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釣寒江雪
編輯:獨釣寒江雪
釣者六物:桿也,線也,浮也,況也,鉤也,餌也.一不具,則魚不可得也。—— 邵雍【漁樵問答】
邵雍是誰?宋朝時期,河南輝縣人,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
研究哲學,愛釣魚,說明什麽?
釣魚,是理性的。
其實,大家有所不知,古往今來,喜歡釣魚的名人,多不勝數。
釣技上的差別,更是誇張到離譜。
我們先看看古代喜歡釣魚的名人吧。
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太白,大家都知道詩仙除了桀驁不羈外,還是一名劍客,但是很少人知道,李白,也是釣魚人。
還在【行路難】中寫到「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既然說到李白,那杜子美就不能落下,杜甫寫過一首【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兒子,把針敲彎做魚鉤,應該也是受到了杜甫的熏陶吧,杜甫是我最喜歡的詩人,只因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值得我們世代傳頌。
還有一名大文豪,是當官中最會吃的一位,那便是大宋的東坡居士。
蘇軾在【次韻子由岐下詩魚】湖上移魚子,初生不畏人。自從識鉤餌,欲見更無因。
蘇軾不僅愛釣魚,更是愛吃魚。
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背水一戰的兵仙韓信,直鉤釣君的姜太公等等多不勝數,不做多介紹了。
接下來是要談談古今釣魚差距巨大的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職業。
古人,釣魚,除了名人大家是為了休閑,其余的,都叫漁夫。
漁夫釣魚,是為了生計,不管任何途徑,魚獲,是中心思想。
今人呢?
神一樣的鄧剛在2023年就賺了幾個小目標。
釣魚,是很多人的職業,所以,維度就上升了。
維度的上升,技法就升級了,並且還有很多條條框框。
舉個例子,拳擊。
一開始,肯定是由兩個人上場隨便打,拳擊手套都沒有,對著掄錘,打死了,不僅不償命,還有獎金,打到最後,打成了拳王。
死在他拳頭下的敗將,多不勝數。
但是,大家都是人,這樣打,太不人道。
於是,不斷的增加規矩,泰森咬人耳朵,就是犯規。
我們呢?
喜歡台釣的釣魚人是最多的,那台釣,全稱是台灣釣法,簡單的講,就是懸墜釣,那就拿台釣作為今人的代表釣法。
那古代人怎麽釣?
開頭提到邵雍的【漁樵問答】中,桿、線、浮、況、鉤、餌六樣說明什麽?
說明宋朝,釣魚,已經非常成熟了,甚至用竹子做的並繼竿,精美程度絕對可以堪稱藝術品,因為普通百姓,終日為衣食而憂,並無閑暇和資金去釣魚。
而上流社會的花花公子,普遍喜歡遊山玩水,飲酒賦詩,自然也更有機會喜歡釣魚。
所以,還是需求,才能決定市場,相信那時候的魚竿工藝,肯定精美絕倫,更在乎手感的均衡。
你看宋人,有魚桿,有線,有浮漂,有魚鉤,有魚餌,全乎了吧?那鉛墜呢?況也,的況我想就是鉛墜吧?
因為它出現在浮也之後,鉤也之前。
說明什麽?
這個「況」是在浮漂和魚鉤之間的。
要是這樣,台釣,是大陸傳到台灣的,再由台灣傳回來的。
假如不是「況」不是鉛墜,那有浮漂,有鉤,那便是我們所說的傳統釣了。
既然如此,那高低一下便分辨出來了。
冬天,我們釣不過古人,因為傳統釣效果是遠遠好於台釣的。
其它季節呢?
我們還是釣不過古人,因為,在資源面前,一切都枉然。
我們,要盡可能的愛護弓境,不可不釣,不可多釣。
不能讓野釣,斷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
雖然,我們釣魚,多釣點,對大自然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所有釣魚人加起來,沒有一個大工廠排汙害死的魚多,並且還都是滅絕性的,但,一步笑千步,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