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從唯一到之一,榨菜的失寵之路

2024-03-01美食

過年在家一場意外的急性胃炎,讓我在餐桌上重逢了久違的榨菜。拆開熟悉的老包裝榨菜,將榨菜條疊在冒蒸汽的白粥上,眼前就是小時候最熟悉的畫面。只待口腔中傳來清脆的「哢嚓」聲,這套記憶就能圓滿——

然而,並沒有。「怎麽一點都不脆呀」,困惑寫滿了我的臉。我爸則仿佛知道了什麽似的,並不辯駁,應和著說「是啊,奇了怪了,算了我給你拿蘿蔔乾吧」。

說罷便將剛開封的整包,以及還沒開封的3包,丟進了垃圾桶。

【賽小花的遠大前程】劇照

一同被丟棄的恐怕還有老爸對涪陵榨菜幾十年的信任。這個陪伴了幾代中國人成長的小菜,在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動蕩:先是價格達到歷史最高,平均一包3塊,高端線能達到近5塊。根據有數數據的橫向對比,涪陵榨菜近14年的總漲幅超過600%,直接晉升近20年來唯一追上北上廣房價漲幅的產品。隨後在巨量且虛高的利潤面前,涪陵榨菜一年內股票直線下跌64%,市值蒸發300億元,成了金融市場的「棄兒」。

當然不是說涪陵榨菜沒人愛。開啟冰箱,每家仍舊能翻出一兩包涪陵榨菜;年輕人的世界裏,「電子榨菜」這樣的新名詞,也仍以絕對高的頻率出現在生活的一切場景。但如果我們正視涪陵榨菜現狀,也會發現它正從曾幾何時物美價廉無人不愛的唯一,逐漸成為眾多小菜的之一;從老一代人的物質食糧,變成了年輕人的賽博滋味。

涪陵榨菜,究竟是怎麽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爛的?

從唯一到之一,榨菜的失寵之路

提到榨菜就想到涪陵,提到涪陵就想到榨菜,這對組合,大概是中國近代飲食最成功,也最知名的地理標誌組合,構成記憶鐵三角的還有一個包裝:白底紅字,「涪陵榨菜」,中間一碟藍花瓷盤,滿滿的榨菜絲。

【有完沒完】劇照

這是個口袋就能裝下的滋味,在物質條件匱乏的年代,拯救了幾億人的味蕾。無論是長夜漫漫的綠皮火車,早起幹活無菜下飯的清晨,還是飛出國門吃不慣的三餐,只要有一包,就能讓一切變得可以忍耐了起來。它不算太辣,比單純的鹹鮮更帶刺激;切成絲的便利,即便沒有筷子也能擠出下肚;嘎嘣脆的質地,讓牙齒和大腦都感受到愉悅;最重要的是價格,2000年前穩定了幾十年的廉價,讓每一個暫時貧瘠的錢包都得到了安放。

我爸至今都記得當年從青島當兵結束,退休回老家,上車前買了四個饅頭,一包榨菜,綠皮火車坐了一天一夜。涼了的饅頭不好吃,他就著開水往下吞,榨菜絲是味蕾唯一的調和劑,嘎吱嘎吱的脆爽和鹹鮮微辣的滋味,堪稱幾十個小時的精神支柱。「哪舍得吃完,都是一根一根的吃,哪像你們現在,肉多嫌肥」——通常回憶的末尾,也會帶上對我們這代人的訓誡。

父輩這代人,對榨菜的感情超越了日常,不僅家裏要隨時要有,包裝和價格也得與記憶維持動態平衡。如今2.9塊錢一包紅彤彤的烏江顯眼包(裝),是他本能的抗拒,更貴的「真芯脆」精品榨菜,更是他口中的「瞎搞」。在他的認知裏,榨菜就是榨菜,是生活的模樣,如果榨菜都要玩花樣,這個時代一定出現了某種病態的情況。

【相逢時節】劇照

只可惜,商業世界並不會尊重他的堅持,只會借助他的執拗鉆空子。早上那份軟塌塌的老包裝涪陵榨菜,在他丟掉後我看了一下配料表,內容竟然不是單純的芥菜頭,摻雜了更廉價的蘿蔔以及各種防腐調味劑。這樣的一口,雖然包裝和價格都對,味道只能辜負老爸的熱愛。

當然,最初涪陵榨菜能夠走向全國,依靠的也是大量這樣沒有品牌的小作坊。大家心口不宣地共享同一個包裝,統一叫涪陵榨菜,幾大箱幾大箱沿著鐵路和沿線城市推銷販賣,才有了人盡皆知的時代滋味。後來知名的烏江、魚泉、辣妹子、銅錢橋等涪陵本地品牌,都是90年代後,本地政府和傑出企業相互扶持,並在現代電視廣告宣傳下,才有的標準化產品。

宣傳思路與時俱進,並不代表口味與時俱進。2021年4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3款主流的下飯(榨)菜,得到的結果是烏江魚泉等代表品牌,鈉含量遠超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適宜攝入量;普通品牌如網易嚴選、味聚特和飯掃光等,也被檢測出大量添加增鮮劑,包括味精、酵母抽提物和呈味核苷酸二鈉。雖然部份品牌後來也推出了減鹽版,但減鹽後如何維持脆爽和品質,不同的廠家也有自己不對外言說的秘密。

【談判官】劇照

老爸的年代,榨菜必須高鹽,不僅是因為現代化防腐工藝不成熟,也是因為榨菜搭配的是全然無味的饅頭稀飯,能吃飽已然是運氣,健康與否並不在日常擔憂的話題範圍內。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不適應再能接納更多的鹽和納,健康至上的年輕人,於是不知不覺的,也斷了跟榨菜超越生活的情誼。

上一次吃榨菜是什麽時候?

在北京姚家園七鮮超市裏,一袋70克的烏江榨菜是2.9元,一袋135克的吉香居榨菜真芯要賣到5.9元。好奇心下,我轉角去了隔壁泡面櫃台,才發現一杯日晴泡麵杯面的價格也是5.9元,一包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的價格甚至比一包榨菜還低,只要2.7元。

榨菜比泡面貴,不知道我爸聽到這個訊息會作何感想。

大多數人對榨菜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5毛錢一包的時代,平日雖然買,也很少真的多看一眼價格。榨菜麽,能有多貴?只有部份炒股的人,才隱約嗅到涪陵榨菜上市十年股價翻漲10倍的茅台速度。2020年,涪陵榨菜公開財報顯示,光上個半年內凈利潤就達到5.16億。有數數據對此做了類比解釋:涪陵榨菜用金龍魚1/84的營收,創造了金龍魚1/4的凈利潤。

【都挺好】劇照

這就是「剛需」的力量,因為中國人離不開榨菜,所以涪陵可以溫水煮青蛙。

好在年輕一代的我們,並沒有上一代人對榨菜的情感。調味料下飯菜的市場,也早已不是幾十年前的單一。我家的冰箱裏,涪陵榨菜雖然有一席之地,也同時能發現宜賓的芽菜——這是我嘗試在家復刻宜賓燃面時網購的;潮汕的菜脯和橄欖菜——這是我去潮汕旅行時在醬菜小店自己挑的。糟香的腐乳是從小吃到大的廣合、常州的蘿蔔乾是老媽前陣子發現的新品、貴州的老幹媽是留學時愛上的,還有朋友送的牛肉醬、擂椒醬、吃漢堡買的酸黃瓜……

這還只是偶爾在家開夥時可供選擇的小菜。更多時候,我的生活由外賣和聚餐組成。如果上班一天腦力被榨幹,下班就會相約一頓牛油火鍋,讓豆瓣醬和辣椒的復雜刺激喚醒殘存的激情;如果跟室友兩人食,湘菜小炒、毛血旺、沸騰魚就是不二的選擇;如果恰好下班早回家刷劇,各種鹵貨、麻辣燙、鴨脖可以伴隨我和電腦螢幕很久很久。

中國烹飪協會2022年最新統計顯示,湘菜和川菜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7.6%和16.1%,位列第一和第三。今時不同往日,我們生活在巨量選擇的年代,以至於「今天吃什麽」都能成為手機遊戲。在勢頭兇猛的下飯菜系面前,榨菜的生存空間,大概就只有記憶裏白粥榨菜配鹹蛋黃的幸福。

【食女】劇照

沒有人記得上一次吃榨菜是什麽時候,所有的下飯選擇,最後可能都回歸到飯點一到,iPad一開,揪著外賣看自己的「電子榨菜」。

都說新名詞的發明,往往有自己的時代價值。將適合吃飯時佐餐的電視劇或紀錄片取名「電子榨菜」而不是「電子酸黃瓜」「電子酸豇豆」,也間接說明了榨菜不容小覷的地位。只是未來的世界,榨菜可能越來越脫離那個由芥菜頭加鹽曬幹後切絲烹製的下飯菜食物,而成為賽博世界裏,關於「下飯」的一個代名詞。

很難說是榨菜自己敗了自己,還是敗給了時代。我只是知道,在文章寫到一半的時候,沒忍住下單了一個添加劑最少的健康榨菜寄給爸媽。我沒舍得告訴老爸,上次他買的榨菜其實有以次充好的蘿蔔,只是說:「這個榨菜聽說不錯,是老味道,也不貴。」

【戀愛先生】劇照

我自己呢?電子榨菜就夠了。它也夠辣,夠刺激,還沒有卡路裏。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