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寧波肛腸專家彭聯明談: 便血、肛門瘙癢、排便困難?小心是痔瘡!

2024-08-28健康

(彭聯明 寧波市第九醫院肛腸外科 主任醫師,擅長結直腸癌、混合痔、內痔、外痔、肛瘺、肛裂、肛周膿腫、便秘、肛門瘙癢、直腸脫垂、肛門痛、藏毛竇、直腸息肉、直腸陰道瘺等疾病的微創、無痛治療。)

「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瘡是指肛門及直腸下端的血管擴張、腫脹或發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尤其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更為普遍。

什麽是痔瘡?

痔瘡,醫學上稱為「痔」,是指肛管或直腸下端的靜脈叢因各種原因而發生病理性擴張、迂曲,形成的柔軟團塊。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型別。

1. 內痔:位於齒狀線以上,不易被直接觸摸到,主要癥狀是便血和脫出。

2. 外痔:位於齒狀線以下,可以直接觸及,主要癥狀是肛門周圍疼痛和不適。

3. 混合痔:內痔和外痔同時存在,癥狀較復雜,既有內痔的出血,也有外痔的疼痛。

什麽原因引起痔瘡?

1. 長期便秘或腹瀉:排便時過度用力會導致肛門附近的血管受到壓迫,逐漸形成痔瘡。

2. 妊娠:妊娠期間,子宮的增大和荷爾蒙變化可能影響血液迴圈,增加肛門區域的壓力。

3. 久坐或久站: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長時間坐著工作)容易導致肛門區域血流不暢。

4. 肥胖:體重增加會對肛門區域施加額外壓力,增加痔瘡發生的風險。

5. 飲食習慣:缺乏纖維的飲食容易導致便秘,而富含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等也可能刺激肛門,引發癥狀。

6. 年紀增長:隨著年齡的增加,肛門和直腸的組織可能變得松弛,增加痔瘡的發生率。

痔瘡的常見癥狀

痔瘡的癥狀因病情種類和嚴重程度而異,約40%的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常見癥狀包括:

1. 便血: 大便上帶有鮮紅色血跡,特別是在擦拭後。

2. 肛門周圍的不適或疼痛: 尤其在排便時感到劇烈的疼痛,外痔常伴有觸摸腫塊時的疼痛。

3. 肛門瘙癢: 患者可能感到肛門周圍的瘙癢和刺激感。

4. 腫塊: 有時,外痔發展為明顯的腫塊,可能在排便或行走時引起不適。

5. 排便困難: 痔瘡可能導致排便時疼痛,使患者不願意去廁所,從而加重便秘。

痔瘡的診斷主要透過體格檢查,外痔透過觀察肛周即可診斷,內痔則需借助肛門鏡。當懷疑有其他疾病時,醫生會進一步推薦肛門指診或腸鏡檢查以鑒別診斷。

得了痔瘡怎麽辦?

以下是針對不同型別的痔瘡和不同程度的癥狀,您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

1. 日常護理

保持清潔:每次大便後用清水或溫和的無皂清潔劑輕輕清洗肛門區域,並確保幹燥。

溫水坐浴:每天至少坐浴一次,每次約15分鐘,可以緩解肛門疼痛和瘙癢。

改善飲食:增加膳食中的纖維素含量,比如吃更多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有助於軟化大便,減少便秘。

避免久坐或久站:盡量減少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定時站起來活動一下。

適量運動:如散步或其他輕松的體育活動,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

2. 藥物治療

局部用藥:可以使用含有氫化可的松、雲南白藥痔瘡膏、消腫痔瘡膠囊等成分的藥膏或栓劑,有助於緩解疼痛和減輕腫脹。

口服藥物:如消炎鎮痛藥或促進血液迴圈的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坐浴治療:使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溫水坐浴,有助於消炎和緩解癥狀。

3. 物理治療

橡皮圈結紮術:適用於內痔,透過將橡皮圈套在痔核基部,減少其血流供應,使痔核壞死脫落。

紅外線凝固療法:利用紅外線照射痔核,使其熱凝固並逐漸縮小。

雷射療法:透過雷射作用於痔核,使其收縮和消失。

乙級直流電和升級電凝療法:使用電流破壞痔核的血管供應,促使痔核萎縮。

4. 手術治療

內痔切除術:適用於內痔較為嚴重的病例。

痔上黏膜切環切術(PPH):用於治療脫垂性內痔,透過環切痔上黏膜,減少痔核的脫出。

外痔切除術:適用於外痔或混合痔的治療。

血栓性外痔剝離摘除術:專門用於治療血栓性外痔。

5. 生活方式調整

避免過度用力排便:盡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

保持適當體重:過重會增加腹部壓力,加重痔瘡。

避免長時間負重:減少對肛門的壓力。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有助於軟化大便。

就醫指導

如果您嘗試了上述方法但癥狀沒有改善,或者出現嚴重癥狀(如大量出血、劇烈疼痛、痔核無法自行復位等),請盡快就醫。

醫生可能會進行指診、肛門鏡檢查等,以確定痔瘡的具體情況,並給出更具體的治療建議。

如何預防痔瘡?

1. 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攝入足夠的纖維:增加新鮮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類的攝入,以促進腸道健康,減少便秘的發生。

喝足夠的水:每天至少喝8杯水(約2升),有助於保持大便的軟硬適中,防止排便時用力過猛。

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限制咖啡因、酒精及辛辣食物的攝入,這些可能會刺激腸道,加重癥狀。

2. 保持規律的排便習慣

定時上廁所:盡量每天在同一時間進行排便,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長時間憋便。

避免過度用力:排便時保持放松,減少用力,避免在馬桶上坐太久。

3. 適當運動

增加身體活動:定期進行鍛煉,如快走、遊泳或騎自由車,有助於改善腸道蠕動,減少便秘風險。

避免久坐:如果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定期起身活動,促進血液迴圈,減輕肛門區域壓力。

4. 控制體重

保持健康體重:超重會增加肛門壓力,導致痔瘡的風險。因此,應透過合理飲食和適度運動來維持理想體重。

5.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保持肛門清潔:在排便後,使用溫水清洗肛門區,避免使用粗糙的衛生紙,減少對敏感皮膚的刺激。

避免使用刺激性產品:使用無香料、非刺激性的清潔劑,保護肛門周圍皮膚。

6. 管理壓力

心理健康管理:學習減壓技巧,如冥想、瑜伽等,幫助緩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避免情緒影響腸道功能。

痔瘡雖常見,但需要積極應對。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良好的飲食習慣、適量運動和必要的自我護理,可以有效緩解癥狀。若癥狀持續或加重,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以獲得科學合理的指導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