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國醫大師李振華:治療萎縮性胃炎的2張處方,有效率達98.7%!

2024-09-05健康

香砂溫中湯和沙參養胃湯是怎麽養胃的?

國醫大師李振華,河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主任醫師。他對脾胃病學說有卓越貢獻,被中醫學界公認為脾胃病國手。

他承擔的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計畫「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虛證臨床及實驗研究」,豐富和發展了中醫脾胃學說。

李振華多年潛心於脾胃學說和脾胃病證的治療,提出 「脾本虛證無實證,胃多實證;脾虛是氣虛,甚則陽虛,脾無陰虛而胃有陰虛;治脾胃必須緊密聯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單治一方;胃陰虛治療用藥宜輕靈甘涼」 等學術觀點。

他用自擬的香砂溫中湯和沙參養胃湯對300例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經衛生部驗收鑒定,有效率達98.7%,治愈率32%,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

經對近20余年千余例患者的治療隨訪觀察,凡堅持服藥者未發現一例轉為胃癌,突破了國外資料認為該病是「癌前病變」「胃黏膜不可逆轉修復」的記載和觀點。

(1)香砂溫中湯

[組方]

黨參12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厚樸10克,乾薑10克,川芎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

[主治]

適用於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等病。癥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脹納差、噯氣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懶言、畏寒肢冷、形體消瘦、舌質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沈細無力等,辨證屬於脾胃氣虛、陽虛者。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歲,幹部,1987年4月13日初診。患者自述10年前因飲食不當致胃脘疼痛,10年來雖經中西藥治療,病情時輕時重,每因飲食失宜、情誌不遂則癥狀加重。

1987年10月經胃鏡檢查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活檢示胃黏膜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上皮化生。患者恐懼癌變,前來診治。

診視中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時連及兩脅,腹脹納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質淡,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弦細。

證屬脾胃陽虛,兼肝郁氣滯。

治宜溫中健脾,疏肝和胃。

方用香砂溫中東加香附10克、烏藥10克,水煎服。

二診:上方服用18劑,脅痛消失、胃痛大減、納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烏藥,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祛濕之力。

三診:上方又服18劑,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後腹脹。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繼服。

上方前後共服3個月余,精神飲食好,大便正常、諸癥消失、面色紅潤、體重增加。

後復查胃鏡及胃黏膜活檢,示胃黏膜輕度淺表性炎癥。

1年後追訪,知其身體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2)沙參養胃湯

[組方]

遼沙參20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雞內金10克,天花粉12克,丹皮10克,烏梅肉10克,陳皮10克,生甘草3克。

[功能]

養陰和胃,理氣清熱。

[主治]

適用於各種慢性胃炎。癥見胃脘隱痛,脘腹脹滿或牽及兩脅,噯氣,納呆食少,少食即飽,胃中灼熱嘈雜,口幹咽燥,便幹,身倦乏力,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體瘦小,舌質紅而缺津,少苔或花剝,脈細弱或細數等,中醫辨證屬於脾胃陰虛者。

本方為陰虛胃病而設。藥證相符,收效頗著。雖以大劑養陰之品為主,但伍以陳皮、山楂、內金之屬則不致膩胃重滯。養陰而不膩膈,消導而不傷中,故為治療胃病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