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耐吉阿迪不談,說說國產品牌吧…
安踏 KT 7 的官方售價已經賣到了 999,李寧的 WOW 9 已經不用說了,所以確定能夠用這兩者答題。
直奔答案:
為了兼顧極致的運動效能,和研發成本,唯有到上千的價格才有「發揮」的空間。
球鞋並不像其他產業,研發只是需要一步到位,然後就能夠賣上一段長時間, 球鞋需要每一年會發售一個新鞋款,就好像蘋果手機一樣 ,需要用每年一款的方式來維持品牌產品線的市場熱度。
品牌方需要用上多位員工專註於這個鞋款,也用上了公司裏的大量研發資源,一年下來這些潛在成本也要放進發售價,在每年一更的情況下,這些人力成本基本上固定的,並不像其他產業研發出來了能夠吃一陣紅利,售價能夠低一點然後時間長了就會補上來,運動品牌沒有這種待遇。
另一方面,提高售價也是必然的,品牌方的旗艦鞋款是品牌方最高科技的背書商品,需要用上公司頂級的配置,而且容錯率低,唯有提高售價才有機會讓設計團隊們發揮更多的創意,或者用上更多的物料,如果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在過於壓抑成本的情況下,設計團隊的選項只會越來越少,調整空間越來越局限。
而且也要考慮眾多成本開始提高的因素,從原材料到工廠生產成本,再到員工薪水,這些都是每年增長的,所以如果不把鞋款漸漸提價,維持同一個價位也不是辦法。在制鞋成本價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不提價的話就難以有特別出彩的商品了。
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研發創意也不應該被局限,不能放飛自我研究最尖端科技的鞋款的話,如何能夠做能夠與國際運動品牌對比的商品?把這個創意都限制的話,非常容易淪落到抄襲其他品牌好鞋款的情況,這也不是你我想要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