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緊急】秋刀魚告急警報!專家解析日本核廢水對海洋的致命沖擊

2024-03-28健康

「台灣查出日本秋刀魚致癌物超標40倍」的訊息一出,立刻登上熱搜。

一時間,吃魚成了中國人2023年最擔心的一件事。

 

畢竟,在今年上半年的熱搜榜上,只有兩件事跟吃魚有關:

第一件是,#女子曬魚蝦類產品抽檢不合格名單#,上過熱搜的魚蝦有淡水鯉魚、巴沙魚、羅非魚、鱈魚等;

第二件是,#麥當勞中國將逐步停用新疆產棉花#,結果評論區有網友表示:「那我不吃魚了,因為我不是維吾爾族」。

現在看來,吃魚,還是不能太放心。

畢竟,如果真的像有專家說的那樣,日本排放的核廢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會被海洋吸收,長期攝入對人體健康有害,那我們確實應該減少吃魚。

 

01.吃魚,中國人最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對吃魚這件事,都有一種執念。

小時候,媽媽們總會說,「多吃魚長大聰明」,於是每逢過年,你總能在飯桌上看到一盤清蒸魚或者紅燒魚。

即使在沒有條件天天吃魚的年代,父母也會想方設法地買魚,比如在過年的時候,會買一兩斤鯉魚或者鱈魚,好讓孩子們在新的一年裏「連年有余」。

到了現在,情況似乎有了變化。在社交媒體上,你會發現人們不再只是把吃魚當成一種提高智力的工具,而是變成了一種社交貨幣。

很多人會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最近吃了什麽魚,並且配文說:「今天做了三道菜,全部都是魚,朋友們都說好吃。」

 

在別人家吃飯,如果不吃魚,好像就很沒面子。

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跟生活水平提高有關。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大家對於食物的追求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和豐富。

在魚肉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吃魚反而成了一種更奢侈的行為。所以,每次在飯桌上看到一盤魚,都會忍不住感嘆一句:「哇,這魚好貴啊!」

另一方面,也跟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關註度變高有關。

在過去的幾年裏,養生風潮席卷全國。在健身房擼鐵的人變多了,喝中藥的人也變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吃魚自然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

有人說,吃魚可以補充優質蛋白。

還有人說,吃魚可以保護心臟。更有專家指出,每周吃兩到三次魚可降低25%的心臟病風險。

在這些說法的推動下,吃魚逐漸成了中產階級的一種生活方式。

根據【中國魚類消費報告(2021)】顯示,2020年,中國人均魚消費量為11.3公斤,僅次於豬肉,在中國肉類消費品種中排名第二。

02.日本人到底把我們的魚都吃光了?

事實上,在日本排放核廢水事件之前,吃魚本來就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

在去年6月,日本福島核電廠發生泄漏事故之後,為了避免放射線透過海洋傳播,日本政府決定將大量核廢水排入大海。

根據日本政府的說法,這些核廢水需要存放125年才能降解,而且其中所含的氚,要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在人體內部自然清除掉。

一旦這些核廢水被排入大海,最終進入到我們餐桌上的海鮮中,可能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

這也是當前很多人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原因之一。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釋出的報告中指出,如果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入大海,那麽所占面積僅1平方公裏的海洋,其魚類可能受到的影響,要相當於人類排放1500噸二氧化碳所產生的影響。

而根據農業農村部釋出的數據,2022年,中國居民人均魚類消費量為11.3公斤。也就是說,只要日本排出來的核廢水不到1/1000,中國的魚類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換句話說,只要日本不將核廢水排入大海,我們吃魚就基本不會有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於:日本到底會不會將核廢水排入大海?

目前來看,日本政府還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在今年4月,日本政府一度表示,將在2025年將福島核電廠的處理水排入大海。但這個訊息很快又被日本政府撤回。

在7月16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記者會上表示:「是否在海外處置福島核電廠的凈化水,需在充分考慮各種環境、社會和經濟因素後得出結論。」

也就是說,日本政府現在的說辭是:一切皆有可能。

03.核廢水排海,中國的餐桌會受到影響嗎?

 

雖然日本政府還沒有正式宣布核廢水排海的計劃,但有一點已經非常確定:

如果日本真的把核廢水排入大海,那麽它所釋放出的危害,將會是一個長期甚至終身的問題。

因為一旦進入海洋生態系,這些放射性物質就會在海洋中長期存在,甚至透過食物鏈進入到人體內部。

此前,有專家表示,吃一次受汙染的海鮮,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要用百年來衡量。

 

當核廢水被排入大海之後,未來幾十年內,我們吃魚,吃海鮮,可能會面臨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吃魚變成吃毒藥。

日本政府排放的核廢水裏含有氚元素。如果這些核廢水被排入大海,有可能會進入到海洋生物的體內,並隨著海洋食物鏈的逐級累積,最終集聚到魚類體內。

目前來看,日本政府預計要將處理水排入大海的時間是2050年,在這之前,他們還需要收集、儲存這些廢水。

但問題在於,2050年之後,還有多少人會繼續吃魚?

第二種情況:吃海鮮變成吃激素。

除了含氚元素之外,日本政府排放的核廢水中還含有其他放射性同位素。

這些放射性同位素不僅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同時還會對水生生物的生長周期產生影響。

有專家指出,如果這些放射性同位素進入海洋,可能會導致魚類的性腺發育異常,從而影響魚類的繁殖。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們吃海鮮,有可能會吃到一批又一批長得不像樣的「速成」魚。

第三種情況:吃海鮮變成吃石棉。

日本政府排放的核廢水裏還含有苯並芘這種致癌物。

此前,北京地下水遭受苯並芘汙染時,能把土壤中的微生物變成「癌細胞」。

如果海洋中的生物誤食了含苯並芘的汙水,這些汙染物可能會隨著食物鏈逐級積累,最終集聚到魚類體內。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我們吃魚,有可能會吃到一批又一批「有毒」的魚。

給大家留下一個小問題:

如果你是一位愛吃魚的人,且目前尚能買到新鮮的魚,那麽你應該如何保證吃魚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