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為什麽那麽多人反感漢服?

2018-12-30時尚

你把現在的中國放到19世紀剛結束大革命年代不久的歐洲就明白了。

為了和自由主義分庭抗禮,保守主義經過幾代理論家,到了夏多布裏昂的時候,神功大成了。19世紀的保守主義以信仰為核心,血脈為紐帶,傳承為共識,民族主義為根基,成功在舊大陸站穩了腳跟。

在夏多布裏昂之後,保守主義漸漸以「王座、祭壇、議會」為主要政治綱領開始引領時代風潮。

王座:對權威的尊重和服從

祭壇:對光榮過去的發現和懷念

議會:權力上的團結與分享

這三點有兩大副產物:浪漫主義和考古學的興盛。

浪漫主義運動:以騎士小說的興起、雨果帶著學生們夜爬鐘樓怪人等標誌性事件為起點,將光輝而美好的舊時代以各種美的形式傳播給大眾。保守主義認為人雖然在階層、財富、影響力等方面上各不相同,但是在對於美的認可上是有相通點的。這就是為什麽歐陸君主們那麽熱衷於投資歌劇院和藝術館的原因,而這也是為什麽19世紀文藝興盛,人們認為,對於美的鑒賞可以將上中下層的人連線在一起,從而在精神上,君主和大眾是平等或相似的。

考古學:為了對抗大革命提出的理性原則,心同此理世界人類沒什麽區別,都將在理性的選擇下團結在普世價值的旗幟之下。而保守派就對應的提出了民族主義,認為人類生而特殊,不同的族群代表著不同的傳承、文化、生活方式。 而與之對應的,便是考古學的發展。發現過去,認識過去,熱愛過去。祖先與祖國重疊在一起,文化與傳承連線在一起,而每一個民族裏,因各自統一的審美而團結在一起。

而國內重走這條路有著幾乎開掛般的優勢,新時代首先是藝術下沈的時代,讓貴族藝術在大眾中傳播與推廣先天便占著道義上的優勢,「讓更多的人欣賞曾經只有貴族才能欣賞的美與藝術」這個理由直接站在了道德的絕對高地。在這個基礎上,清之後與清之前在服裝與外形上客觀的美的差異又讓漢服在與馬褂辮子的交鋒裏勢如破竹,而這其中包含的對祖先的認可與對民族的認可又讓民族主義者樂見其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服是一個註定復興的議題,問題只在於:何時?何地?何種方式?

而反感也更正常不過了,畢竟中國剛從一個風雲激蕩的革命年代中走過來。

畢竟當年歐洲的進步派和革命派也對「封建的騎士冒險的小說、腐朽的哥特建築、愚蠢的歌舞、惡心的歌劇」憎恨不已,而中國肯定也有對應的一群人對漢服復興的內核甚至外在討厭不已的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