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提醒中老年人:這5類藥,長期吃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謹慎服用

2024-05-24健康

(為更好敘述文章,故事情節為虛構)

「上有老,下有小。」這句話解釋了中年人生活的重重壓力。其實,中老年人群體的健康問題一直都是社會熱議的話題。

對於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在生活節奏較快的大城市生活著的中年人,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更是加劇了身體健康的風險。

中老年階段,由於身體機能的自然衰退以及慢性疾病的累積,很多人已經不得不承認藥物治療的必要性。

但是「是藥三分毒」,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帶來的潛在風險不可小覷,特別是一些藥物對於人們的身體中樞——心臟有著不可逆的副作用。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有5類藥物在長期使用後,可能增加中老年人心臟衰竭的風險,服用時一定要慎之又慎。

一、這5類藥,長期吃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首先就是抗精神類藥物。

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抗抑郁藥,抗焦慮藥等等都屬於是抗精神類藥物。

這類藥物就像是治療精神疾病的魔法棒,能夠在病人受到精神困擾時使其重回寧靜狀態,但魔法棒有時候也會產生副作用。

長期使用抗精神藥物可能會導致人體心律不整或血壓波動振幅過大,這些不良反應都會增加人體心臟的負荷。

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抗精神類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加明顯。

第二是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

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藥品都屬於非類固醇消炎藥,它們在解熱鎮痛方面有著特別的療效,不僅可以治療疼痛和發熱,而且見效快速。

但事實上如果長期大量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很可能導致人體內部的鹽分和水分失調,偏離了平衡狀態之後很可能引起高血壓和水腫等等。

而這些癥狀全都是心臟衰竭的誘因,不可小覷。

因此在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時一定要咨詢醫生的意見,同時配合說明書規範服用,避免長期或者是過量服用。

第三是激素類藥物。

眾所周知,激素類藥物在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舉足輕重,但是長期使用可能會使免疫系統受到抑制,身體會更容易受到感染。

同時部份激素類藥物可能使人體的骨密度大大降低,長期服用很可能導致關節骨質疏松,增加了骨折或骨裂的風險。

激素類藥物還可能會引起人情緒變化過大和睡眠問題。波動的情緒落差可能會使人易怒,進而引發失眠或嗜睡等睡眠障礙。

(提示:當文章長度超過3000字時,將自動出現一個廣告。這個廣告是免費的。 解鎖文章的步驟如下: 等廣告播放完畢(約5秒鐘),點選螢幕右上角的叉號關閉廣告。如果不關閉廣告,文章將不會自動顯示。 在廣告播放期間,請勿點選廣告中的任何其他內容。只需耐心等待5秒,然後關閉廣告即可繼續閱讀。 我們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是化療類藥物。

化療類藥物可謂是癌癥病人守衛生命線的最後解藥,通常都被視為救命稻草的存在。

但事實上這些化療藥物雖然在治療腫瘤方面有著優秀效果,同時也伴有著很高的副作用。

目前市面上一些抗癌藥物很可能會導致人體心律不齊或心肌損傷,從而增加心臟負荷,影響其功能。

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免疫力就低下的情況下,更應該密切關註心臟狀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化療類藥物。

最後就是部份心血管類藥物。

可能會有人產生疑問,心血管類藥物不就是為了保護心血管而服用的嗎?怎麽還會對心臟產生不良影響?

事實上並非所有心血管類藥物都是安全的。包括某些降壓藥或抗心律不整藥在內,這些藥物長期使用後很可能降低心臟的各類功能,而影響程度會因人而異。

二、中老年人在服藥時的註意事項

中老年人群體本身就是疾病的多發區,在各類藥物的服用時更應該謹慎一些,避免盲目用藥給自己帶來不良影響,反而違背了治療疾病的初衷。

下面就來列舉一些中老年人在服用藥品時需要註意的事項。

首先就是充分了解藥物副作用,嚴格遵守醫囑。

在服用任何藥物之前,中老年人都應該充分了解該藥物的副作用和禁忌之癥。如果有疑問的地方不能盲目服藥,而是應該及時咨詢醫生或藥師。

在服用藥品的劑量和頻率方面一定要嚴格遵守醫囑,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亂用藥。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很容易就聽信電視廣告中的「神藥」說法,不顧家人的勸阻就胡亂購買,還因此認為醫生專家的很多話都是「謬論」。殊不知這樣不僅是愚昧之下進入了騙子的圈套,更是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極不負責。

其次是需要定期監測身體狀況。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因此定期監測身體狀況顯得尤為重要。

這樣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身體潛在的隱患問題,還可以及時預防一些重大疾病的發生。

中老年人應該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體檢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心率等基本指標的測量,以及血常規、尿常規等血液和尿液的化驗。

這些基礎檢查不僅能初步評估自我身體的總體健康狀態,更可以為下一步的檢查和治療提供側重方向。

尤其是對於心臟的檢查尤為重要,包括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和心臟負荷試驗在內的檢查,都可以幫助中老年人及時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多方面入手,改善心臟健康

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來改善心臟健康。例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相關的積極心理暗示等等。

飲食方麵包括很多,比如控制鹽分攝入,過多的鹽分攝入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適量攝入蛋白質:選擇瘦肉、魚、禽類等優質蛋白質來源,避免過多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等等。

運動方面可以選擇一些喜歡且適合自己身體狀態的運動,大多數中老年人都可以選擇散步、慢跑、遊泳等。

這些運動既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迴圈,還可以陶冶情操,將人們從繁忙的工作或是無聊的退休生活中解救出來。

除此之外,對於一些吸煙喝酒的中老年人需要註意,吸煙和過量飲酒都是增加心臟病風險的源頭,應該盡早戒煙,同時對酒精攝入嚴格把控。

四、依賴藥物不可取,提高身體素質是根本

相信有很多年輕人都發現,自己家的長輩上了年紀之後就開始頻繁用藥,甚至有些時候醫生建議不需要吃藥的時候,家裏的長輩還要根據自己的判斷買藥用藥。

這樣的觀念是非常不對的,但也同時反應出了部份群體對於藥物的強烈依賴。

中年人似乎還有自己的認知存在,但很多老年人將「吃藥」等同於了「對身體好」,兩個概念混淆之後帶來的就是「不吃點藥就覺得自己不健康」這樣錯誤的認知。

事實上中老年人應該摒棄「藥物為主」的治療思想,以強身健體為本,同時重視心態對身體的影響。

透過合理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以及積極調整心態等方式,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降低患病風險。

運動本身就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藥物只是最後的一道防線,不能透過寄希望於藥物來使自己身體健康。

「是藥三分毒」以及「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似乎大家都懂,但是真正做到的卻不在多數。

當然,如果身體確實存在著相當異常的心理壓力、焦慮或是必須透過藥物介入才能夠治療的疾病,那還是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科學用藥,不要硬撐,到最後使疾病惡化反而難以處理。

如果出現醫生建議相悖的時候一定要註意「多看、多問、多查」,部份落後地區的醫療條件實在有限,並非醫生估計欺瞞,可能是因為醫療水平不夠會導致部份病癥判斷失誤。

這時候有條件的家庭還是要到規範醫院找專家問詢,盡量保證收到建議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凡事都沒有絕對,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都不盡相同。

中老年人一定要在生活之余多關註自己的健康狀況,畢竟大家基本上都是有家庭柚子女的身份,關註自己的健康對家庭保障也是有益處的。

結語

以上的各類建議和提醒都是基於中老年人體質而提出的,希望能讓中老年人朋友對於部份藥物更加的了解,包括抗精神類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激素類藥物在內的藥物副作用都要了然於心,這不僅是對自己身體健康的負責,更便於之後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容易患上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

但越到這個階段越要穩住心態,要知道心理壓力和焦慮在一定條件下很可能把人壓垮,這時候只有保持樂觀積極的狀態,同時問診專業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藥,才能讓自己的狀態變得更好。

大家對於以上五種藥物的副作用還有什麽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