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釣魚

好習慣就像大魚,需要慢慢「釣」

2024-04-19釣魚

據哈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85%取決於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只有15%取決於智商。

經常釣魚的人也知道,這世上沒有那麽多姜太公和「願者上鉤」——釣上幾尾小魚,時間和經驗可以促成,但若想釣上一尾大魚,就像培養優良的行為習慣,是講究門道的學問。

01謀略至遠

丟擲魚竿是一瞬間的動作,但這個簡單的動作卻蘊藏著一系列周全準備。

須知「春暖魚翁醉」(季節),「霧後再釣魚」(天氣),「落水釣深潭」(水質),「冬天釣鯽,魚餌要香」(食性)等諸如此類的資訊,垂釣者需要提前了解,選擇相應的工具,透過觀察水面波紋、魚群活動,以及風向和氣壓的變化等現象,預測魚兒的活動規律。

這種判斷和觀察的能力,也正是我們為習慣養成制定目標和規劃策略所必須具備的。

培養任何習慣之前,我們需要先確定目標,基於此目標再做出策略規劃。

比如健身習慣的養成——確立自己的目標體脂率和肌肉量,結合身體狀況與實際情況,整理出科學的周期性飲食安排與健身計劃。謀定而後動,垂釣如此,人生亦如此。

「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因為「一次」,屬於偶然性賦予的短暫浪漫。 而自律的行為習慣,卻能貫徹終生,也是為了更好的浪漫與自由。

02心流至深

魚竿丟擲後,坐進釣椅,這一坐可能就是一下午。風動雲動,都不一定竿動。

耐不住性子的人,只會覺得枯燥乏味,坐如針氈。而在釣魚聖手的眼中,世界的呼吸,河湖的運動,都將演化為詩意的慢鏡頭。時間緩慢流淌,耐心靜坐,專註其中,只等魚線那一刻的顫動。

但人均5G的現代生活,毅力和專註力似乎都成了珍稀品,而這恰恰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基準素質。每天進行各種各樣的行為,除去生活與生命所必需,且出於我們自身選擇的長期性活動,才能稱之為「習慣」。

心流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註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其產生的同時會伴隨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當你聚精會神地從事某活動時,時間流速便會悄無聲息地加快。

「一口不能吃成個胖子」,一竿也難以釣上只大魚,不良習慣尚非一日之寒,優良習慣的養成更需滴水穿石。

所有的終點,皆需我們忠於此道,專註於前進的方向,並持之以恒地邁動步伐。

03變幻至靈

天有不測風雲,垂釣亦有突發事故。魚兒的活動規律並非一成不變,我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釣法、餌料和位置。及時反思調整並進行變通,是釣魚成功的關鍵,更是習慣養成的重點。

堅持是好事,但一昧地悶頭往前沖,會與及時止損的機會擦肩而過。培養習慣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效果不佳或者其它負面情況。

這時,我們便需要停下腳步,分析原因,找出問題,判斷「魚餌」還是「釣法」出現偏差,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改進。 靈活調整計劃策略與實施執行,確保在日新月異的變幻中也能保持前進的步伐,更高效且有效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04原則至上

正所謂「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垂釣是歸於自然,享受自由的活動,但其內在遵循著一定的規則——尊重自然規律,保護魚類生態平衡,不可過度捕撈或者破壞環境。

尊重規則、適應需求也是習慣養成需要註意的方面。遵守社會規章和道德規範,不違背公序良俗。 與此同時,關註自身需求,選擇有利於自我發展的良性習慣,實作社會性與個人獨立性的雙贏。

垂釣至聖的背後蘊藏著許多智慧,養成優良習慣,積累人生厚度,達成致勝境界,正如釣上一尾大魚,需要我們深入鉆研並為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