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後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開始釣魚,主要是為了聚集魚群,讓它們聚集在窩點周圍。然而,實際上,打窩後等待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此,以下所說的這個更重要、更關鍵。
那就是發窩,有很多釣友把打窩和魚進窩能分辨開來,但把進窩和發窩混為一談,總以為把魚誘進窩就萬事大吉,魚就會吞餌咬鉤,也就是所說的發窩,其實魚進窩距離發窩還有很大的距離。
即使有魚進窩,也並不意味著它們一定會開口咬鉤。我們投放的窩料即使再有意接近自然食物,但由於自然環境的復雜性,很難一致,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差異,而自然水域的野生魚,尤其是大魚警惕性又高,就是想進食窩料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確認沒有危險後才敢進食。
我們包鉤用的餌料和窩料又存在差異,等魚適應餌料就要有另一個適應過程。
所以魚進窩要有一個等待過程,魚適應窩料需要一個等待過程,魚適應餌料又需要一個等待過程,因此,打窩後等待一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為了讓魚群聚集在窩點周圍,更是為了讓魚逐漸適應窩料和餌料,降低它們的警惕性,從而更容易咬鉤。
吞食餌料從而咬鉤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所以說也是最關鍵最重要的。
然而,吞食餌料往往又在窩料消耗殆盡或者即將消耗殆盡時才進行,消耗窩料有個過程,這也是有經驗釣魚人發現魚進窩並不急於下桿垂釣的原因。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窩料的投放量和等待發窩時間成正比,投放的越多發窩時間需要越長,冬季釣魚更加明顯,所以大家窩料不能投放的太多,尤其是當天打窩當天釣的釣友。
另外,為了減少等待發窩時間,建議窩料要盡可能地接近自然餌料,當然這個需要釣友們長期實踐來總結經驗,比如季節、氣溫、水質、目標魚的種類及習性等,要有個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制作出對路的窩料。
再一個就是要減少適應窩料後再適應餌料的時間,在配置餌料時雖有餌料要優於窩料,但兩者差距不能太大,否則就會延長發窩時間。
綜上所述,打窩後等待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為了聚集魚群,更是為了讓魚逐漸適應窩料和餌料,降低它們的警惕性,從而更容易咬鉤。因此,窩料的投放量和等待發窩時間成正比,不能投放太多,以免延長等待時間。為了減少等待發窩時間,建議窩料要盡可能地接近自然餌料,同時配置餌料時要註意與窩料的差異不能太大。
有經驗的釣魚人在發現魚進窩後並不會急於下桿垂釣,而是等待發窩時間的到來,最後能做到以魚誘魚是上上策,課件發窩在釣魚的過程顯得更加關鍵和重要。
我是悠漁樂好,後續會繼續分享有關釣魚的所見、所聞、所感,期待釣友們的關註和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悠漁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