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承載著古代智慧和文化的遺產。贛南的客家美食,源於中原,秉承漢唐遺風,融入鄉土風情,別具一番風味。
說起贛南客家美食,人們自然會津津樂道那宴席上的客家釀豆腐、贛南小炒魚、三杯雞、鳳眼珍珠、捶魚,還有灰水 粄 、燙皮、線粉、豆粉膏等等。
客家燙皮
這裏的一道菜、一個湯、一碟小吃,都是贛南客家人的敘事方式,記錄著南遷與回遷的履痕,充滿著生活態度與處世哲學,透露出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不知道熟讀【紅樓夢】的各位有沒有印象,在「第五十三回 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蒙特內哥羅村烏莊頭到賈府進孝,賈蓉展開單子看時,只見上面寫著: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麅子五十只,暹豬二十個,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從中除了窺見賈家那豐盛的物質生活和附庸的生活哲學之外,在古代四大名著之中發現與贛南有關聯的,就有其中一項——龍豬二十個!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 關於龍豬的表述
這裏的「龍豬二十個」,根據【紅樓夢學刊】1990年第2輯蔡國平釋「龍豬」雲:「清代筆記【聽雨閑談】(桐西漫士撰),中有一則雲: ‘龍豬出南雄龍王巖,在城東百裏。重一二十斤,小耳,庳腳,細爪,土人腌,以片繃之。皮薄肉嫩,與常豬不類,廣城也重之,又出江西贛州龍南縣’。」 蔡國平說:「龍豬應是一種潮汕一帶稱之為‘小種豬’一類的肉豬,而南雄龍王巖和贛州龍南縣所產最佳,故豬字之前冠以龍字,有別其他產地。」
龍豬
關於「龍豬」,清代詩人宋犖在【歲暮放歌用元遺山遊黃華山韻示諸友】的詩中,也有蹤跡。
小兒燈下笑挽須,阿爺真個成衰翁。
曉對厭原起嘆息,芒鞋那躡青芙蓉。
此間發願信天耳,虛無因應余何功。
朅 來詔蠲租之半,冰雪已過開春容。
簿領朱墨紛且卻,逼除庭戶披和風。
年年鎖印一酬倡,還以酒澆磊隗胸。
愚谷雖老熊豹姿,眾賓意氣淩長虹。
錢塘少君傳賦草,疇昔驚倒新城公。
嗚呼終歲困轅下,高談今並焦遂雄。
食單頗訝備方物,龍豬遼菌放箸空。
自顧一飽亦良易,西陂魚麥況未窮。
搔頭忽憶篋中句,次第杏子櫻桃紅。
【宋犖(1634—1713),字牧仲,號漫堂,又號西陂。河南商丘人。清代詩人、畫家、政治家。「後雪苑六子」之一。清順治四年(1647年),宋犖應詔以大臣子列侍衛。康熙三年(1664年),被授予湖廣黃州通判、康熙十六年(1677年),補理藩院判,遷員外郎。歷官山東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西巡撫、江蘇巡撫。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1705年),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由宋犖負責接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升任吏部尚書。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春,加太子少師。】
【贛州府誌】雲: 「龍豬,屠小豬 醃 壓,味極肥美。知縣高光國偶制此為歲終饋(贈送),後遂相沿成俗,宰殺日多。」
【高光國(1615-1678),字淑觀,號 媿 賓,河北省寧晉縣,明萬歷四十三年乙卯生(1615),清順治四年丁亥(1647)進士。初授福建松溪縣令,升廣東連平州知州,再升廣東驛鹽道僉事。清順治十一年(1654)五月,其父亡故,丁憂三年。清順治十四年(1657)服除,補江西龍南縣令。】
【贛州府誌】張尚瑗曰: 「龍豬,以龍南縣得名。豕子始生,屏去芻菽(比較粗劣的餵牲口的草料),啖(餵)以米粉,逾月而屠之,去 臓 繃軀(纏繞軀體),臘如團扇,鹽壓桶盛,啟閉有候。自縣而郡以達於省會,長幼尊卑交相進奉也。」 古人私 豵 獻 豣 。 豵 一歲, 豝 二歲, 豣 三歲(古時稱一歲豬為 豵 ,三歲的為 豝 ,三歲的為 豜 )。畜之有時,而用之有節。雖曰代庖,何鯤、鮞、 麑 之不禁一至於此?畜命殘而民厲尤甚,安得如俯窺胎卵者一變其俗哉!(見清光緒【龍南縣誌】)
光緒【龍南縣誌】關於龍豬的記載
從以上贛州府誌、龍南縣誌的表述得知,龍豬是贛州龍南將乳豬嚕以米粉,不餵其他飼料,一個月後即用的一種小豬。時任龍南縣令高光國偶制龍豬,發現其味極肥美,倡導為年終、佳節禮品,禮尚往來。自縣州府省 ,長幼尊卑,相互饋贈 。龍南的「龍豬」名聲大噪,發展成了「地理標誌」產品,成為上流社會的佳品。
大家肯定有疑問,如此出名的招牌菜,為什麽在贛南大地、在龍南鄉梓現在有些覓不見蹤影,好像失傳一樣,緣何?
或許是因為「龍豬」美味有口皆碑,食用與饋贈「龍豬」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本地小乳豬的消耗有點多,「戊戌至今,一年數千,十年數萬」在生產力還不太高的農耕社會,這樣的美食看起來有些奢侈了,原生的小豬不夠吃時,還得去鄰縣弄來充數,「龍南之所產有限,他邑之小豬皆同,或本邑不足必謀之鄰縣以克其數」,甚至產生了「龍豬」上下遊產業鏈,販賣的、制作的、中介的、裝載運輸的一時興起,給當時當 地的生豬繁殖和群眾生活都造成困擾和壓力。
清康熙【龍南縣誌】禁革龍豬碑文
於是官方出場,頒布了【禁革龍豬碑文】,從府至縣,從上至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來限制和禁止食、制「龍豬」。歷史上能留在【府誌】【縣誌】裏的公文不太多,能同時留在【府誌】【縣誌】的公文更是屈指可數,【禁革龍豬碑文】就是一例,可見問題之大、重視之高、措施之嚴。
那麽,「龍豬」在本地失傳的原因就找到了。
百度百科、搜狗百科、抖音百科都把「龍豬」解釋為「客家人將剛出生的乳豬,嚕以米粉,稀粥,一至二個月就可做「炮豚」,這道菜贛南就叫烤龍豬,或叫燒龍豬子。外地叫烤乳豬、烤全豬。」說明這道菜 現在還是留下來了。
在時代進步的潮流下,產能已經不再是問題,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今天,一道曾經叱咤風雲的名菜,在文化自信與全域旅遊的召喚下,是時候歸隊了,贛南也好,龍南也罷,一桌經典菜譜,應該有「龍豬」的位置。
(作者,潘平,龍南市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來 源:贛州社科
編輯:劉芬 編校:宋亞麗
值班主任: 明心武 劉航
編審:陳濟才 謝瑞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