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相扣傳承木作匠心 精雕細琢演繹工藝之美
——訪市級非遺計畫遵化「龍韻鳳華」宮廷木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那淑雲
視訊:魏偉 趙亮 王歡
紫檀福壽紋扶手椅、黃花梨攢靠背四出頭官帽椅、雕螭龍五屜櫃……一個個古香古色的桌、椅、櫥、床,演繹宮廷器具之華美。唐山市級非遺計畫遵化「龍韻鳳華」宮廷木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那淑雲說:「宮廷木作技藝是清朝遺存的皇家技藝之一,其作品體現了濃郁的宮廷文化。」
源自宮廷的技藝
走進「龍韻鳳華」展廳,陣陣木香撲面而來,桌、椅、櫃、床等家具從造型到紋飾,無不散發著盎然古韻。談起木作技藝的由來,那淑雲滔滔不絕。
宮廷木作技藝作品。記者 王歡 攝
木作技藝,源遠流長,可上溯到炎黃時期。木工是古代社會中一種很重要的手工業,制造車、舟等交通工具,農業、手工業生產工具,建造房屋廬舍和生活用具等等都離不開木工。木工生產時,每一道工序、每一個部件,都使用專有工具,遵循一定的操作規程。
春秋戰國時期,木工工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著名的公輸班(魯班)就是傑出的代表,被後世尊為木匠的鼻祖。後歷幾千年發展,木質作品的樣式、內涵及寓意越來越豐富,歷代皇家也以高貴的木質作品作為皇權的象征。中國木質作品歷經千百年的傳承、發展及創新,曾在明嘉靖、萬歷到清代康熙、雍正時期迎來傳統家具的黃金時代,也為後世留下了諸多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家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工藝美術價值。
榫卯結構。記者 趙亮 攝
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在紫禁城養心殿設立造辦處,專門負責皇家物品的制造、修繕和保養等工作,其中油木作(現在稱為木作)是專門為皇室系統制作禦用家具和家具修繕工作的皇家單位。清雍正年間,十四王爺允禵看守皇陵,將造辦處各行業(包括木作業)的能工巧匠帶到遵化馬蘭峪,宮廷木作技藝由此在遵化流傳下來,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
宮廷木作技藝,主要指北京地區以宮廷用器為代表的家具制作工藝,是硬木家具制作中的一個流派,因融入了「蘇作」和「廣作」的制作技藝,逐漸形成了雍容大氣、絢麗豪華的風格,體現了濃郁的宮廷文化。宮廷木作技藝的榫卯結構非常講究,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代表了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水準」,也代表著明式、清式家具的「主流」。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紅木家具市場需求愈發旺盛。宮廷木作技藝制作出來的宮廷風格紅木家具,集實用性和藝術性於一身,綜合運用設計、木作、雕刻、燙蠟等多種制作工藝,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每件作品都有美好的寓意
「我們制作的每一件家具,都有一個故事,每個紋飾都有美好的寓意。」那淑雲說。
在展廳裏,那淑雲對一眾宮廷木作技藝作品如數家珍。「這是紫檀福壽紋扶手椅,是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扶手下面四個回紋,後面靠背有雙福及‘壽’字紋,寓意福壽無邊。」
木工師傅展示宮廷木作技藝。 記者 王歡 攝
善治木者以木立信。作為「龍韻鳳華」的創始人,那淑雲自幼耳濡目染,對紅木情有獨鐘,自然而然地傳承了祖上宮廷木作技藝,其作品曾榮獲「中國十大紅木家具品牌」稱號。那淑雲說:「‘龍韻鳳華’宮廷木作技藝可以追溯到1886年。」
那淑雲的曾祖父恩錫時任宮廷造辦處的家具修復與制作,1890年,那淑雲的爺爺鶴雙前往遵化清東陵就職,1923年那淑雲的父親那榮山繼承父業建立「緣合堂」從事傳承制作宮廷硬木家具。1988年,那淑雲在北京開設「緣合堂」木材行。1999年,那淑雲與丈夫劉雲林成立「緣合堂」紅木家具廠。2007年,「緣合堂」正式更名為「龍韻鳳華」。
「龍韻鳳華」宮廷木作技藝制作技藝復雜,其流程包括選材、裁料、烘幹、圖紙繪制、放樣制板、鑿卯制榫、雕作、組裝、刮磨、燙蠟等。
在選材上,那淑雲說:「只有精心選購優質名貴木材,才能保證產品不因假料輔料而名聲盡毀。」在眾多材質當中,那淑雲主要采用印度小葉紫檀、寮國紅酸枝、緬甸紅酸枝、緬甸花梨等名貴木料,而海南黃花梨和紫檀因為近年來原材料的稀缺受到熱捧。
那淑雲檢視圖紙。記者 趙亮 攝
「榫卯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結晶,我們傳承了幾十種榫卯結構,根據家具的大小、造型選擇相應的榫卯結構,讓作品嚴絲合縫、渾然天成。」那淑雲說。紅木家具結構是否牢固取決於加工是否精致,在開榫、打卯、鉆眼等過程中,行刀運鑿要洗練灑脫,嚴格按照圖紙數據操作。工藝師憑借精湛的技術,讓既互閉互讓又相輔相成的各種榫子巧妙契合,取代釘子、膠水的生硬,創造出精妙絕倫的榫卯傳奇,讓整件作品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讓古老技藝代代相傳
宮廷木作技藝的榫卯手藝產生於極為個體的工藝實踐中,並在師徒之間代代相傳,透過不斷的積累逐步摸索總結出一定的範式、口訣、秘笈等行業規範。「中國木匠工藝由師徒口耳相傳,一代一代技藝傳授,傳統的木工是純手工活,斧頭砍樹,鋸成木板,用刨子刨光滑,再鑿出洞安榫頭。」那淑雲說,徒弟跟師父學藝期間,要經受嚴格的訓練,直到不用一顆鐵釘就能做出小到板凳、大到整座木屋才能出師。
那淑雲展示宮廷木作技藝。 記者 趙亮 攝
目前,中國傳統意義的木匠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木材加工裝置,各種木制品越來越趨向於加工的簡單化,導致現在宮廷木作技藝面臨失傳。
為保護和傳承「龍韻鳳華」宮廷木作技藝,那淑雲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培養人才,制定一系列保護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學習傳承「龍韻鳳華」宮廷木作技藝。同時,那淑雲建立了「龍韻鳳華」博物館級別珍藏館,致力於讓每一位喜歡宮廷紅木古典家具的消費者,都能親自體驗明清宮廷家具整個制作流程,了解古典家具的文化魅力。
對於未來,那淑雲說:「我們將打造以宮廷木作技藝為主題的親子樂園,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榫卯結構和木作技藝的魅力,同時展示古代工匠智慧,講述歷史文化故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讓這門古老的技藝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記者 魏偉
來源:唐山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