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讓人「又愛又恨」的秋水仙堿

2024-06-23健康

張香凝,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藥劑科

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認識秋水仙堿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孔先生的痛風「抗爭史」。

孔先生今年40歲,7年前體檢發現血尿酸升高達470 μmol/L,並未就診。5年前開始每年痛風發作2次,血尿酸最高到了690 μmol/L,醫生建議降尿酸治療,但是孔先生擔心藥物不良反應未接受醫生建議。

最開始每年痛風發作1~2次,近2年痛風發作頻繁,每次時間長達1~2周,也用過塞來昔布、雙氯芬酸、洛索洛芬等,但效果不明顯。今年2月,孔先生又一次痛風發作,去了醫院急診,在檢查腎功能和尿常規後,醫生給開了秋水仙堿。服用兩次後,痛風明顯緩解,只有輕微的惡心和胃腸道不適。但持續治療後,出現了明顯的惡心、嘔吐和腹瀉的癥狀。

孔先生此時既著急又疑惑:這個藥還能吃嗎?還要吃多久?胃腸道不適如何緩解?以後還能用嗎?後期痛風如何治療?

帶著孔先生的疑惑,我們來認識一下秋水仙堿。

「神秘」的秋水仙堿

秋水仙堿,也稱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最初萃取於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種子和球莖的一種植物堿。它是白色或淡黃色的粉末或針狀晶體,有劇毒,具有抗炎、抗腫瘤、免疫調節的作用,是臨床治療痛風、地中海熱、抗腫瘤的常用藥物。

秋水仙堿的作用機制

(1)與微管蛋白結合:能夠與嗜中性球的微管蛋白結合,從而改變細胞膜的功能,包括抑制嗜中性球的趨化、粘附和吞噬。

(2)抑制磷酸酯酶A2,從而減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釋放,減輕炎癥和疼痛。

(3)抑制白血球介素6:抑制炎癥介質,從而達到控制關節局部的疼痛、腫脹和炎癥反應的目的。

秋水仙堿毒性大,服用是否安全?

秋水仙堿的治療窗比較窄,秋水仙堿的中毒劑量約為0.8 mg/kg,經典治療劑量最大不超過6 mg/d,所以它的中毒劑量和治療劑量是非常接近的。在胃腸道快速吸收後,經肝臟代謝,代謝產物是羥基秋水仙堿,它的毒性比較大,且能夠隨著肝腸迴圈反復進入胃腸道再經肝臟代謝,因此胃腸道癥狀比較明顯,主要不良反應是惡心、嘔吐、腹瀉。秋水仙堿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但是如果在治療過程中使用低劑量治療,並且註意細節的處理,它的臨床獲益還是比較明顯的。

秋水仙堿的使用時機?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未發作痛風時不需要使用。痛風急性期發作後越早使用效果越好,最好在12小時內使用,超過36小時使用效果明顯減弱。在慢性痛風期間,使用降尿酸治療過程中,有可能誘發痛風,因此在早期建議使用低劑量秋水仙堿預防痛風的發作。

秋水仙堿如何使用?

國內常用秋水仙堿規格為0.5 mg/片。痛風急性期使用秋水仙堿應從低劑量開始,首劑1 mg,之後1小時再服用0.5 mg,12小時後按0.5 mg/次,每日1~3次,應根據腎功能調整用量。痛風慢性期在開始降尿酸治療的3~6個月,使用小劑量秋水仙堿0.5 mg/次,每日1~2次。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隨時停藥。

使用秋水仙堿應註意什麽?

秋水仙堿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少見不良反應為可引起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大劑量可引起心臟毒性、心力衰竭、脫發、皮疹、神經肌肉毒性。用藥期間應註意,如發生嘔吐、腹瀉等,應減小劑量,嚴重者應停藥;用藥期間定期檢查血常規及肝腎功能;避免長期用藥;育齡期婦女或其配偶在開始治療前3個月、治療期間及停藥後3個月內應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同時服用葡萄柚(汁)。未名原因的發熱和咽痛,手腳麻木、肌肉酸痛,需就診評估。

秋水仙堿是CYP3A4代謝酶和P-糖蛋白(P-gp)的受質,與CYP3A4抑制劑或P-gp抑制劑合並使用會增加秋水仙堿的血藥濃度。臨床上與其發生交互作用的藥物比較多,在加用藥物或者新加用秋水仙堿時,應咨詢醫生或藥師。

秋水仙堿作為一個老藥,在使用過程中有很多細碎的小問題,因此使用前應謹慎,切忌自行使用、隨意加量。

(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