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秋冬養生正當時

2023-12-08健康

【黃帝內經】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陰令也,秋時陰收,冬時陰藏。秋冬之時燥邪為患,易傷陰,故秋冬之時宜服用滋陰之品或搽用滋潤護膚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氣之濕潤亦有助於避免燥邪。秋時漸寒,冬時寒盛,人們喜食辛辣好飲酒以禦寒,辛辣之品易生內熱,酒易生濕熱,飲食太過則傷脾胃,因此,秋冬之時也要避免過食辛辣和過量飲酒,以防傷陰。現在天氣逐漸轉涼,秋冬時節養生正當時,我們應該註意些什麽呢?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

秋冬幹燥多飲水

幹燥的秋冬季,我們每天透過呼吸、皮膚蒸發、大小便排出大量的水分,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量建議大於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飲用1500-2000毫升水為宜,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做到少量多次飲水,以減輕腎臟負擔。

秋冬寒冷多保暖

暖頭頸:中醫講「頭為諸陽之會」,人體陽經都經過頭頸部,人體大部份的熱量也是經過頭頸部向外散失,因此保護好頭頸部對於人體陽氣的保護至關重要。寒氣入侵頭頸部,亦會導致感冒、發燒、惡寒、頭痛等癥狀,戴帽子戴圍巾可以有效保暖頭頸部,也可以經常模仿「烏龜伸脖」(前後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脖子)的動作活動頸部,促進氣血的執行。

暖腰腎:老年人陽氣漸衰,腰酸、腰痛等癥狀受寒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或者戴個護腰帶,充分保護腰部不受寒,還可以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部以暖腎。

暖足部:人老先老腿,老年人隨著陽氣逐漸衰弱,越是靠近足踝部越感到寒冷,足部保暖因此顯得同樣重要,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襪子、棉鞋以外,還可以站立,采取不斷踮起腳尖再放下的方式,直至身體微熱或微微汗出。做完運動後,再用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秋冬飲食要註意

冬季常吃熱量高或滋補的食物,很容易補過了頭,平時也可以適當攝入一些蔬菜,如蘿蔔、青菜、白菜等,這樣不僅可以平衡飲食,減輕高蛋白食物帶來的脾胃負擔,也能為冬天的養生做好掃尾,向春天的清淡飲食過渡。

蘿蔔:被稱為小人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清除內熱、降胃火、順氣、消食化積,可以有效的促進體內氣血的通暢,增強胃腸蠕動,有利於體內毒素的迅速排出。冬天氣候寒冷,應當多吃溫熱性質的食物,但易產生內熱,就會出現皮膚幹燥、咽喉腫痛、癤腫等癥狀,因此,需要適當的補充清熱助消化的食物,使進補真正有益於健康,而冬天吃蘿蔔,則是既經濟又實惠的保健佳品。

銀耳蓮子湯:是用銀耳、蓮子制作的一道甜品,香甜可口。銀耳富含維生素,能防止鈣的流失,對生長發育十分有益,並且富含硒等微量元素。銀耳蓮子湯有滋養補虛、強身健體、止遺澀精、潤腸通便、潤肺止咳、美容養顏等功效。

沙參麥冬老鴨湯:沙參性寒味甘,具有清肺、養陰、生津的功效,麥冬性寒味微苦,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而鴨肉性涼味甘,具有清肺、養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合用煲湯有很好的食療食補作用,需要註意的是陽虛體質的人不宜多喝。

秋冬鍛煉要適當

中醫認為秋季主收斂,出汗太多容易傷陽氣,一旦陽氣耗損,就會引發疾病,因此,秋冬天切不可進行一些使人大汗的運動。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保健計畫,動作舒緩,柔中有剛,是秋冬天適宜的運動計畫。另外需要註意的是,秋練時要盡量躲避早霧,減少誘發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外出鍛煉最好選擇氣候適宜、空氣品質較佳、陽光充足的時間段。

秋冬推薦的穴位保健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中點處,當鼻唇溝中,具有宣通鼻竅,疏散外邪的作用,按揉此穴可以治療鼻塞、鼻幹、鼻癢、流鼻涕、鼻出血等鼻病。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當人在低頭時,位於頸後隆起的最高處下方凹陷,按摩大椎穴,可以起到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強身健體、退熱的功效。

足三裏:位於髕骨外側凹陷(外膝眼)下3寸處,在脛骨前脊外側1橫指(中指)處,具有健脾和胃、強壯保健、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的作用。長期按揉或者艾灸足三裏可以治療消化不良、胃脹、便秘、腹瀉等疾病,也可調理身體羸弱或者是亞健康體質。

原創作者:姜莉莉

來源:2023年山東省中醫藥文化科普征集評選活動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