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釣魚

冬釣鯽找魚窩有個小竅門,八九不離十,從此告別「空軍」

2024-10-02釣魚

在冀中平原的冬季,即便是萬裏冰封,仍有不少釣友們齊齊地來到我面前,向我詢問在這種冰雪之後的水面上能不能找魚窩。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朝陽初升,幾乎整個水平面都粘著一層薄冰,冰下又不知有多少魚,這些釣友們竟然還興致盎然地想到處找魚窩。

當然,為了應付這些釣友們,我也想出了一個既安全又能讓他們滿意的方法,那就是透過觀察水質能見度來推測魚窩位置的方法。

這個方法之所以簡單易行,又能保證釣魚成功率,是因為在冬季,這種方法的成功率可以達到八九成。

為何要找魚窩?

到了冬季,鯽魚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也提高了。

在秋冬季節溫度降低,全年水中食物濃度已經減少,餌料中營養成分逐漸變得稀少。

為了保證生存,它們會尋找水底某幾個位置較深處積累的食物殘渣。

這裏既有比較多的食物,有合適的棲身環境,自然會吸引不少魚類。

這時候,釣友們就認為鯽魚在這些區域聚集性極強,因此只要打窩誘魚就能將它們引來。

然而,盡管打窩誘魚是個很有效的方法,但考慮到冬季的釣魚難度以及打窩需要的一些準備,這種方法並不能做到馬上就讓釣友們開竿見到效果。

冬季氣溫寒冷,很容易導致魚窩裏的餌料縮減速凍,甚至全數凍死。

因此,這時候並不建議釣友們打窩,而是直接去之前了解好的魚窩嘗試釣魚。

為了提高每天的釣魚效率,還能大大提升開竿中魚率。

那麽如何才能找到在冬季孕育鯽魚的魚窩呢?

根據水質找魚窩。

盡管隨著胺基酸等各種物質的研究深入,我們基本已經了解了鯽魚對水質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但這種研究實際意義不大,其中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中國水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水域不光是水體成分不同,就連食物種類都完全不同,因此無法統一實驗條件來定論一種有效的方法。

其次,中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是非科研性質的釣友活動,即便是能重視釣魚經驗總結的釣友,他們也不可能花大量精力去花精力去逐一紀錄各個釣點的細微變化。

即便一個釣友在多年進步中不斷改正和總結自己的經驗,在不同地點或者不同階段條件下,他們也只能總結出一些適合自己的經驗,因此較難幫助其他釣友。

在實際中,僅僅觀察水質能見度就足夠推測出當時水域中鯽魚的位置了,因此大部份釣友再加上自己的實踐經驗,就能找到相對準確的魚窩。

雪球越肥,鯽魚也就越好找。

由於鯽魚是一種對濃度變化比較敏感的魚類,因此它們能察覺水質肥瘦強度並做出相應判斷。

在冬季,鯽魚不至於到了極端絕食階段,因此依舊對食物有一定需求,因此常會遊蕩住在適合狀態。

那麽,水質能見度又如何影響水質肥瘦程度呢?

肥水是指由於大量動植物體自腐朽落下產生較多體現的物質,導致水體濃度極高的狀態,而瘦水則是這些物質較少,自然造成濃度極低的狀態。

在肥水區域,由於溶解物質過多,絕大多數物質都被食物體吞噬和阻擋,因此釣友們一般只能看到水體表面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由於大部份食物體都在中層左右,因此肉眼基本無法看見底部,因為水色也會大幅影響判斷水平。

表現為中性水就比較好判斷了,由於水中食物濃度適合,食物體將在周圍遊蕩,同時由於食物體數量較少,沒有食用鳥類爭搶,因此,全體浮遊動物、植物體數量正常,由於非常均勻,顏色和形狀變化比較輕微,因此能見度和可見物數量基本成正比。

最後是瘦水,由於沒有食物體,一方面新鮮肉類等食物體不會被吞噬阻擋,另一方面由於無害細菌大量繁殖,這些細菌會迅速占據絕大部份水域,因此我們不僅能看到它們所吞噬的物體,也能看到其他無害細菌,進而無獲肉眼能夠觀察到更多底部結構和物方體。

因此,在大部份情況下,根據水質能見度接近觀察目標,就能判斷其距離。

觀察水色變化,中國南方行程基本看不到地面,也沒有什麽東西占據它們,因此其能見度最高,在日本灣等地甚至能看到鮭這一類大型物件吞咬目標體。

中國北方地區情況較復雜一點,大部份地區存在名為曬塘的特點,由於陽光燦爛且極少被雨雪沖刷幹擾,這些地區不僅能見度較高,還景觀非常美麗,這使得農民為了美感,將大量觀賞植物裝飾在這些透明區。

水質不同釣深不同。

在找到適合觀察條件之後,可以根據具體時間精力自行決定操作方式,不同地區挖空很輕松,在派遣靈巧孩子挖出來後,用手完成最終清潔與偵錯即可。

為了讓每次放餌能夠到達絕對精準的位置,不少釣友會使用專用天麻掛一根石頭消失連結器進行操作,即便沒有,在建模之後使用手套直接進行操作也是個不錯方法。

其次,在操作完成後,為了保證大獲成功,我們還需要根據三種情況選擇合適釣深。

肥水環境中,因為鯽魚一般出現在島上附近,並且由於食物移動範圍非常局限,一般需要在離底最大0.5公尺左右完成捕獲。

因此,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病釘子通常3樣深接近底1.5公尺左右深度。

在中性環境中,由於鯽魚行動範圍更廣,同時不再過度關註食動物體,因此一般出現在距底1公尺左右至0.5公尺深度之間,因此最適合使用0.5公尺深im正鉤附近處3公尺左右深度。

最後,在瘦水環境中,由於食物體幾乎沒有,因此鯽魚通常會暫時離開去尋找新的樣本,在下遊或者短期內留下捕獲目的地可能會導致很大數量目標體離開或消失。

因此,這種情況下最合適的不低於3公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