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廣東服裝批發市場為何價廉物美,折扣多到讓人難以置信?

2024-05-25時尚

前段時間,「揭秘廣州服裝市場有多便宜」「廣州的衣服50元買三件」的熱搜詞條,狠狠讓一眾外地人開了眼界。個位數的衣服褲子,二三十元的包包,錢在廣東,居然還是這麽值錢。

看著一眾價效比拉滿的衣服,不少人大呼,沒想到老廣的嘴這麽嚴,不光吃得好,穿衣也是平靚正。

別怪廣東人偷偷藏了一手,更可能的真相是,對他們來說,這麽便宜的衣服,早就見怪不怪了。

廣東的服裝批發市場,

原來是全國之首

讓博主們感慨的掃貨天堂,實際上是廣東的服裝批發市場。同零售業相比,批發市場價低再正常不過,畢竟它少了一道中間商賺差價,走貨量又大,只圖個「薄利多銷」。

不過,批發市場雖常見,像廣東這樣批發市場極其密集的地方卻不多見。廣州就是典型代表,據南方財經報道,廣州現有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約在190家左右,居全國之首[1]。

別的地方,跑遍全城可能就一家規模化的批發市場,但對地道老廣來說,熱搜上的批發市場,保不準家門口就有。

在與居民區相鄰的廣州高第西鞋街,你真的有可能買到20元一雙的鞋子 / 圖蟲創意

不光是數目繁多,廣東的服裝批發市場,甚至地理位置優越,多位於城市中心,形成了商圈式的聚集效應。

譬如十三行商圈,這個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字,如今則是廣州最知名的批發市場集群之一。

它位於廣州荔灣區,以新中國大廈、誠大時裝廣場和紅遍天大廈為龍頭,短短400公尺的路上坐落著幾十家商城,商戶總數超過6000家[2] 。

從地理空間看,廣州的服裝批發市場,高度集中在於越秀、荔灣、白雲、海珠、天河五個中心城區。經營規模排前60的紡織服裝專業批發市場,經營面積合計約440萬平米,占全市總和的九成[3] ,差不多有6個故宮那麽大。

想一天逛完廣州批發市場的特種兵,來了也得腿發軟。

廣州人民南路,這裏除了十三行,還有許多物美價廉的服飾批發市場 / 圖蟲創意

不同的服裝批發市場,還有自己的細分賽道。像廣州十三行商圈以一手工廠貨源為優勢,沙河商圈主做電商供應,流花礦泉商圈定位中高端服裝。

迷倒眾人的「2元褲子、5元T恤」,則主要集中在廣州慶豐地區,如石井慶豐紡織城批發市場。因為主要做尾貨批發,價格格外便宜。

除了廣州,東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也都是批發市場大戶。深圳的南油服裝批發市場,是外貿服飾最大批發市場之一;東莞虎門的富民服裝城,素有「中國鄉鎮第一號時裝批發商」之譽,影響力網路悄悄遍布大江南北。

在東莞,即使不在服裝批發市場,也能在一個普通的農貿市場裏找到便宜的純棉衣服 / 圖蟲創意

可以說,來了廣東的批發市場,無論你是想做小鎮潮人還是歐美小留,總有一款價廉物美的衣服能合你心意。

服裝產業集群,

為什麽盡在廣東

廣東能有這麽多批發市場,和它的服裝產業聚集效應密不可分。

目前來說,廣東省擁有內衣、童裝、女裝、牛仔裝、羊毛衫等20余個服裝產業集群,基本覆蓋了日常衣物的全部種類。

此外,廣東還擁有2個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5個紡織產業特色名城,和18個紡織產業特色名鎮[4]。

這些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粵東地區,其中,廣州有著全國第一大布匹市場群和服裝市場群,涉及服裝及關聯企業近5萬家,服裝品牌商標超7000個,銷售額約占全國10%[5]。

實際上,囿於多雨炎熱的氣候,廣東發展棉紡產業並不具備「地利」。但作為受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更大的輕工業型別,廣東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真正答案,在政策的「天時」。細看廣東服裝產業史,堪稱一部縮小的改革開放史。

廣東服裝產業得以發展,主要是因為抓住了政策機遇 / unsplash

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省紡織品總產值在國內的排名尚在14位元左右[6]。但牢牢抓住了香港轉移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和大振幅向內地投資機會的廣東,乘著「三來一補,前店後廠」的政策東風,十五年後的紡織品總產值已經進入全國前三,服裝總產量更是位於全國第一[7]。

到了90年代,珠三角地區又踩中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機遇,區域商貿發展如火如荼。工廠與市場的蓬勃發展,讓一句「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成為無數人心中的財富密碼。

「來了就是廣東人」,在戶籍及人口流動政策松綁後,大批次外來流動人口來到廣東,尋找財富與機遇。

1980年,遷入廣東的人口數約106萬,低於山東、江蘇等地[8];而到了2008年,廣東吸納的外來人口達到了4500萬,分別是山東、江蘇的3倍多[9]。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服裝加工產業容納了大批人口就業。而低廉、豐富的勞動力,又反哺了廣東服裝產業的發展。

外來工人正在服裝加工間幹活 / unsplash

珠三角獨特的服裝產業形態——城中村,也由此孕育和興發。

珠三角的很多布匹市場和服裝作坊加工集群,前身都是本地村民的自有住宅[10]。城中村租金低廉、工商管理政策松弛,極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也讓廣東的服裝生產呈現出「小單快反」的區域特色,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減少庫存積壓。

康樂村就是個中典型代表。它距離廣州中大市場步行僅十分鐘距離,是廣東最重要的制衣工廠集群之一。

一篇發表在【城市問題】期刊的論文提到,康樂村制衣廠分布範圍極廣,甚至會以「垂直工廠」的形式「上樓」。僅有42.65%的企業租賃用地為廠房性質,有50.94%的企業用地實際為住宅[11]。

廣州市海珠區康樂鷺江城中村 / 圖蟲創意

同一團隊的調查還表明,2008年時,康樂村內近萬家企業都並未進行工商登記註冊。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自由變更經營內容和地點,及時應對市場需求[12]。

南方都市報曾報道,貿易商在廣東布匹市場挑選布料後下單,不出24小時就能拿到一批成衣,發往全國乃至全球[13]。

以城中村為載體,廣東紡織業各個環節被高度壓縮至極小的時空半徑中,產業集聚優勢被發揮到最大。

低調出海,打敗一眾歐美快時尚品牌的千億級企業SHEIN,正是這一生產模式下的受益者。

產業升級壓力下,

廣東也走到了岔路口

但興衰常常相倚。勞動密集、產業集聚的特色,既成就了廣東的紡織服貿產業,也給它的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現實的困境。

廣東省曾在發展紡織產業的計劃檔中提到,廣東現代輕工紡織產業的創新能力不強,企業規模偏小,協同發展能力弱,產業的結構布局待最佳化[14]。

事實上,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整個廣東的紡織服裝行業的總體規模正在縮減。

近五年,廣東省紡織服裝類工業產品生產總值整體呈下降趨勢,服裝產量從2018年的48.85億件,下降到2022年的35.20億件[15][16]。

更現實的危機是,隨著電商模式的沖擊,國內的商貿流通環節更趨透明和扁平化,靠價格和量取勝的廣東專業批發市場,也開始感到力不從心。

受電商行業沖擊,許多服裝實體店無奈走上倒閉關店的路 / 圖蟲創意

如何將批發模式下的「海量」轉為產業升級後的「品質」,成為了廣東服裝專業市場發展必須回答的問題。

在這一情況下,廣東批發市場的體量,帶來了相當的現實壓力。

以中大市場為例,過去十來年裏,廣州曾數次考慮要將中大市場進行「騰籠換鳥」,在原地進行產業升級改造,但因根基深厚,牽連千絲萬縷,實際執行並不容易。

2018年,中大附近的鷺江、康樂兩村被列入廣州市舊城改造計劃,並在第二年確認意向,但這一方案最後在一片反對聲音中被擱置。

當時,有中山大學學者指出,「假設馬上簡單整體搬遷,可能造成對全行業動搖根基性的影響」,只能是「樹挪死」[17]。

到2022年,廣州再度推動中大市場搬遷時,則選擇了拆分的方式。商貿部份仍然留在中大商圈,服裝制造環節則轉移到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以推動「廣州總部+清遠制造」的合作。

清遠市加強與廣州市的合作,打造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 / 圖蟲創意

至於其發展結果,恐怕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證明。今年5月17日才剛剛批復的康鷺片區舊改計劃,據廣州日報,預計需要花十年時間來完成整個片區的改造[18]。

某種程度上,城中村制衣的衰落,是一種必然。

時任廣州國際輕紡交易園執行總經理楊誌雄曾在接受南方都市報的采訪時提到,城中村制衣的模式有其臨界點,隨著熟練工用工成本的上漲,一旦超過研發成本,商家就會轉向智慧制造。

並且,機器出品的品控很可能更具優勢[12]。近年來城中村的小型制衣廠頻現「招工難」,側面印證了他的判斷。

而在智慧制造層面,有的地區已經先廣東一步。

杭州的阿裏巴巴犀牛工廠率先把所有業務全面上雲,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數位化轉型示範的「燈塔工廠」之一,也是全球服裝業第一個得此評價的服裝工廠[19]。

服裝制造智慧化、標準化發展給傳統制衣廠發展帶來沖擊 / 圖蟲創意

也許,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面前,唯一可以給廣東底氣的是,當年成就廣東服貿產業騰飛神話的「頭啖湯」精神,和老廣平靚正的生存之道,永遠會在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