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這應該是最被低估的八大菜系之一

2023-12-07美食

徽菜,可能是八大菜系最低調的菜系之一了。外地人提到徽菜,十個人裏面有八個可能都是:「淮南牛肉湯?安徽板面?「 (然後被安徽人拉黑)。

實際上安徽菜對江浙滬的影響,相當深遠。

近來春季家家都在做的時令菜腌篤鮮,實際就是起源徽菜。甚至有一度,上海最多的地方菜,都是安徽館子。

正好這兩年,在上海終於吃到了一些不錯的徽菜館,越吃越覺得這個菜系很好吃,很不一樣。

一是食材很鮮,安徽地形復雜,山珍河湖鮮皆有,而且擅於食材間的「撞味」, 搭配出多重鮮。

二是安徽擅用腌制和發酵,展現出更多層次的鮮,分寸拿捏極好,甚至如大名鼎鼎的金華火腿,都有老話說「金華火腿出東陽,東陽火腿出徽州」。

我們選了還不錯的兩家安徽菜館子,邊吃邊講一下,徽菜有哪些獨到美味?

01

第一種鮮:突出食材本味

‍‍

「食材好」,任何一個菜系,食材都有獨到的好。

而徽菜的食材好,主要體現在有不少別處不多見的山珍湖鮮,且經過搭配組合,不重調味突出本味,就能搭建出一個 中南地區的鮮味宇宙。

比如徽菜著名的 清蒸黃山雙石 (「石雞」+「石耳」) 。

石雞是一種山蛙,比青蛙牛蛙都更細嫩鮮美,甚至被民間稱為「百蛙之王」。石耳則是生長在祁門山懸崖石縫內的一種菌藻,形態類似木耳,但口感更滑嫩,大個頭的價格高達1000+元一斤;

僅僅一同清蒸/清炒,就鮮氣盎然,口感上也有層次:石雞肉嫩皮彈,石耳提供爽脆,錯落有致。

▲ 清蒸黃山雙石,安徽駐滬辦

也曾經喝過一道「三石湯」,把食材融合得更驚艷:將石耳+石雞做成了肉丸 (還加入一些切成石榴籽大小的黑毛豬肥膘增加潤滑感) ,又嫩又滑。

打底是老雞湯,加入除了石耳石雞外的 另一「石」:霍山石斛 ,清代就有記載的貢品 (又被稱為寸金,藥用價值極高) ,為湯底提供一些略帶青草感的清新香氣,正好與肉丸的葷鮮中和。

▲ 三石鼎湯,璞徽

用黃山火腿燉野生的石筍和竹蓀,也是葷物與山貨的鮮味中和,提鮮主要靠火腿+竹蓀,脆筍則帶來清甜,把多個維度的鮮集合到一碗湯裏。

▲ 黃山火腿燉石筍,安徽駐滬辦

有些食材好到能單獨出道:比如 嶽西茭白,直接作為冷盤生吃, 很有日料店刺身的追求。

畢竟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生長在高山的冷浸田間。真的鮮嫩無纖,清甜感足,嚼完都還帶有回甘。

▲ 茭白刺身,璞徽

02

第二種鮮:

腌漬與發酵,突顯鹹鮮

在多山多水的潮濕地區,用腌漬和發酵來保存食物是常態。

安徽則把這種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第一個要提到的,必然是 臭鱖魚

它其實本質就是腌鮮鱖魚至略微發酵,再二次調味紅燒而成。特別在哪?

一個是追求腌漬後肉質的改變,鱖魚會更加緊實、Q彈,呈現一種「蒜瓣肉」的形態;一個自然是運用發酵,讓鱖魚擁有發酵帶來的鮮美。

▲ 相傳臭鱖魚已有200多年歷史,起源是魚販要將長江鱖魚運至徽州山區出售,會在木桶裏碼一層魚灑一層淡鹽水,為防止鮮魚變質。經過7、8天路程到了徽州,魚鰓仍是紅的,鱗不脫,質不變,只有表皮略有發酵臭味。洗凈後紅燒慢烹再收汁,吃起來鮮香無比。

我們曾在徽菜發源地之一婺源縣 (現屬江西,歷史上一直跟黃山屬於古徽州的一部份) 吃過一份非常傳統的臭鱖魚, 聞著是茅坑般的臭 ,可以媲美加熱過的王致和臭豆腐。

但吃起來完全不臭, 發酵帶來的鮮美層次 絕不是新鮮鱖魚能比。經過腌制的魚肉也比新鮮魚肉 更彈韌,戳一下會反彈!

但現在即使去黃山、合肥,也大多是 新派改良版的臭鱖魚 ,腌漬時間短,減了臭 (還沒有臭豆腐臭) ,但發酵帶來的鮮美不減,也能吃到彈彈的肉質(吃臭鱖魚其實就這兩個追求) ,接受度更高了。

上海很多小館子就能吃到不錯的,並不比安徽駐滬辦差。

除了臭鱖魚,徽菜另一大腌漬工藝代表作: 刀板香

看著就是普通蒸鹹肉。但傳統來說用的是徽州特產黑豬,香氣不輸金華兩頭烏,三層五花肉鹽漬40天左右再去陽光下晾曬。

靈魂之處在於:鹹肉要放在香樟木板上蒸 (安徽真的很喜歡用樟木) ,油膩皆被木板吸走,又吸進了香樟木清香,肥而不膩。

▲ 安徽駐滬辦是配饃饃,簡直一口脂肪碳水香氣炸彈。

吃到一盤標準的刀板香,搭配農家臘腸,多添一重肥鮮,下酒是一把好手。

▲ 刀板夏農家臘肉,璞徽

各地都有的泡菜,徽菜利用自己的獨特食材,也做出了自己的審美。

宿州腌辣椒,辣椒用鹽腌漬3天後,再脫水風幹,有點像湖南的白辣椒,但更薄如蟬翼,口感也更脆,在威力不小的辣味後,是綿長的果味。

真是一道很妙+無敵下飯的涼菜。

▲ 宿州腌辣椒,安徽駐滬辦

還有銅陵的白姜,簡單糖醋腌漬後,清爽還解了姜的辛辣,很適合調味。用來搭配煙熏溏心蛋,更清新有層次~

▲ 銅陵子姜配溏心蛋,璞徽

最有安徽特色的,要屬各種發酵類豆制品。

比如 毛豆腐 ,曾被【舌尖】欽點的。做法聽起來有點可怕:新鮮豆腐放在竹蔑上,在徽州特有的溫度濕度條件下,生長出細密的絨毛。(看著黑暗,但放在油鍋裏一煎,絨毛就消失了)

內裏組織很特別:抿化在舌尖綿軟,散發著猶如起司般的質地和發酵鹹鮮,再配上當地產的辣椒醬,實在是過口難忘。

在安徽街頭上,煎過之後立刻撒料開吃的那種,最香。

水陽臭幹 ,是在荷葉、黑芝麻等配料的「臭」水缸中浸泡發酵的,所以微臭中帶一絲草本氣息。

與水芹那種水生植物特有的「穿透性」清香尤其搭。

臭幹炒水芹 ,璞徽。用了安慶江邊水路交界的水芹,比江浙的水芹更清脆、甜。

我們還網購過一塊安徽黟縣的 臘八豆腐

分明就是抹了鹽、在太陽下烤曬成的豆腐幹,但質感簡直像一枚經過熟成的芝士!!

切片可直接做冷盤,咀嚼的後段有著豐厚的鹹鮮,非常適合下酒:

當地人還會跟酸菜同炒,鹹與酸交織,鑊氣十足異常下飯:

03‍‍

第三種鮮:

善用燜燒燉,火功獨到

鮮味入魂

徽菜很少爆炒,與本地愛用食材也有很大關系。

腌漬風幹過後的各種食材,很難爆炒熟透出味,而是要根據不同食材的特質,運用不同火候燜燒、煨燉,緩緩調教出時間帶來的鮮美。

所以徽菜格外考究收汁與火功的藝術,還研究出了諸如"熏中淋水"、"中途悶火"等記憶,讓多種食材和調料融會貫通充分入味。

拿筍幹紅燒肉來說,這道菜比很多菜系的紅燒更見"收汁"功底:透過小火煨燉,讓豬油脂肪沁潤筍幹,口感韌糯,最後大火收汁讓每片肥厚不易入味的筍幹都掛滿醬汁,每口都香濃豐美~~

▲ 問政山筍幹燒黑毛豬,璞徽

在璞徽還曾吃到一道土菜: 酒釀燒鴨 ,很見燜燉的火候。

麻鴨肉質偏瘦,火候不當則容易幹柴老,這盤小火慢煨,肉質緊實有嚼勁但又不會嚼不爛,每一絲肉還煨進了酒釀那種糯米發酵的甜潤!‍‍‍‍

硬菜李鴻章雜燴,也很能突顯徽菜煨燉的功底。

跟粵式盆菜近似 (不同之處在於盆菜是鮑汁口味,李鴻章是鹹鮮濃郁蔥香口) ,花膠海參魚肚鮑魚鴿蛋.....都是難入味的食材,但用文火煨燉得軟糯,鹹鮮可口,醇香不膩。

▲ 相傳始這道菜創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鴻章存取美國時,在使館宴請賓客而創。能吃到這樣帶著歷史傳奇色彩的菜,別有一番趣味。

還有這道 臭豆腐肥腸煲 ,所有肥腸愛好者必點哈~

吃過淮揚菜、台灣菜的臭豆腐肥腸煲,都覺得臭豆腐與肥腸有些割裂。而這一份,透過煨煲,臭豆腐臭鮮臭鮮的滋味,悉數滲進了大腸裏;而且一個嫩,一個彈,兩者的靈魂都黏合了!!!

安徽人還格外愛吃 甲魚

加入了花椒,並且透過煨煲收汁,算是川菜元素+徽菜技法,讓花椒香氣深入每寸裙邊膠原蛋白,比普通的紅燒甲魚解膩不少,充分提現徽菜對」鮮的層次+入味「的追求。

▲ 黃燜水庫大甲魚,安徽駐滬辦

當然,徽菜的美味不止是這些以古徽州菜為代表的精細高端化做法,以五個地區為代表有種著不同的口味偏好:

皖南菜擅長烹製山珍海味,燉、燒,講究火功;皖江菜以烹製江河湖鮮見長,講究刀工善於清蒸紅燒;合肥菜又稱廬州菜,北方的面食、南方的粥飯都演化成了本土特色,有南北融合、相容並包之感;淮南菜有著標誌小吃淮南牛肉湯及豆腐宴;皖北菜阜陽為代表,靠近北方,多食面食。

徽菜的好吃,一篇實在講不完。歡迎安徽的朋友們評論區開麥~(以及種草我們好吃的安徽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