙受賄、損公利己、揮霍無度、吃喝玩樂、醉生夢死看作是人生的幸福……

幸福究竟是什麽?這個問題有史以來就被人爭論探討,可總是撲朔迷離,讓人捉摸不透,難以把握它的神光。法國哲學家莫羅亞在他的【論幸福】中指出:「幸福的人只能在諸事務中觀察到它的幸福的光芒,卻難窺測到幸福本身。」按照「詞典」的釋義,幸福是指心情舒暢的境遇,無憂無慮的生活;生活、境遇稱心如意。這就是說,幸福雖然難以窺其本身,卻可觀其光芒,體味感受。對此,我理解為,幸福,其實是一種心中的聖境,一種無憾的境界,一種心靈的感覺,一種奮鬥的體驗。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進行文學創作,他親身體會到:「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是很幸福的。創作產生了無比驚人的快樂,而且我感覺出自己的手也在為我們大家共同建造的美麗樓房——社會主義——砌著磚頭,這樣,我個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這充分說明,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應該用心去體察,有心去創造,決心去爭取,在心中確立我們無產階級的幸福觀。

朋友們,你考慮過沒有,作為肩負人民的希望與重托的為世界和社會創造幸福的革命者,應該怎樣去理解幸福、獲取幸福,應該具有什麽樣的幸福觀呢?

幸福就是對理想的追求。人應該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追求愈執著,擁有幸福的機率也就愈大,就愈能獲取幸福。當你有一個偉大的目標的時候,你就會把辛勤勞動、苦心拼搏當作人生的享受,樂意為之付出一切。向著一個遠大的理想、光輝的前程奮進,往往是無止境的,是極其艱難曲折的,但卻會給人一種永遠得不到滿足的滿足,永遠享不盡的快樂。

幸福的境界決不會與人不期而遇,它總是依照人對生活的理解而存於我們的向往與企盼之中,求仁得仁,方能無怨無悔。幸福有時不僅僅在於我們求取的結果,它也常常存在於求取的過程本身之中。在這過程中,你會集中精力、智慧,忘卻苦惱、悲哀,克服困難、障礙,當你付出勞動時,不知不覺充實了自己。於是,你實作了自己的價值和對社會的責任,你感到了追求的愉悅,也就悟到了生活的幸福。有一名戰士,在他即將脫下軍裝、退伍返鄉之時,頗有感慨地說:幾年來,我不停地奮鬥,不懈地努力,可是入黨、立功、考軍校都沒如願,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就一無所獲。奮鬥的過程就是收獲的過程,不一定非要真正得到,有過這種經歷,曾經為之奮鬥,這本身就有許多收獲。盡管當兵的過程無比艱辛而成功的結果無比榮耀,盡管一切艱辛都是為了成功,但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就在於為理想而搏擊,就在於創造的奮鬥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我認為,這位戰士對幸福的體悟,是富於哲理性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戰鬥,真正的幸福不在於目標最終是否達到,而在於為達到目標的奮鬥之中。

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而滿懷激情地追求,確實是一種人生的樂趣,即使未達目的,但這種追求常常會使我們進入一種無憾的境界。愛因史坦說:「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獻身於一種美好的事業。」「只要你有一種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假如你過的真是那麽一種無需追求奮爭、「應有盡有」、「無憂無慮」的生活,這在別人的眼裏算是「幸福」的。可在你的生活中卻再也找不到幸福了。因為你什麽都不缺,你所擁有的滿足使你的靈魂空虛、麻木,已沒有什麽可追求的了,你還會有激情和愉悅,還會有幸福嗎?

幸福就是無私地奉獻。為別人服務,無私地給予,這是謀取自身幸福的真諦。記得馬克思說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幸福是多方面的,一個人不能把人世間所有幸福統統得到。然而,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爭取最大的幸福,這就是奉獻。用自己的奮鬥去換取人民的幸福,他自己不也是幸福嗎?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整個民族幸福了,也就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候。這是那些專為個人「幸福」的自私自利的人永遠理解不了的,也永遠享受不到的幸福。這種幸福只屬於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勇於犧牲自我的奮鬥者。毛澤東是幸福的,因為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智慧,以至自己的親人都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毛澤東思想,人民永遠忘不了他的豐功偉績。駐守在邊防線上的軍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以對祖國的忠誠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使國家安寧、人民幸福;他們具有「吃虧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虧了我一個,幸福億萬人」的像水晶一樣透明的心,像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他們以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無私的獻身精神,使自己的幸福昇華,並推向了極致。

擁抱整個世界,永遠樂於奉獻——一個擁有這樣靈魂的人是幸福的——不管他同時會遇到多少曲折、磨難與痛苦,他總是苦中有樂,其樂無窮。有人總把幸福和艱苦分裂開來,置於毫不相幹的兩極。其實,幸福常常與艱苦同在,沒有幸福的召喚,艱苦會令人不堪忍受;沒有艱苦的磨煉,幸福也便淡然無味。如果艱苦能為他人換來幸福,那麽,這種艱苦的承受者,同時也必然是幸福的占有者。

中國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紅十軍團的締造者方誌敏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說:「為著階級和民族的解放,為著黨的事業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華麗的大廈,卻寧願住在卑陋潮濕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寧願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軟的鋼絲床,寧願睡在豬欄狗窠似的住所!」「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他以高尚的革命情操,視苦為樂,以在奮鬥中為人民求得解放當做幸福。把一切獻給黨的吳運鐸,在戰爭年代,他始終以頑強的毅力戰勝傷殘,堅持戰鬥在生產、科研第一線。他說:「活著就要完成任務,死了就算革命到底。」「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們大踏步地沖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對於什麽是幸福,怎樣才算幸福?不同境遇、不同心智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感受。魏巍的戰地通訊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中這樣寫道:「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裏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閑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說:‘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北韓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請你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夠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北韓奮不顧身的原因。」 魏巍同誌的這一段話,確確實實匯出了幸福的真諦。只有這樣理解和體認幸福,才不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稍不遂意、稍不滿足,就怨天尤人、煩惱痛苦,處處感到不幸福;才不會這山望著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對於我,作一個戰士最大的幸福……一切個人問題都不如社會事業那樣永久。」「幸福,就在於創造新的生活,就在於為改造和重新教育那個已經成了國家主人的人、社會主義時代的偉大的智慧的人而奮鬥。」

幸福不是毛毛雨,真正的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它要靠我們用頑強的意誌去追求,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在堅持不懈的奮鬥中獲得!人的一生,既有春光明媚暖陽照耀,也有狂風暴雨閃電雷鳴;既有芳草茵茵垂柳依依,也有荒漠淒淒冰雪鋪地。正是這種順境和逆境的交叉和反復,形成了一條曲曲折折,但又實實在在的人生之路。在這條路上,誰為崇高的理想而拼搏,誰把光和熱無私地獻給他人,誰就會得到社會的溫暖,感受到人生的歡欣和幸福。

幸福不是財富,幸福就是共享。許多人以為掙錢就是奮鬥的方向,可是掙到錢之後,才發現並不是想象的那麽快樂。其實,錢只是通往幸福的途徑之一,並不是目的。自我實作是人的最高需要,它能夠使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地發揮,使你感到活得有價值。這個價值不是用錢可以來衡量的,而是思想和精神的。所以,當你感到自己為真理而現身、實作了崇高的理想,活得有價值、為人類社會做出了貢獻、得到社會認可和尊重時,就會感到無比的幸福。

愛因史坦說:「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向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越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現在,大家都為了電冰箱、汽車、房子而奔波、追逐、競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了。但是也有不少人,他們不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追求理想和真理,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這正如馬克思所說:「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的人,歷史承認他們是偉人;那些為最大多數人們帶來幸福的人,經驗贊揚他們為最幸福的人……」

生活是幸福的,這幸福屬於那些不為適意的境遇而醉生夢死的人;這幸福屬於那些不因困難的境遇而自暴自棄的人;這幸福屬於那些不論在怎樣的環境條件下,都能夠把握住自己,永遠奮然前行的人。對人生來說,只有頑強地奮鬥,才有希望在生活的原野上采擷到幸福的花果。

人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須使自己所有的才能、力量和誌趣按照自己的本性得到很好的發展,並在自己一生各個相應的階段得到適當的套用。幸福由無數細微的顆粒組成,它是生活中小小的快樂和溫馨的感覺。人生幸福與苦惱是由自己的觀念所造成。名利的欲望太強烈就等於跳進火坑,貪婪愛戀之心太強烈就如同沈入苦海;只要一絲純潔清靜的觀念就會使火坑變為清涼水池,只要有一點警覺精神就會使苦海變成幸福樂園。不幸之人最能體會幸福。許多人不知珍惜眼前一切美好的事物,因為他們還不曾嘗過不幸之苦。所以,幸福的人,就是那些曾經經歷過不幸的人。

幸福是心靈的感應,是對美好道德的追求。勞動創造幸福,奮鬥獲得幸福,奉獻帶來幸福,健康鑄就幸福,品德提升幸福。幸福屬於那些能夠對人生境界進行不懈追求而又能自得其樂的人。

朋友們,願你放開視野,開闊胸懷,揚起理想的風帆,去追求真正的幸福。

(2024年1月1日於北京市朝陽區軍休十五所,作者系88歲休幹)

作者簡介: 朱炳初,男,漢族,江蘇宜興人,1937年3月出生,1954年7月入伍,1956年7月入黨,大專文化,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2年9月退休前任北京軍區(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室副師職研究員。退休後進行文學創作,先後結集出版【青春寄語】【夕陽漫筆】【回顧與思考】【晚霞拾零】四部文集,達148萬余字,目前正撰寫第五部文集【耄耋心聲】,擬出版總量達200余萬字,圓人生文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