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2023-12-09情感

今天,學習了查理·芒格的兩個思維習慣,收獲很大。

第一個思維習慣是逆向思考。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也許,很多人看芒格的著作和語錄,都希望找到所謂成功的秘訣,但芒格自己卻說:這可能讓你們失望了,因為我不會教你們如何取得成功,我只會告訴你們如何避免失敗。就像他常舉的一個例子,如果我知道我將會在哪裏死去,那我一定不會到那個地方去。所以,芒格的建議是不要去追逐成功,而要去尋找失敗,然後仔細考慮該怎樣避免失敗。

第二個思維習慣是收集各種錯誤判斷的案例。這些案例絕不僅限於他所從事的投資領域,而是完全無視行業和學科的界限。原因很簡單,現實世界的問題不會恰好落在某個學科的界限之內。現實世界是一個「系統」,沒有哪個事物可以獨立於其他事物而存在。那種試圖考慮其中一種事物而無視其他事物的方法是值得懷疑的。如果你試圖用一種孤立的思維解決問題,你就會像約翰·路易士說的:「沒有腦袋,只有一個頂著長著頭發的脖子」。

我認為,任何「知識」如果不能對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那充其量只能算作「資訊」。所以,反思自身,刻意練習,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才是將「資訊」轉化為「知識」的有效途徑,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內化」。

那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讓逆向思維常駐大腦。「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比如,做一件事情遇到了無法推進的難題時,不妨先放下焦慮,認真思考一下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麽,為了實作這個目的真的只有一條路可走嗎?有沒有可能繞開這個難題,另辟蹊徑呢?

舉個我在成甲老師的書【好好學習】裏看到的例子,說甲公司招標,要在其現有的旅遊景點上開發一片地做新的旅遊計畫。這時,好幾家公司都參與了投標,競爭十分激烈,而成甲老師所在的公司完全沒有任何優勢和亮點,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拿下這個計畫的可能性很低。這時,成甲老師的逆向思維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當其他公司不遺余力的介紹自己的優勢和能力時,成甲老師卻反問了甲公司一個問題「請問貴公司為什麽要做這個計畫呢?」甲公司說,是因為目前客流量逐年減少,所以希望透過新的開發計畫提升客流。成甲老師又問「但據我們測算,即使客流量能夠得到提升,投入的成本也不是短期內能夠收回的,這樣不是得不償失嗎?甲公司尷尬承認了這個問題。成甲老師接著說「既然明確了增加客流量就是目的,那為什麽不考慮另外一條更加經濟,有效的路徑呢?」甲公司眼前一亮,表示對這個想法有極大的興趣。於是,成甲老師的公司順理成章的拿下了這個「協助甲公司改善客流量」的咨詢計畫,不僅幫助甲公司節約了大量資金,還順利實作了預定目標。兩家公司從此成為了長期的合作夥伴。這就是一個運用逆向思維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其次,從關註「成功」轉而留意「失敗」。現在網路上充斥著各種成功的人,成功的事,看的多了,甚至有時候會覺得成功好像也不是什麽難事,「連這種人都能行,我為什麽不行?」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一個人之所以成功,絕不僅僅取決於一個具體的人,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像俗話說的「天時、地利、人和」。而想要復刻這種成功是基本不可能的。可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只能「成事在天」了呢?當然也不是。

那要怎麽做呢?對,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既然我們不知道哪條路可以成功,那我們就想辦法知道哪條路肯定會失敗。然後我們只需做到堅決不走到失敗的路上即可。

你可能會說,所謂成王敗寇,成功的人有無數人傳頌,可失敗的人早已無人問津。我們應該從哪裏獲得失敗的經驗呢?其實,歷史書和人物傳記除了可以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資以外,本身還是我們獲取前人失敗經驗最好的土壤。當你站在上帝視角,短短幾天就可以遍覽人一生的時候,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成敗得失,他在人生每個重要時刻所展現的猶豫,仿徨,堅毅,果敢……難道還不夠令人震撼嗎?

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反復告訴自己,「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從失敗中汲取養分,即使不成功,也絕不失敗。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