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憶往昔.小米飯.南瓜湯

2023-12-11美食

12.10.十/廿八

昨天,蒸了幾塊南瓜,熬了南瓜湯,看起來,色還是那個色,味還是那個味。南瓜外表沒變,內瓤變成了像絲瓜絡一樣粗絲狀,吃起來不太甜也不太香,是南瓜變了?還是口味變了?

記憶中的童年,60年代,剛剛熬過來三年自然災害時,生產隊按人七勞三分配口糧,八兩原糧指標,折合成成品糧只有半斤多一點,好像用繩子串起來數著吃一樣,口裏省肚裏減,否則就會岀現青黃不接揭不開鍋的日子。

還好,當時國家岀台了農村60條,分了點自留小菜地,允許開墾點荒坡地,用蔬菜補貼一下生活。

當時的生活是,早晚南瓜馬鈴薯紅薯豆角煮一鍋,午飯,撈點幹飯,煮一鍋南瓜湯,半年不變樣,養成了生活習慣,吃上了癮,感覺那就是八珍湯。

那個時候,工作隊幹部派飯到農戶家,早晚煮個玉米面鍋餅乾部吃,家裏人糠也得省著吃。中午,幹飯湯,幹部半碗小米幹飯,半碗面條南瓜湯,家裏人只有吃南瓜湯。當時米面乏饋,只好用菜蔬填充饑餓的肚子。

我清楚地記得,駐隊幹部隊長在喇叭上喊:「玉茭面攤攤烙烙也好吃,為啥只會煮成鍋餅子」的笑話,如今仍然是記憶猶新。

那個年代,地裏生產岀來的糧食,首先,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然後才是分給社員的,因此,米不多,糠不少。

那個年代,四清運動,對生產隊幹部多吃多占,小會批,大會鬥,老百姓看到了國家出手整治貪汙腐敗的措施,歡喜稱快。

那個年代,工作隊貫輸,小學課本上教的「小洋樓,粉白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美好前景深得人心。

那個年代,人幫人,人助人,拾金不昧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向著光明一路奮發,喝著南瓜湯也興高采烈。

「聲明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