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都什麽年代了,還在用腕表體現身份?

2024-10-11時尚

我會對這種完全以價格進行腕表評價的弊端如此敏感,其實也有著自己的親身經歷關系。

——腕表先生

海外有個知名的腕表博主叫Nico Leonard,他最有名的視訊內容是為各個品牌的腕表打分評級,告訴粉絲哪些腕表的價格是言過其實,哪些是值得購買的。

他的流量非常高,一個視訊至少都是幾百萬的播放量。

這令我想到了國內很多腕表博主或者媒體喜歡給腕表品牌分等級,一般以價格區分,什麽一等一級表、三等三級表雲雲,也吸引了不少剛接觸腕表的消費者。

如下圖就是一個典型的分級圖表。

我雖然進入表圈自媒體的時間不算長,但由於工作關系,經常閱讀和遊覽中國香港地區以及海外的眾多媒體內容和資料,也發表了不少介紹腕表的文章和視訊,時間一長,很多我的粉絲會私信問我:「某某腕表是什麽檔次,是否值得購買,會不會顯得low了?」

每次遇到這類在心態上以腕表品牌價格分級進行購買選擇的消費者,我都會比較頭痛。

因為我內心裏是不贊同以腕表價格進行分級分類,進而決定購買選擇的。

不是我有多脫俗,而是我曾經也走過類似的路,但是交了「學費」的。

在具體回顧我自己交學費的過程,以及談談我的看法之前,先來和各位分析一下海外資深博主的腕表分級和中國腕表媒體的慣常分級到底有什麽區別。

同樣是分級,但邏輯完全不同

海外著名的腕表自媒體博主很多,這裏以前文提及的Nico為例,他在國內表圈的影響力也不小,最有名的就是他是一個著名的宇舶腕表「無腦黑」博主,每次進行腕表分級,都對這個牌子嗤之以鼻,話講的很難聽。

但他對腕表品牌的分級或者排名在海外腕表圈或者中國香港很多手表自媒體人這裏卻有相當大的共鳴,我查閱下來,發現這些境外腕表媒體人在排名的時候都強調三個字:「值不值」。

這就和中國內地的相關排名有本質不同,因為我們一般都按照價格進行分類和排序。

宇舶big bang

比如說,帝舵這個牌子,旗下所有產品線的最高價格通常不會超過五萬元,熱銷的碧灣在3萬元出頭的價位。在中國的很多排序中,基本都是屬於三類表靠後的位置,很難想象有人會將其排在伯爵、蕭邦、真力時或者沛納海之前。

然而,在海外自媒體眼中,帝舵的in house機芯效能非常強勁,又擁有同集團勞麗仕的品質保障和後期維護資源,外形還有自己的歷史底蘊(當然歷史底蘊也是借鑒了勞麗仕經典款的),一般都會排在很靠前的位置。

帝舵碧灣54

同理,浪琴、泰格豪雅這些在國內很多人看來因為價格並不那麽高不可及,只能排在後面的腕表,但在國外表圈中的排位都在非常前面的位置。

更別提卡西歐和精工這類入門級的腕表了。

原因無他,國外很多人玩表,看重的不是這塊表多貴,多能展現身份實力,而是在於其價效比、品牌故事和口碑是否值得購買。

換句話說,經過數十年、上百年腕表文化的不斷熏陶和演進,國外表友對待腕表的態度是非常不同的,這也是為何工具表中的潛水表和計時碼表這十幾年來一直是腕表銷量中的王者,也最先在海外市場出現這種苗頭。

卡西歐G-SHOCK DW-5600

反觀國內表圈文化,很多時候,購表不是為了自己喜歡,而是為了在別人面前彰顯實力。

這當然無可厚非,我堅信國外購表的很多消費者也是出於這種目的,比如很多需要見客戶的行銷人員,一款價格符合其銷售產品定位的正裝表可能會讓他在客戶面前加分不少。

然而,如果單純以腕表品牌的價格而不是自己的品味或者符合自己真正的氣質作為購表依據,這顯然並不是進步的腕表文化,還處於非常「稚嫩」的階段。

浪琴康卡斯41公釐

比如,當看見毫無任何腕表代言合約的美國著名音樂人,也是著名腕表愛好者,Ed Sheeran經常在歌迷面前佩戴一只G-Shock 6900 腕表時候,會不會覺得其價格與他可能幾億美元的身價完全不符呢?

老實講,人家的手腕大小,經常需要演出的工作環境和個人的外觀品味就決定了他喜歡佩戴這款表,而不在於價格能否符合他的身價。

當然,Ed Sheeran收藏腕表的種類非常豐富,據他曾經的公開展示,其收藏最多的還是類似百達翡麗如麗螺以及愛彼皇家橡樹這樣的超奢腕表。比如下圖這塊百達翡麗5726。

百達翡麗如麗螺5726

一次交學費的經歷

我會對這種完全以價格進行腕表評價的弊端如此敏感,其實也有著自己的親身經歷關系。

在大學剛畢業進入銀行第一次開始工作時候,我還是典型的「腕表小白」。

憑借著對身邊一些老員工的觀察,我決定用自己的薪資購買一塊腕表,當然主要的考慮是體現「外資大行從業者」的身份,以期在老同學和親朋好友面前「炫耀一番」。

可想而知,在我對腕表還未有絲毫概念之時,在我還完全弄不清百達翡麗、愛彼、寶珀、浪琴、歐米茄、勞麗仕、天梭到底有些什麽特色,有哪些重點表款的時候,也對運動表、正裝表等概念一片模糊之時,我選擇盲目地以價格區分進行購表選擇,唯一的要求是一定要瑞士機械表,外觀要我喜歡的。

更嚴重的是,我是先看了價格,看了網上圖片,就直沖專櫃,僅僅試戴了一次,完全沒有貨比三家,兜兜轉轉,多試戴幾款的前提下,完成購表的。

相信很多初入腕表圈子的朋友也會和我一樣吧。在這種非常沖動的情緒和淺薄的認知下,我花了1萬多元,在十幾年前我薪資還並不高的情況下,購入了一只自己戴了幾周新鮮感過了就不想每天再戴的表。

具體的品牌和型號,我就不講了,因為其實這並不是這款表的錯,而是我自己的問題。

西鐵城光動能(Eco-Drive)計時碼表,型號AT2140-55L

若幹年後,當我在美國讀博士時候,突然有一天想買塊表犒勞自己連續一整年的辛苦。在黑色星期五之時,在做了足夠的功課之後,我購買了一塊西鐵城的石英腕表,當時的價格只有兩百多美元。

這款西鐵城光動能的「偏向正裝計時碼表」成為了我之後幾年的通勤表,並且現在依然在我的腕表收藏盒中,時不時會在周末佩戴出門。

看過我這個號文章的朋友一定知道,我現在最常佩戴的是一塊勞麗仕探險家型,對這些腕表的使用經歷讓我非常滿足,也是我多年沈澱後的結果。

最後,我還要說,本文,甚至本號所有的內容都不是為了要推銷任何腕表,而是唯真誠不破,用我的文字和視訊,帶給使用者最實用的腕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