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膽漏新解:內鏡治療在膽囊切除術後的突破性療效與體重指數的相關性分析

2024-07-01健康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術後發生膽漏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術中膽管損傷、橫切緣膽汁滲漏以及膽管重建後的縫合失敗等。如果術中或術後放置的腹腔引流管有效,膽漏通常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膽漏持續存在,則需要采用其他減壓方法。經皮腹腔內引流、經皮經肝膽管引流和膽漏手術治療常作為首選。 【DEN Open.】 發表了一項研究,旨在評估內鏡下引流治療術後膽漏的療效及相關因素。研究發現, 內鏡治療可改善膽囊切除術後膽漏,內鏡幹預對膽管減壓效果較好。此外,在肝切除術後膽漏中,體重指數是難治性膽漏的預測指標,約50%的患者需要多學科治療。


文獻截圖

研 究 方 法

本研究是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主要收集患者特征(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原發疾病、手術治療等)、膽管損傷資訊(滲漏位置和損傷型別)、內鏡引流資訊(引流管的數量、方法(塑膠支架、自膨脹金屬支架等)、引流管的直徑和位置)、 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 和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相關並行癥(膽管炎、胰腺炎、出血等) 、患者預後。早期臨床成功:內鏡幹預後,所有外部膽管引流管均成功取出,1個月內膽漏無復發。完全臨床成功:在獲得早期臨床成功的病例中,所有內部膽管引流管均成功取出,6個月內膽漏無復發。本研究的主要終點是評估術後膽漏患者內鏡術後 早期臨床治愈 和完全臨床治愈,次要終點是術後膽漏和早期臨床成功相關的因素。


研 究 結 果


2014 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本研究共納入接受內鏡治療膽漏患者99例,膽囊切除術後膽漏患者17例患者和肝切除術後膽漏患者49例。治療急性膽囊炎或膽囊結石的膽囊切除術患者為14例;治療惡性疾病的肝切除術為44例,肝細胞癌為33例,轉移性肝腫瘤為11例。膽囊切除術組的無肝硬化、糖尿病等原發性腫瘤合並癥患者為11例,合並糖尿病患者為5例;肝切除術組的一種或多種合並癥患者為34例。膽囊切除術組發生肝外膽管膽漏的患者為9例,其中膽總管6例,膽囊管3例;肝切除術組發生肝內膽管膽漏患者為48例。58.8%的 膽囊切除術組患者 和85.7%的肝切除術組患者在手術時放置了外引流管,29.4%的膽囊切除術組患者和79.6%的肝切除術組患者觀察到膽汁積聚,42.2%的膽囊切除術組患者和57.1%的肝切除術患者觀察到膽漏感染。膽囊切除術組患者從手術到首次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的中位時間為7.0天;肝切除術組患者手術到首次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的中位時間為31.0天。膽囊切除術組進行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患者為10例,肝切除術組進行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患者為21例。


膽囊切除術組患者均成功實作 早期臨床治愈 ,其中,在13例外引流管患者中,7例患者接受支架置入術;在17 例患者中,16例患者成功移除引流管,1例患者因膽管狹窄需連續放置支架; 隨訪長達半年以上的患者為10例 ,9例患者 實作完全臨床治愈 。肝切除術組的22患者實作早期臨床治愈,同時均成功移除內部支架。隨訪長達半年以上的患者為19例,同時均實作完全臨床治愈。早期臨床治愈和早期臨床未治愈兩組在原發疾病、外引流管、膽管損傷型別等方面無顯著差異,但 早期臨床治愈組 的體重指數明顯低於非早期臨床治愈組 (p < 0.01)。肝切除術組的單因素分析顯示,體重指數小於21.2 kg/m2和無合並癥是 早期臨床治愈 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顯示,體重指數小於21.2 kg/m2是早期臨床治愈的重要因素 (OR: 0.27, 95%CI: 0.07–0.92, p=0.04)。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並不影響早期臨床治愈、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相關並行癥(膽管炎、胰腺炎、出血等)以及膽囊切除術和肝切除術的臨床結局。


研 究 結 論


本研究顯示,內鏡治療可改善膽囊切除術後膽漏,內鏡幹預對膽管減壓效果較好。此外,在肝切除術後膽漏中,體重指數是難治性膽漏的預測指標,約50%的患者需要多學科治療。無外引流管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這可能是術後膽漏內鏡治療後反應的預測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Murata J, Shigekawa M, Ishii S, et al. Efficacy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endoscopic transpapillary drainage for postoperative biliary leakage. DEN Open. 2023 Aug 17;4(1):e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