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一碧萬頃,茶香四溢,獨具「山韻」,從英德紅茶的「再翻紅」、小青柑的「爆火」再到單樅鴨屎香的「真香」,廣東茶在近年來實作了在國內迅速「出圈」,更是香飄海外。
事實上,廣東是中國茶葉主產區、全國茶葉消費量和流通量第一大省,也是重要的茶葉出口省份。2022年,廣東茶葉產量達16.08萬噸,茶葉年消費量(含流轉量)約25萬噸。其中,廣東茶葉出口量達4000噸,出口額4.7億元,主要銷往日本、馬來西亞、美國、中國澳門、德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國家及地區。
伴隨著這些神奇「東方樹葉」一起的,還有中國向世界呈現的獨特的中華茶飲歷史和文化力量。與此同時,目光轉內,透過金融助力實作聯農帶農,小茶葉背後的大產業實作了繪就出廣東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
萬畝茶園香飄海外,羊城晚報與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攜手組織進行了廣東省內的一杯茶的「出海」深入調研。希望以此加大廣東茶文化傳播力度,助推中國元素加速走向世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程行歡 戴曼曼 黃婷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嚴錦程
十月的英德,銀杏金黃,迎風飛舞,待采摘的秋茶卻是一片翠綠。在英德市英州紅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州紅」)的茶園基地上,青山相依、空氣清新濕潤,三三兩兩的茶農們正戴著鬥笠和防蚊帽,在半人高的茶樹旁一刻不停地采摘。他們飛快地摘下兩把嫩黃茶尖,投入背後竹簍,未來在經過一道道工序後,一抹茶香將被呈現到世人面前。
「英德紅茶一年采摘三季,春茶鮮爽醇滑,夏茶滋味濃郁,秋茶香氣獨特,各有特色。」英州紅公司黨支部書記吳慶尚告訴記者,冬季一般讓茶樹休養生息,蓄勢來年春茶頭采。從春天頭采,到冬日休養,這1000多畝的茶園,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勤勞致富的一座金山銀山。
今年4月,央視釋出了「聽古琴品香茗——松園茶敘續寫中法友誼新篇章」的重要新聞後,直接推動了廣東茶葉的火爆出圈。實際上,英德紅茶市場日漸暢旺的背後,離不開近年來英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也離不開英德茶企從種植、生產到銷售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積極探索和努力創新。這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不僅為世人帶來了更為驚艷和豐富的茶飲,也是當地生生不息的財富源泉,成為清遠英德經濟騰飛的產業基礎之一。
從出口創匯到「爆火出圈」
「英德市位於粵北山區南部,屬副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境內溫暖多雨,土地肥沃,有機質豐富,孕育出風味獨特的英德紅茶。」清遠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敏懷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上個世紀50年代,英德率先引入雲大種茶籽試種,第一批「英德紅茶」問世後,濃香鮮爽帶有濃郁花香的英德紅茶深受外國客戶的好評,也讓英德紅茶成為全國紅碎茶的精品代表之一,出口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成為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
在計劃經濟時期,英德茶廠只需負責生產加工,產出的英德紅茶則冠以「金帆牌」的商標,統一由廣東省外貿進出口公司負責出口。進入21世紀後,市場經濟從實際消費需求出發,英德市委、市政府將茶葉列為農業重點扶持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為目標,在提升品質和創新工藝的基礎上,將茶產業推向了一條依托市場自我健康發展的道路。
「我們2018年就與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投資千萬元新建中央智慧茶廠,規模化生產紅條茶。」英德龍頭茶企之一的英九莊園相關負責人吳鏡文告訴記者,「將萎雕、揉撚、發酵、烘幹等一系列傳統人工制茶工序,實作全程連續化、自動化和清潔化生產。」英德紅茶生產加工實作了標準化生產和數位化精準控制,並大大提升了茶葉產量,也使茶葉品質的穩定性得到保證,解決了傳統手工制茶工藝的「痛點」。
隨著英德紅茶的產業標準化的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也逐漸擴大,產業發展已呈百花齊放之勢。據行業統計,英德紅茶目前總種植面積達17.7萬畝;產量5598噸,同比增長4.48%;產值26.99億元,同比增長25.54%,預計2023年年底綜合產值達到75億元。目前,英德市共有茶企659家,其中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2家,帶動從業人員15萬人。
如今,英德紅茶不僅獲評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還列入首批中歐「100+100」地理標誌互認保護清單。有著這種特殊「身份」的加持,2022年清遠市委、市政府更是明確提出將英德紅茶打造成為百億農業產業,英德紅茶作為英德市支柱農業產業之一,並出台【英德紅茶創百億產業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銀政企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
「根據【清遠市打造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實施方案(2023-2025年)】,我們制定了【英德紅茶創百億行動計劃(2023-2025年)】。」李敏懷表示,具體推進的方向包括種業提升、種植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科技和人才、品牌推廣、市場等全方位的體系建設,從而做大產業規模、做優產品結構、做強品牌優勢、延長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具體措施上,當地政府一方面引導企業投入技術創新,用技術創新提升農產品的品質、產量和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推動橫向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建立若幹個區域化加工服務中心,為中小規模茶企或茶農代加工生產後打造企業產品品牌。
從樂廣高速英德收費站下來,沿358國道不到20分鐘的路程,就可以來到英州紅所屬的茶趣園大茶壺鄉村旅遊景區,這裏曾是一片荒地,如今變成了千畝茶園。「我們在這裏墾荒種茶,盤活山地,探索茶業發展新路。」吳慶尚告訴記者,根據政策指引,英州紅走上了一條集育苗、種植、加工、銷售、文旅、精深加工等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並依托風景秀麗的生態茶園,將茶園生態環境、茶生產、自然資源、茶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綜合開發具有多種旅遊功能的新型旅遊產品。
有了政策指路、有了企業規劃,在具體操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麽?吳慶尚坦言:「不能免俗,會階段性缺錢。」2019年,英德市英州紅茶業有限公司需要擴大種植規模,需要增加資金投入,但由於缺少合適抵押物,獲得貸款難度較大。農行清遠英德支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支持該公司以茶樹林權作為抵押物,及時向其發放「紅茶貸」200萬元,為企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充沛資金。
一家企業的資金問題解決了,怎樣復制給更多有心做強做大的茶企?農行清遠英德支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創新推出「政府增信+農業龍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貸款模式,透過發揮銀政企等多方合力,支持帶動龍頭企業發展,推動紅茶種植集中連片,也帶動農戶種茶積極性,實作了企業增盈、農民增收。截至目前,農行清遠英德支行已累計向英州紅茶園周邊121戶農戶發放貸款,貸款余額239萬元,並帶動近400戶農戶創收增收。
聯農帶農共繪鄉村新圖景
經濟的發展,最終是為了美好生活的實作。「一片葉子,撬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吸引著更多民眾投身到茶產業當中。
英九莊園在中央智慧茶廠的基礎上,打造了「1+N」(即1個總部中央智慧茶廠+N個區域初制加工基地)的發展模式,以加工技術服務中心總部,提供標準化加工技術體系,統一輸出技術和人才,服務周邊家庭農場,為家庭農場提供標準化的種植、加工技術服務。目前,已有42個家庭農場,4個專業合作社納入「‘1+N’+家庭農場」產業化聯合體中,直接帶動1600余戶茶農,放射線帶動3萬余畝茶園。
金融助農塑品牌,實作農村好生活。在英州紅的茶趣園大茶壺鄉村旅遊景區裏,勤豐村村民鐘貴娣在這裏有了自己的小攤位。逢人就推薦自家產的紅皮花生,邀請大家嘗一杯可以清肝明目的「降火茶」,還熱情地把當地的竹筍幹、豆腐皮等介紹給遊客。
「攤位是免費的,我們只交衛生費,農閑時或者旅遊旺季,我們就守著攤位。」鐘貴娣感慨道,現在最大的確定性就來自跟上了當地龍頭企業的發展步驟,不僅種植茶葉有收益保障,還能透過他們的旅遊景區提供的攤位為家裏實作多個渠道收入。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當前英德從科技、生產、人才三處多點發力,用產業振興持續賦能鄉村振興。英州紅投入1000多萬元引進的英國技術的CTC紅碎茶生產線,是廣東第一條紅碎茶生產線,已在今年8月投產。該生產線原料主要以夏茶為主,大幅提升夏茶價值,有效解決英德紅茶夏茶茶青銷售問題。根據單日可加工60噸茶青計算,可有效解決周邊6個鄉鎮茶農以夏茶為主茶青的銷售問題,農戶增收1萬元/畝,聯農帶農效果明顯。
山不荒了、路變寬了、荷包鼓了……以「茶」鋪就鄉村振興路惠及茶農,成為當地農戶實作增收的新亮點。不斷發展的英德紅茶,正在講述著一個個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故事。隨著紅茶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們的生活日益幸福美滿,起伏綿延的茶園將成為鄉村最美麗的風景。
策劃|吳江 孫晶
統籌|戴曼曼 程行歡
執行|程行歡 戴曼曼 黃婷
圖|嚴錦程
編輯:鄔嘉宏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