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奔跑不息的鞋履行業再迎分化,百麗時尚逆勢而上?

2024-03-07時尚

新事物的誕生帶來新生機的同時,從來也都是伴有腥風血雨的。

就如,互聯網電商之於服裝鞋履新零售。

據悉,近日鞋履業頭部之一的千百度在歷經多次轉型失敗後,最終還是走上了「老大哥」百麗時尚的老路——退市進行私有化轉型。此外,還有如達芙妮、紅蜻蜓、天創時尚等傳統鞋履企業也同樣坐在了業績「滑坡」上。

如此來看,退市5年後,近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書的百麗時尚就顯的尤為亮眼了。從公開資料來看,2017年私有化退市後的百麗時尚,在經歷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分支手術」後,整體業績韌性再次強化,繼續穩坐「鞋王」寶座。

根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2年零售額計,百麗時尚是中國最大的時尚鞋業公司,市占率達12.3%。

因此,或許復盤百麗時尚的改革之路,能為正面臨轉型的鞋履甚至服裝新零售商提取些可供參考的想法。

「治本」之路,先要問「心」

復盤互聯網電商的奔騰之路,2015年絕對是不可被忽視的一年。

淘寶與CBN Bata在2016年釋出的中國互聯網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自2014年下半年起,時尚美妝、服裝等零售行業開始進入電商時代,至2015年三季度,電商在行業內的滲透率達61.7%,尤以服裝鞋包增長迅速。

而與「門庭若市」的服裝鞋履電商相反,專攻線下門店營運的鞋履品牌商卻是「門可羅雀」,即使是當時即將進入「兩個萬店時代」的百麗集團也同樣如此。「吸虹效應」很明顯。

2014年起,百麗時尚陷入了門店持續擴張,盈利能力顯著下滑的惡性迴圈之中。

資料顯示,其門店總數由2014財年底的19333家增至2017財年底20841家,其中鞋類門店是13062家。但,其支柱性產業-鞋類業務的營收相比2013財年的歷史高點263.92億元,下滑了19%,凈利潤甚至幾乎攔腰折斷。

這並非個例現象。

當時僅次於百麗時尚的千百度,隨後同樣開啟了業績下滑之路,資料顯示,其凈利潤由2015年的2.6億元近乎直線的下滑,2018甚至虧幅達3.87億元。

此外還有如達芙妮、紅蜻蜓等傳統鞋履企業從2014年開始不同程度的展露出業績、或營收下滑趨勢。而這些,歸根結底還是受到了電子商務「新事物」發展帶來的巨大沖擊。

只是後來,在不同的轉型之路下,行業內部逐漸分化。

當時,相比同行采取不觸及「根本」、或者直接「一刀砍」的轉型方案,百麗時尚在新的「指揮棒」指導下進行了一場由內向外的大改革,並直擊問題核心。

即「問心」:明確自身追求——做鞋履時尚品牌集。

在與時代更接軌的年輕代管理層上任後,最為值得一提的,是其從過去零售主導的組織結構完成了向品牌主導的組織結構轉變,實作品牌的集中式管理。

並且重新定位品牌和最佳化組合,打造品牌的差異化。例如2018年成立、2019年就得以上市的滔博,其當時就是要定位廣闊的國內運動鞋服市場。

結果也印證了這一策略的成功。目前滔博已然成為國內最大的運動鞋服零售商。當前市值達336.7億港幣,2023財年實作營收270.73億,凈利潤18.37億。

除此之外,百麗時尚還透過資本手段進一步豐富其品牌線,先後收購了INITIAL服飾、73Hours鞋履、OGR品牌等資產,如此,其進一步實作產品持續創新,品牌煥發新生機。

截至目前,其已擁有19個多元化的核心私人品牌和合作品牌,覆蓋了不同風格、價位段。據悉,在去年天貓「雙11」活動期間,百麗時尚旗下多個品牌旗艦店入圍男女鞋店鋪銷售榜單前十,BELLE品牌穩居首位。

事實上,千百度也試圖豐富其產品以及品牌矩陣,打造新業績增長曲線。但其這些並未圍繞主營的鞋履服飾行業,相反涉及領域跨度非常之大,從玩具、到教育,最後又重新考慮與零售相關性更強的百貨商店。多少有點「東一頭西一棒」,既沒能與其主營業務產生協同作用,也未能觸及企業經營困境問題的根本,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甚至加劇了其財務負擔。

很顯然,同樣在早期就已認識到行業迎來新沖擊的千百度,並未就其業務的核心矛盾進行解決,甚至沒能理清自身未來的走向,使其在轉型之路也是盡顯茫然。

如果說,更為清晰的品牌脈絡讓百麗時尚得以贏得重新啟航的機遇,那麽精細化耕作則是其在新航道上得以前行的加油站。

精細化耕作成時代新主流,百麗時尚占據先鋒

雖然說了很多遍,但事實如此。隨著國內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暴利劇增的粗放式紅利經濟早已逝去,降本成為眾多傳統行業不得不「壓榨」出新增量利潤的主要路徑。

作為典型的高庫存、高同質化、產業鏈中間渠道冗余的服裝鞋履行業,也同樣如此。此時,數位化轉型能為行業及相關企業帶來顯著的降本效果。

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供應鏈的影響】白皮書曾指出,數位化轉型能使零售業降成7.8%、創收增長33.3%。

百麗時尚是在2017年正式全面進行數位化轉型。目前其已實作從產品設計、生產、商品管理、DTC零售全價值鏈的數位化。

同時也儲備了充足的數位化技術。截至2023年11月底,其獲得了144項自動化智慧制造專利。2024年1月,更是獲工信部DCMM四級企業等級證書,成為唯一達此級的消費零售公司。

當然,這並不是我們要重點註意的,畢竟當前數位化轉型已然成為行業布局的共識,大家都在做了。重點是如何做好、做細、做透。

參考海內外頂級零售商以及高盈利的服飾品牌,從海外的Zara、優衣庫,到國內的安踏、李寧、波司登這些品牌商在競爭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擁有強大的零售內功,即精細化耕作能力。

再通俗點來說,就是圍繞品牌直接零售模式形成的高水平商品管理、供應鏈管理、會員營運和團隊管理。尤其是能依靠商品與供應鏈的管理效率做到「高動銷、不缺貨、周轉快」,而要實作這三點主要靠商品-供應鏈-銷售一體化的MD(商品企劃)體系。

放在百麗時尚來說,就是其在數位化產業鏈上升級的「訂補叠模式」。

首先,在商品需求上,隨市而就。雖然在高瓴資本入主後,百麗時尚門店規模被有針對性的最佳化了很大一部份,但其仍舊堅持以直營零售(DTC)模式為主,這保證了其在快時尚潮流下,與消費者直面溝通的能力,能做到快速迎合市場需求趨勢。

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其零售網路由國內8361家直營門店組成,其中鞋履門店7444家。覆蓋範圍涵蓋香港、澳門以及國內31個省份330多個城市。

與之相反,達芙妮2019年關閉2000家實體門店,轉戰線上經營,結果營收大幅下降。財報數據顯示,其營收由2019年的21.26億港元縮減至次年的2.12億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實作營收1.23億港元。可謂痛失市場,品牌價值也大打折扣。

其次,供應鏈管理方面,百麗時尚依靠精益制造、快速叠代的研發和柔性生產能力,精準響應前端消費需求。

資料顯示,其售訂單被最佳化為初始訂單40%、補貨30%及叠代30%。這既有效減少了首批大量生產的風險,同時響應時效也顯著提升。據悉BELL當季新品的補貨時間最快只需要25天。

同時,零售端上,其利用數位技術整合所有門店數據,實作即時管理和全渠道庫存一體化,做到產品透過最佳路徑無界限觸達消費者。

或許也正是基於其日漸清晰的精細化耕作體系以及全渠道的閉環消費鏈條,相比大多同行業績的下滑,百麗時尚營收與凈利潤卻呈持續修復、並上行趨勢。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個月,百麗時尚營收約為161億元,同比增長12.8%;凈利潤約21億元,同比增加92.7%。

結語

很顯然,在這一場鞋履競賽中,百麗時尚依靠精湛的資本運作以及數位化高效營運占據了主導地位。

但作為典型的資本團隊控股的實業企業,百麗時尚似乎也陷入了新的矛盾體當中,即要當「下金蛋的賺錢工具」還是成為做大做強的「實業家」。

首先,從財務狀況來看,過去其過於「豪邁」的資本運作以及相對放緩的行業增長,讓百麗時尚陷入了一定的流動性缺口當中。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月末,百麗時尚擁有的短期境內外銀行借款已攀升至超25億元,對應銀行結余及現金為22.56億元,缺口已然出現。也因此,百麗時尚不得不三年兩次申請IPO,據其招股說明顯示,此次IPO募集資金就是要將使用部份資金償還銀行借款。

然而,迫在眉睫的高息貸款之下,是持續多年的大額派息。資料顯示,截至2022財年、2023財年以及2023年11月末止,百麗時尚分別向股東宣派了20億元的股息,然而其這個財年中合計實作凈利潤60.5億元,只能說勉強覆蓋這部份派息。

如此來看的話,百麗時尚已經成為股東們的「提款機」。

若百麗時尚成功上市,投資者們完全可以合理懷疑自己成為了百麗時尚的廉價「還款機」。

但資本市場講的「利益」,投資者們同樣如此。百麗時尚過往的基本面確實表現良好,但融資「誠意」還是必須給足的。

歸根結底,就要看高瓴資本如何在這個堪稱亞洲最大額的buyout案件中做好「取舍」了。

作者:雪花一小片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