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釣魚

特別策劃 精準識魚 百戰不殆(第1季)|鯔魚篇

2024-06-15釣魚

郭全剛 文 紫椿 圖

我們釣魚人揚竿垂綸的大好時節已然來臨,在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基礎上,對釣獲當然也是有所追求的。本期特別策劃將為您介紹幾種魚類的習性及相關知識,助您知己知魚,百戰百勝。

鯔魚,民間叫法較多,有烏棒、烏頭、烏鯔、白眼梭、九棍、葵龍、丁魚、黑耳鯔、棰魚等等。

鯔魚體較長,前部近似圓筒形,後部側扁,整體呈棒棰型。頭略成半圓三角形,俯視寬扁,兩側微微隆起。吻寬短,口端下位,兩顎具有絨毛狀細齒。眼大,眼圈黑色眼瞼白色。

鰓孔寬大,鰓耙細長。兩背鰭短且相距遠。尾鰭大呈叉形,上葉稍長於下葉。體腔大,腹膜黑色。頭部為大圓鱗,觸碰極易脫落;體鱗為櫛鱗。體、背、頭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體側上半部有幾條暗色縱帶。

鯔魚外形與梭魚極其相似,因此常有人將其混淆。其主要區別是鯔魚頭大而短,體肥短;梭魚頭小而尖,體瘦長;鯔魚眼圈大而內膜與中間帶呈黑色,梭魚眼圈小而眼晶液體呈紅色。

鯔魚在海洋中屬於中小型魚類,成魚體長一般為30~40厘米,重1~4斤,多年生5斤以上,最大體長可達80厘米,重達20斤以上。鯔魚肉質發白且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尤其以春季和秋季的鯔魚最為肥美,特別是冬至前的鯔魚,魚體最為豐滿,是常見的海鮮佳肴。鯔魚很早就已成為王公貴族的高級食品之一。

鯔魚,具有粗生、雜食、快生、病少的特點,還是鹹、淡、渾、清水都能生長的魚種,是魚類中較好養殖的品種,早被聯合國農糧組織推薦為世界海淡水養殖的幾大魚類之一,中國沿海漁民很早以前就把它當成養殖的主要物件魚。近海一帶釣魚人也喜歡釣它。

鯔魚在世界上分布極廣,遍及熱帶、副熱帶、溫帶水域。鯔魚種類較多,僅中國就有20多種。鯔魚雖屬於海洋性魚類,但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

在海水、鹹淡水、清水、渾水均能正常生存,有些種類能完全適應淡水生活環境。中國從南到北的近海和通海河流湖泊都有其分布。

在溫度適宜時,未成年的個體小的鯔魚願意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尤其是小鯔魚更願意到水體的表層水域活動覓食。

成年個體大的則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其攝食時,既可到水體的底層又可到水體的中上層,但大個體幾乎都在水體底層攝食。所以,釣友在釣小鯔魚時可釣半水,但釣大個體的鯔魚要釣底。

鯔魚屬於廣溫性魚類,在3~35℃水溫下都能正常生活,尤其是18~25℃水溫,是其最活躍的水溫,而近岸海水、內灣和河口水域水溫升高快,立夏到秋季水溫會達到20℃以上,它們都會到淺海、內灣和河口水域生活,尤其是鹹淡水的交匯處,水底多泥沙多淤泥的水域。

尤其是小鯔魚對光線非常敏感,具有喜強光的特性,夜晚港口、碼頭有光亮,更會吸引鯔魚的到來。

無月亮的夜晚,只要在海邊用強光照射,即可吸引成群的小鯔魚到來。

尤其是大個體的鯔魚,更願意在水底有坑坑窪窪的高低不平的水域活動。

鯔魚為典型的洄遊性魚類,每年春季會由深海遊向近海或河口水域棲息活動,深秋又會逐漸遊回到海洋深處越冬。

葷主要是多毛類動物食物(如沙蠶、海蚯蚓、蛤蜊肉等等)以及浮遊動物比如搖蚊幼蟲等等;也會攝食魚卵、活的小魚小蝦等等。

素餌主要是含有腐殖質多的有機食物如青苔和藻類,人工飼養也會攝食米糠、麩皮、豆渣之類食物。鮮主要是上述活的動物。

腐主要是上述這些死亡的動物,它們也會攝食。鯔魚對水體的渾清適應力較強,渾清都能生活得很好,因此多在水底多淤泥處活動,因淤泥處的有機腐殖質、搖蚊幼蟲、多毛類動物(比如沙蠶)食物比較多。

小個體鯔魚喜歡攝食水中的漂浮物;大個體的鯔魚願意在水底河床刮食青苔、攝食沙蠶、小蝦和有機腐殖質等食物。釣友使用單鉤或串鉤掛沙蠶、小蝦,釣半水,或釣底,都可以輕松釣獲它。

釣魚中發現,鯔魚對氣味較為敏感,尤其是腥味偏臭的味道,更能吸引鯔魚的到來,尤其個體較大如1.5斤以上的鯔魚,這是筆者多次使用糟食垂釣中發現的現象。

釣友配制鯔魚糟食釣餌時,要註意餌料要含有偏腥臭的餌料味道,比如配餌時要適量加一些魚骨粉或蝦粉。筆者通常是在二斤的主料中添加二至四兩的魚骨粉或蝦粉配餌即可。

從黎明開始到上午9點之前,是鯔魚攝食最為活躍的階段,而後攝食明顯減少,到下午4點以後又進入攝食的活躍期,永續到晚上9點以後。所以釣鯔魚要選早和晚。

三、性情活躍、急躁,但出水易死

適溫季節,尤其是個體較小的鯔魚常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性活潑,常常會在水面上跳躍;性情比較急躁,出水後不停地蹦跶,但不長時間就會死亡。

鯔魚是古典群居性魚類,多數情況下,大小幾乎相同的會在一起,少則幾十條,多則幾百條。所以,釣友感到,鯔魚不來則已,一來就是一大群,而且大小相差不多。

筆者在釣鯔魚中多次遇到,而且單就使用串鉤不講,但就爆炸鉤而言,一次上兩條三條都很正常,最多一次是四條,幾乎腦袋都擠在一塊了,而且基本一樣大,但超過1.5斤以上重的一般都是一條。

野生鯔魚三年性成熟,主要是在海洋深處多礁石或有暗礁的水域處產卵繁殖。鯔魚的繁殖期在中國是在冬季,延續時間較長。進入10月底鯔魚就會遊向海洋中的深水處,在水溫20℃以上的水域尋找繁殖點。

至第二年2月底,基本繁殖完畢,開春後幼魚就會本能地遊向近海和河口水底多泥質的水域。有些內陸湖泊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遊回大海導致長期在內湖生活的鯔魚,也會提前到秋季在內陸湖中繁殖。■

廣告

請掃碼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