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作為癌癥患者,幾個醫生說法不一樣該怎麽辦?

2024-03-15健康

文 | 王興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一)

曾經,在我還是個小醫生時,在門診遇見一個患者,一見到我就說:「我就是大老遠奔你來的!」

當我解釋清楚他的病情後,他非常滿意:「果然奔你來是對的,一下子我們就放心了,感謝你啊王主任。」

他出去之後,不一會兒,門診的另一個角落又叫號了,這次是專家門診,還是這個人的聲音,從診室的簾子那一端傳來:「金大夫啊,我就是大老遠奔您來的,您可得給我們好好看看……」

很多人下意識覺得,醫生除了淵博的知識和稀疏的發量之外,對人情世故的理解很少,像一個投進去問題,就會產生一句話答案的機器。但實際上,從醫生的視角,很多事只是看透而不說透。

醫生其實完全理解病人的想法,生命珍貴,當然希望多看幾個醫生給自己的決定加幾重保險——當兩三個醫生都讓我手術的時候,我才覺得這病確實該手術了。

上學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這是醫患之間缺乏信任,但現在我們越來越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人之常情。

(二)

在這個反復尋醫的過程中,很多人會遭遇一個相似的問題:兩個醫生說的不一樣,我該聽誰的?

我認為,這種問題通常發生於三種場景。

第一, 你的病很復雜,醫生水平有差異。

中國的醫療資源是頂尖的,但分布是不均衡的,發達省市的醫療水平胡落後鄉鎮之間差距極大。例如在癌癥治療領域,超一線城市的醫生長期與國外同行交流,可以貫徹世界第一梯隊的治療理念,然而在地方城市的醫院,許多治療理念還停留在十年前。

這種差距,有時候是雙向的 。比如,遇上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一線城市醫生對於寄生蟲病等疾病的辨認可能還不如地方醫院。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即使在一個科室內部,也有各個小的專業方向。因此即使同樣是普外科醫生,有些醫生的專長是胃腸,有些是乳腺,在治療進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醫生們給出的方案往往是不同的。

第二, 醫生水平都沒問題,但各有自己的傾向性。

醫生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傾向性。假設一種疾病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也可以選擇手術。那麽一個新晉升的醫生,可能會更積極地選擇手術,而一個準備退休的醫生可能會傾向於讓你觀察。

毋庸置疑的是,醫生的決策一定都會在指南和共識的框架內進行。但在這個範圍內,醫生的決策也一定含有主觀的考量。如果醫生的選擇與利益繫結,決策更會發生變化,這也是醫療反腐持續開展的原因之一。

第三,兩個醫生都沒錯,你的病本身就可治可不治。

在胸外科的門診中,絕大多數的口舌都耗費在和病人解釋的過程。肺結節是十分常見的,盡管肺結節有許多指南和共識供我們參考(例如8mm以下的結節觀察,8mm以上的建議手術等等),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結節就屬於有些醫生認為該切,有些醫生認為可以再等的狀態。這個場景中,可能A方案和B方案都沒有錯,在這時你個人的想法和傾向往往更重要。

圖片來自於網路

(三)

所以作為一名患者,我們應該如何破局呢?

許多人最常做的,就是拿前一個醫生的決策去問第二個醫生對不對。這個做法本身沒有什麽問題,但是在醫患關系略顯緊張的今天,作為醫生會立刻進入一種防禦姿態。

我的病友群裏,也有患者朋友會這樣問我:「手術後醫生讓化療,這樣對不對呢?」這個問題,作為醫生我沒法回答。我見過許多醫生之間發生誤會,就是因為這些患者的「傳話」——「大夫,我問了X大夫,他說你說的不對。」

我通常不會對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發表意見,除非我認為發生了嚴重的錯誤(到目前從未發生過)。因為只有給你治療過的醫生是真的見過你,並且了解你的具體情況。而我作為一個外人,你只是抱著「隨便問問」的心態問我,我自然只能根據現有的資訊寫答案,它一定是不全面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假設你還沒有開始治療,你可以選擇兩家醫院的醫生進行咨詢,在咨詢過程中你不需要用一個醫生的話去套另一個醫生,只要兩個獨立的答案即可。

在溝透過程中,醫生的分析、表達、語氣可能比決策本身更重要。如果兩個答案不一致,你信任誰,你就選擇誰,或者再找第三個醫生——這其實也就是所謂的第二診療意見。

假如你已經治療過,你希望找別的醫生來確認你的後續治療方案是不是正確。那你首先不要讓醫生覺得自己處於風險之中,這個時候你能獲得「真心話」的可能性最大。例如可以透過線下認真求教,不讓醫生留下痕跡等等。

當然,我還是建議你,除非你已經完全不信任你的醫生,準備更換醫生,那麽一切治療方案還是要以主管醫生的話為主。退一萬步講,即使他水平有限,但他一定知道的資訊最多,而且一定不會害你。

鳳梨說

這個話題我經常被問到,王興醫生的很多觀點我都認可。除了他, 我的另兩位好朋友(一位醫生,一位患者)也給出了他們的答案,一並分享給大家。

頂尖三甲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門診時不時會遇到輾轉多個醫院,看了N個專家來就診的患者。接觸這類患者多了,你會發現這部份患者其實普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一直在尋找那個說出自己最想要答案的醫生,而真正適合他們的診療建議反而不是他們關註的重點。

比如癌癥患者內心深處不想化療,他就會各處就診,想找到一個松口說可以不化療的醫生。如果大部份醫生都跟他說需要化療,大機率他也不會說,只會在門診跟醫生說:某某醫生說了也可以不化療。

這種固執己見的患者,其實很難說服,依從性也相對更差。年輕時遇見我會覺得頭疼,後來慢慢是無奈,到現在更多是遺憾,而最終我不得不選擇放手。

因為門診看診時間其實是非常有限的。這些不充裕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還有那麽多充分信任我的患者期盼著可以與我做充分交流,我有什麽理由不把交流時間留給這部份依從性更好的患者?

最後我想說,我鼓勵患者清楚了解自己病情和治療方案,但請不要帶著對專業的質疑一味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請相信專業,相信您選擇的醫生,正向的互動,共抗疾病!

阿楚,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我覺得其實專家意見不一致,是專家意見和你自己的預期不一致導致的。

拿我來說,我一直在北京最有名的醫院之一治療,最開始我的主治大夫就勸我做異體移植,但是我不同意。後來我去咨詢了北京醫院、北大人民等幾家醫院的專家,包括我所在同一家醫院別的大夫,他們也都認為風險太大。

專家之間的意見不一致,無非是主觀認知不一樣,只是看你自己喜歡哪一個立場而已。

就我自己而言,選擇異體移植與否,其實無所謂對錯,無非就是復發風險 vs 異體移植術的風險而已。如果一開始就認同了主治的建議,去做異體移植的話,也就不存在之後咨詢其他專家意見這個事情了,就更不會有兩個專家意見不一致這回事了。

祝大家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早日康復!

致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