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生命存在的層次觀念(一)

2024-01-12情感

生存與生活,表面上雖一字之差,內涵卻天淵之別。 從存在方式上看,生存屬於一種自然狀態,生活屬於一種社會狀態;從人生的意義上看,生存是一種有「量」少「質」的存在,生活是一種「質」和「量」的 同時存在;從客觀上評價,僅僅生存的人與動物沒有本質的區別,而生活的人是一種有思想有理想的宇宙主宰; 從主觀上看,生存的人只能唯命是從或莫衷一是,生活的人會獨立思考,選擇和決定自己的命運……

生存的人,僅僅是為了生而活著,他們不會去關心國家大事,世界形勢,因為他們極容易滿足,且又胸無大誌。 雖然時值21世紀,但他們仍然 如同在原始生活上享受了電燈、電話、電視機、手機等而已。而在精神境界,心靈層面上仍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類人要求不高,煩惱也少。從社會意義上評價,這類人是安分的、平胡的、不起什麽主流作用的。但從個人意義去理解,也無所謂優劣,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這就是選擇的結果。

或許有的人會反詰筆者的觀點,人和動物怎麽會沒有太大的區別,難道不是嗎?人除了會笑,會說話,有些人還不如動物,因為動物還不會殘酷地陷害同類,不顧倫理,不會發動因搶奪食物之外的世界大戰。況且,評論人的價值並不是因為他是人就尊貴無比,試問有些人死了賠償多少錢,甚至還不如一只老虎,一只大熊貓呢。

如果按照馬斯洛的人生需要的五個層次來說,人若只是為了滿足其生理需要而活著,再無別求,那和動物的內容又有何差異?虎死了還遺留其虎骨,虎皮;象死後遺留著象牙;犀牛死後遺留下犀角的貴重之品,而人呢?只是一個可憐的骨灰盒,還要繼續花錢寄存在靈棲殿中,或者埋在墓地裏。

正因為如此,人活著才會繼續探索追尋,直到達到人生價值的更高實作。記得上世紀 60年代陳毅副總理在悼念向秀麗時參照了 「如可贖兮引百其身」的古語 ;又想起,寧可失去一個印度, 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亞……,更不會忘記太史公的「重於泰山,輕於鴻毛」振聾發饋的古訓!

換言之,人之所以有別於動物,那絕不是自矜會笑,會說話的天生內容,而是要活出尊嚴,活出價值,活出意義來。

如果你不賦予生命以意義,那麽就會活得無聊,活的無奈,活的無望,最後會出現自殺。據載,中國每年有28萬多人自殺,有250多萬 有自殺傾向,大學生有自殺傾向者可達5%左右。試想,心有一線希望的也不會自殺,自殺的人大多都是絕望的人,覺得人生活沒有意義,沒有 希望之後才會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生存和生活的分水嶺上,如果你真能「安貧樂道」,像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而不改其誌」 ,那當然是一種超然的境界,也無可厚非,那也是一種灑脫的生活方式。你也可像莊子那樣淡泊名利,超然物外,不涉於權力、 名聲和物欲,你也可以象陶淵明的挑花源,去選擇那清貧淡雅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當代很多人不是主動地選擇那些古聖賢的生活方式,而是被動無奈地生存於物欲橫流競爭殘酷的世界之中。這無疑會導致思維意識上的紊亂,於是焦慮、恐懼、憂郁、悲觀、嫉妒、憤世的情緒日益潛滋暗長起來。抑郁癥,焦慮、失眠, 已成為21世紀的「世紀病」,危 及人群已達 25 %左右。

朋友,現在你暫時閉上眼睛,靜然沈思一下「蕓蕓眾生,大千世界之中,我是誰?我降生的使命是什麽?我的生命要賦於什麽意義,我現在扮演著什麽角色?我對我自己的角色是 真正 滿意嗎?是否想改變它了,我真正地認識知道自己嗎?」

你以前是否這樣想過,思考多長時間才能滿意地回答自己?思考上述問題之後,你能忠實地無愧地回答以下問題嗎?

你能主宰自己的生活嗎?

你對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到自豪嗎?

你能和愛人分享奮鬥的果實嗎?

你能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並有效溝通嗎?

你快樂和幸福嗎?

如果這五個問題你有3個以上的回答是否定的,那麽你現在的生活就基本上是無奈的,無聊的 。那就表明,你確實需要選擇一種更適合自己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了。

當然,你完全可以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你完全可以為了保住暫時的工作忍受老板的嘲弄、譏諷、甚至是「性騷擾」。因為一但跳槽後,不一定馬上找到更好的工作,競爭的殘酷已磨平了你許多棱角和個性,但是你想過沒有,你的生命還能有多久?記住,骨灰盒裏是死人的骨灰而絕不僅僅是老人的骨灰,因為黃泉路上無老少,生命是「變數」不是常數!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飲食衣物確實能維持你的生命,但它們卻不能提高你的生命的品質,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難道就是為了吃飯嗎 ?況且,整天憂心忡忡,總是郁悶的活著,不但生命的「質」不會提高,勢必那「量」也不會太久……。

你覺得無聊嗎?奧修說,「無聊是一個偉大的開始」 。「人是唯一會感到無聊的動物,這是一個偉大的特權,這是人類尊嚴的一部份。你看見過一頭牛或驢子感到無聊嗎?它們是不會無聊的。無聊,簡單的 意思就是你生活方式是錯誤的,因此它能變成一種偉大的事情。應該將它理解成「我是無聊的」,必須想些方法,一些改變是必須的,這樣就不要誤認為你感到無聊是不好的,這是一個好的訊號,一個好開端,一個非常吉利的開端,但不要就此止步。

為什麽人會感到無聊?人感到無聊是因為人生活在別人給予的沒有生氣的模式,拋棄這些模式,走出這些模式,開始過你自己的生活。

你現在的生活方式是一個什麽模式?是自己主動選擇的,還是被動進入的?是無怨無悔的,還是無奈無聊的?即使上面提出五個問題你回答四個都是肯定的,僅僅最後一個是否定的,生活就會黯然神傷,黯然無光。

如果你能滿足最低的物質需求的生存,並且覺得快樂和幸福,那麽根本就不必讀這本書,否則你就是不滿足目前的生活方式,或者想擺脫又缺乏勇氣,或者已陷入麻木的狀態之中。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都會「選擇」一定的「生活方式」。或許你會說,「我也沒有主動 的選擇,一切好象都很自然地形成了,或者稀裏糊塗地就畢業上班了。

其實,既使不選擇,也是選擇。

生活方式只有適不適合你,並沒有像「廣譜抗菌藥那樣適合全人類的統一模式。無論你現在是工人 、農民、小業主、 自由職業者……,只要你認為自己是快樂的 、幸福的,其它什麽都不重要了。遺憾的是在這個激變競爭的時代,快樂和幸福,好象是地球上最稀少的資源,珍奇難得。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最幸福快樂】詩人找遍全國,最快樂的人竟是枕鋤頭打磕睡的農夫!

有調查表明,在中國,真正在工作、家庭、子女、人際關系、物質生活各方面都滿意的只占人口的總數的11%左右。根據這個數據,是否可逆向思維即89%左右的人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 並不滿意?

美•約翰•錢裴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代,一個對自己生活的意義不明確的時代,我們在忙於「活著」,而對我們為什麽生活或誰在主宰我們的生活的問題根本迷惑不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