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美好生活在雲南|土陶罐中茶飄香,會澤小罐炕茶再「回歸」

2024-05-21美食

一方寧靜雅致的小院、一個溫暖的火爐、一小撮純正清香的茶葉、一壺滾燙的開水、一個小巧的土陶罐、幾盤精致的點心零食、三五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圍坐爐邊,品炕茶、嘗小吃、聊人生、享受小城慢時光,這是每個忙碌的人心中的「詩和遠方」。在曲靖市會澤縣風景秀美的以濯水鄉,這裏的會澤小罐炕茶體驗館,給人精神和舌尖上的享受。

來到馬開黎的會澤小罐炕茶體驗館,小院的古風裝飾、竈上的爐火和懸掛的「黑茶壺」相映成趣。爐火正旺,馬開黎嫻熟地拿起一個陶制小罐,在火上烤三四分鐘,待陶罐充分受熱後,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小鉗子往陶罐裏放一小撮茶葉,在火上繼續烤。不到一分鐘,屋子裏彌漫著淡淡的茶香。馬開黎搖晃陶罐,直到茶葉泛黃,倒入滾燙的開水,「滋滋」的聲音從陶罐裏冒出,茶葉濃郁的香味瞬間充滿整個屋子。

本就滾燙的開水遇到陶罐裏已經炕得泛黃的茶葉,瞬間翻滾沸騰。大約又過了一分鐘,馬開黎把陶罐從火塘裏拿起,把罐裏的茶水倒進茶杯,請客人們品嘗。

「今天又嘗到了久違的炕茶了,這個茶炕出來黃澄澄的、香噴噴的,與泡茶直接是兩回事。」前來品茶的唐吉剛抿一口茶,十分享受地說。

馬開黎告訴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他從小就看著爺爺在火塘邊炕茶,到父親這一輩,仍然喜歡用土陶罐炕茶飲茶,飲一口在嘴裏,持久留香。長大後,小罐炕茶的香味讓他時時惦記。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人家已經沒有了火塘,小罐炕茶瀕臨失傳,一項民間傳統茶道文化即將消失。

為了把小罐炕茶傳承下去並行揚光大,2009年,馬開黎在者海鎮建立了小罐炕茶廠,研發了一種燈籠形的大型土陶罐。這種土陶罐用會澤原生的耐火泥燒制而成,陶罐的中間裝有一根可以轉動的軸,把陶罐架在煤氣竈上,轉動陶罐,燒到合適的溫度,放入茶葉,像烤爆米花一樣邊轉動邊烤,炕至茶葉微黃後出爐,再包裝密封。客人拿到後,直接用開水沖泡就可以飲用了。這樣炕出來的茶既方便沖飲,又保留了古老的小罐炕茶的清香,深得顧客青睞。

「炕茶用的土陶罐必須是會澤原生的耐火土陶,是我們專門設計的,大小剛好能滿足加工需求。每罐茶控制在一斤到兩斤之間,茶葉在罐裏面均勻翻滾,這樣加工出來的茶葉品質非常均勻,可以達到類似用手工烤出來的效果。在罐子預熱的情況下,一罐茶一般要烤三到五分鐘,消費者在喝這個茶的時候,可以感受到炕茶特有的茶香。」馬開黎說。

有了土陶罐和茶葉的「雙向奔赴」,馬開黎的小罐炕茶贏得了顧客的廣泛認可。2011年,馬開黎為自己研發的炕茶土陶罐申請了國家專利。如今,他的小罐炕茶廠生產的炕茶有高、中、低檔十多個品種,小罐炕茶不僅在會澤的土特產店裏售賣,還銷售到上海、深圳、甘肅、貴州等地,每年能實作銷售收入600萬余元。

2019年4月,會澤小罐炕茶制作技藝被曲靖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計畫。

記者了解到,馬開黎的小罐炕茶廠為周邊群眾提供了15個長期用工崗位,100余個臨時用工崗位。「我負責的工作是搖罐子、炕茶葉,已經在這裏工作15年了,現在工作熟練了,也能準確掌握炕茶的火候,一個月薪資有2000多元,手上活計不累。」小罐炕茶廠務工群眾朱煥英說。

為了做出更高品質的茶葉,馬開黎租下了會澤縣五星鄉茶花箐2000多畝的高山茶園,作為小罐炕茶高端茶葉的原材料基地。「這一片茶園遠離城市,品質非常好。這片茶園生產的茶都是用來做高端茶葉,主要銷往上海、北京、深圳,有利於我們走高端路線。」馬開黎說。

在會澤縣五星鄉的茶葉制作基地,群眾采來的新鮮茶葉經過簡單的晾曬後,要用特制的大鍋進行手工翻炒、反復揉搓、晾曬、壓制,制作成高端的「會澤荒野茶」。「這是制作出來的曬青茶,還可以制作成白茶、紅茶,都是高端茶葉,每市斤可以賣到700至800元。」馬開黎說。

據了解,馬開黎租下的茶園每年付給村裏6萬元的租金,用來充實村集體經濟。每到采茶季,附近的群眾上山采茶,他按照每斤20元的工錢支付,群眾每人每天能掙100多元的工錢。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蔣瓊波 通訊員 代玉春 秦本林 攝影報道

一審 熊波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貓恩泊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