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現及典型特征
混凝土結構與填充墻砌體結構交界處開裂,常見於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中的隔墻與承重結構接茬部位的開裂。
二、原因分析
- 墻長超過 5m ,墻高超過 4m 未采取構造柱或水平系梁、圈梁等構造措施
長墻未留構造柱
- 日砌築高度大於 1.5m ,填充墻受自重影響沈降,導致開裂
- 砌塊 齡期不足、28d強度 未達設計要求,溫度收縮或幹縮產生應力集中
- 施工過程中擾動(如垂直度、平整度調整時)
- 端部砂漿飽滿度不足,導致接茬處粘結力下降,造成應力集中
- 接茬處通縫雖有可靠拉結,但仍屬於薄弱環節,易應力集中開裂
三、防治及應對措施
- 砌築時應端面 掛滿砂漿 ,墻體灰縫橫平豎直、密實、飽滿。
- 每砌築兩皮磚 原漿勾縫 ,砌築過程中對墻體進行垂直度及平整度調整後,應在砂漿終凝前進行 二次勾縫,灰縫砂漿養護7d 。
- 填充墻砌體混凝土交界處粉刷前設定鋼絲網片,網片寬度可取400mm,並沿界面縫兩側各延伸200mm,網片應固定牢靠,伸展平整。
- 填充墻端部應設定構造柱,柱間距宜不大於20倍墻厚且不大於4000mm,柱寬度不小於100mm。
- 有洞口的填充墻盡端至門窗洞口邊距小於240mm時,宜采用鋼筋混凝土門窗抱框
- 頂部斜砌采用預制三角塊配合斜砌。
- 采用皮數桿對灰縫進行校核。
- 墻柱與填充墻豎向灰縫采用二次勾縫,即第一次勾縫在初凝前勾縫,第二次勾縫應在終凝前再次勾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