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釣中對於魚兒水下吃口影響最大的三個因素:魚鉤型、子線徑、餌料狀態,本文將重點討論這前兩種因素在野釣中的解決辦法和常規處理原則,希望釣友們提出不同的意見和觀點。
一、魚鉤在野釣中對於吃口的影響
- 魚鉤的重要性
魚鉤是做釣者與魚之間最直接、關鍵、唯一的連線通道,理論上魚鉤是做釣活動中唯一不能缺失的部件,魚鉤的 鉤形、規格、鉤條和重量 直接決定了刺魚的命中率和溜魚的脫逃率,但是很多釣友在關註調幾釣幾、釣竿調性和線組品質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正確選擇魚鉤的重要性!(魚鉤分為淡水魚鉤和海釣魚鉤,此處只討論淡水魚鉤)
1⃣ 魚鉤對於魚口影響最大的是 鉤門 寬度,不合適魚類嘴部寬度的魚鉤會造成餌球的入口性極差,一般出現的狀況是多次吸收無法入口,這就是小魚小鉤,大魚大鉤的基本要求。
2⃣ 鉤柄 對於魚口的影響主要是鉤號不適配魚類個體的規格,大個體魚類的唇部較厚阻擋,長鉤柄不宜刺穿魚唇,所以較長鉤柄的袖鉤、秋天狐鉤不適合做釣魚唇較厚的魚種。對於鉤柄較短的魚鉤此時效果更佳,能夠牢牢刺穿魚嘴的唇部,避免刺中堅硬的魚嘴頜骨。
3⃣ 魚鉤的 鉤條 粗細和 重量 決定了魚鉤的強度,鉤條的粗細和重量對於小型淡水魚的吸食影響非常明顯,而且在調漂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單鉤的重量、水底狀態和浮漂儲備浮力,鉤漂相互制約的因素較多。
4⃣ 歪嘴鉤、倒刺內扣 對於淡水做釣的實戰增益幾乎沒有,因為台釣的刺魚方式決定了鉤尖的受力方向,歪嘴和內扣會出現無法刺牢魚唇的情況,反而對鯝魚、鯰魚、鮰魚類魚嘴在身體下部的效果更好,這一點需要請釣友們註意!
5⃣ 淡水野釣一般準備三個型別的魚鉤即可: 袖鉤、海夕、新關東 即可,能夠覆蓋從0.01千克的白條到50千克青魚的全部物件魚,能夠滿足從淡水環境底釣到釣浮的全部場景。
- 在野釣使用魚鉤中建議遵循下列幾條建議
1⃣ 透過對魚鉤 號數 的選擇使用其實並不能從魚群內小中取大,只會出現更多雜亂無序的空槍漂相,選擇合理甚至偏小的鉤號效果更好。
2⃣ 同鉤型的能夠選擇更細的 鉤條 更好,在保持細鉤條刺魚掙紮反應更小的同時,也能夠保持較高的受力強度,比如鉤條成型特殊處理、更強的原材料、更新的制作工藝都能實作。
3⃣ 釣浮 建議選擇短鉤柄、寬鉤門、小鉤深的魚鉤, 釣底 建議選擇長鉤柄、窄鉤門、大鉤深的魚鉤,因為釣底魚鉤在水下是半躺或橫躺底狀態,故而底釣時魚鉤的入口姿勢和角度與釣浮時並不一樣。
4⃣ 使用蟲餌建議用有刺,普通商品拉餌無刺更好,倒刺內扣的尤其要註意安全。
5⃣ 鉤重 越小水中飄落姿態越好,水底狀態魚類吸收越輕松。
6⃣ 較好品質的魚鉤一定是斷鉤而不能被拉彎,選擇散裝魚鉤需要慎重,關於部份異形魚鉤不建議選擇。
二、子線在野釣中對於吃口的影響
- 在野釣中子線對於魚類吃口的影響 遠遠超過釣友們的預計,因為魚類的唇部是魚體表層最敏感的部位,尤其是鯽魚、鯉魚、鰱鱅和鯝魚類,魚唇對於細微的顆粒物、泥沙、腐質物能夠清晰和判斷和鑒別,因為魚鉤被包裹在誘餌內,當鉤餌在水中或水底靜止時魚鉤與子線基本處於垂直狀態,所以當魚類吸食餌球時鉤柄處的子線一定會觸碰到魚唇,如果使用的子線號數較大時魚類對於子線的異物感會更強烈,更加謹慎和抵觸,所以子線的選擇與目標魚個體的大小有直接的關系,準確、標準的選擇非常重要。
- 野釣中子線對魚口的影響 不僅包括線徑號數,還有子線的長度、線材的柔軟度、透明度等其他相關因素。
1⃣ 線徑 越細的子線,魚口吸食動作越直接越真實、涮餌試探動作越少、空槍率更少。
2⃣ 長子線 擺幅大鉛墜到位瞬間有飄落,但對於吃口動作反饋慢,宜釣生口魚、滑魚和怠魚。
3⃣ 短子線 的餌料散落小到位快,吃口動作反饋及時,宜釣冷水輕口、大密度搶食的場景,能夠抑制雜魚鬧窩的情形。
4⃣ 越好的 子線 越柔軟,但保持一定的延展性和拉力且不宜卷曲和打結,用手指輕捋線體光滑且略有油脂感並能快速恢復初始狀態。
5⃣ 子線 都是透明無色的,斑點線、隱形線沒有實際存在的意義。
- 子線在淡水釣中的使用選擇和建議:
1⃣ 碳氟線、PE線、大力馬對於絕大多數淡水魚存在明顯的擋口,不適宜廣泛作為子線。
2⃣ 野釣場景中底釣短子線優勢更大,釣浮子線越長越好。
3⃣ 特殊場景下可以粗子線綁小鉤,但是不建議細子線綁大鉤。
4⃣ 子線要保持適當的極限拉力值,建議要保持子線與主線相差1~2個號數。
5⃣ 綁制魚鉤時應當線上材上適當潤滑,結節拉緊時高溫將破壞子線結節處拉力值。
作者:【漁獵行者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