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只用羥氯喹來控制病情嗎?

2024-07-20健康

羥氯喹,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常用藥。有患者提問:能不能只使用羥氯喹來治療?老趙在這裏告誡這位病友,以及其他類風濕關節炎的朋友,不要擅自單用羥氯喹治療!

您用過羥氯喹嗎?

(一)羥氯喹前身為抗瘧疾藥,偶然發現其具有抗風濕作用

羥氯喹的老大哥,是氯喹,而氯喹並不是作為治療類風濕而研發的,最早用於治療瘧疾,其抗風濕作用是在二戰期間偶然發現的。

二戰時,士兵常受到瘧疾的侵害,為了預防瘧疾影響部隊戰鬥力,美國特別研發甲氯苯氯喹給士兵使用,結果沒想到,在使用氯喹的過程中,一些患有風濕病的士兵的風濕病竟然得到了緩解。由此,就開啟了氯喹作為抗風濕治療的研究和套用。

羥氯喹是基於氯喹誕生的,區別是用羥乙基替代了氯喹中的一個乙基,羥氯喹的治療作用與氯喹相近,但毒副作用顯著減少。羥氯喹除了仍用於瘧疾的預防和治療,也廣泛用於風濕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比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症候群等。

羥氯喹與氯喹的區別

羥氯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具體機制,還不完全清楚,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可能和以下幾方面有關:

  • ①羥氯喹可直接抑制Toll受體啟用,從而抑制Toll受體啟用後的炎癥因子產生、抗體產生與轉變;
  • ②羥氯喹具有親溶酶體作用,從而抑制α幹擾素生成等,抑制免疫啟用;
  • ③羥氯喹可抑制前列腺素、限制磷脂酶、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巨噬細胞釋放纖連蛋白、阻滯超氧化物釋放等,從而起到抑制炎癥的作用;
  • ④羥氯喹還具有調節血脂、抗血凝和降血糖等作用,也有助於緩解炎癥。
  • 總之,羥氯喹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是有明確的治療作用的,這一點經過幾十年臨床驗證,國內外指南也一致認可!

    羥氯喹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明確的延緩病情發展作用

    (二)指南推薦的類風濕治療方案,羥氯喹多用於聯合用藥

    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一定知道,我一直在強調類風濕關節炎早使用藥物的重要性!

    【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類風濕患者一經確診,應盡早開始csDMARDs(傳統合成抗風濕藥)治療。這是因為佇列研究顯示,類風濕患者第1年內csDMARDs藥物的累積使用量越大,關節置換時間越遲;早使用1個月,患者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風險相應降低2%~3%。

    csDMARDs(傳統合成抗風濕藥),指的是主要透過抑制淋巴細胞功能、減少細胞因子分泌從而改善類風濕病情的一類藥。其代表藥物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羥氯喹、艾拉莫德等,這5種是最常使用的。

    抗風濕藥的分類

    那麽,誰又是csDMARDs中的排頭兵呢?答案是甲氨蝶呤 。

    甲氨蝶呤因其療效、安全性、經濟性等多方面的綜合優勢,是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錨定藥,對於一般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無甲氨蝶呤禁忌,首先就應使用它。

    關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指南是這樣指出的:

    推薦意見6:RA 患者一經確診,應盡早開始傳統合成DMARDs治療。推薦首選甲氨蝶呤單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時,考慮單用來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推薦意見7:單一傳統合成DMARDs 治療未達標時,建議聯合另一種或兩種傳統合成DMARDs 進行治療(2B);或一種傳統合成DMARDs 聯合一種生物制劑DMARDs 進行治療(2B);或一種傳統合成DMARDs 聯合一種靶向合成DMARDs 進行治療(2B)

    由此確定了類風濕關節炎的用藥次序,csDMARDs(傳統合成抗風濕藥)為一線用藥,bDMARDs(生物制劑)和tsDMARDs(靶向合成抗風濕藥)為二線用藥。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療流程

    當然,這個次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還要遵循個人化用藥,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需求來使用最為合適、合理的治療方案,像病情較重或存在預後不良因素的患者,也許一開始就會采用生物制劑治療。

    能否單用羥氯喹治療呢 ?

    其實在早一版的【2010年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 中有提到:可單用與病程較短、病情較輕的患者。對於重癥或有預後不良因素者應與其他DMARDs合用。到了最新版的2018年指南,就沒有再提羥氯喹單用了。

    指南既是對臨床的指導,也是臨床的總結。在臨床套用上,其實很少單用羥氯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與其他抗風濕藥聯用,比如csDMARDs的二聯或三聯使用,羥氯喹+甲氨蝶呤,羥氯喹+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

    羥氯喹常用於與其他抗風濕藥聯用治療類風濕

    (三)使用羥氯喹的註意事項,必做一項副作用監測

    總體來講,羥氯喹的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在規範用藥的前提下,一般不易發生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羥氯喹主要的和最需要警惕的不良反應,是眼毒性!

    01 / 羥氯喹眼毒性的表現

    羥氯喹的眼毒性,主要體現在視網膜損害。其原因,是羥氯喹與黑色素的親和性非常高,容易在富含黑色素的部位沈積,而視網膜就富含黑色素,當羥氯喹沈積在視網膜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喪失。

    02 / 羥氯喹眼毒性的危險因素

    羥氯喹的眼毒性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①劑量 ——羥氯喹的日劑量>5mg/千克實際體重,劑量越大風險越高;
  • ②持續用藥時間 ——使用羥氯喹>5年,假定無其他風險因素;
  • ③腎臟疾病 ——低於正常腎小球濾過率者;
  • ④黃斑疾病 ——有黃斑等眼部疾病史者,可影響篩查及對羥氯喹的敏感性;
  • ⑤配伍藥物 ——合用它莫西芬等藥物,增加眼毒性風險;
  • ⑥肝臟疾病 ——肝臟參與藥物代謝,具體關系尚不明確;
  • ⑦遺傳因素 ——可能與ABCA4基因多型性有關。
  • 03 / 如何預防羥氯喹的眼毒性

    首先,要正確使用羥氯喹,不能在沒有風濕科醫生指導的情況下,超劑量濫用羥氯喹。

    其次,在使用羥氯喹期間,要做好眼科篩查:

  • ①對於服用羥氯喹無高風險因素的患者,在用藥劑量適宜的情況下,可進行基線和5年後的年度眼科檢查,一旦毒性風險升高,則應立即接受年篩查;
  • ②對於有高風險因素的患者,則應在服藥前和服藥後每年進行1次眼科檢查。
  • 羥氯喹的眼毒性不可逆,務必做好眼科篩查

    有些患者會說,可不可以發現眼毒性了再去檢查,老趙告訴你,不行!羥氯喹的眼毒性,不像某些藥物引起的短暫的指標升高,在停藥後就可以自行恢復,羥氯喹可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而且,羥氯喹可在體內蓄積,就算停藥了,其毒性仍永續幾個月,機體才能將其完全清除,如果不及早篩查發現異常,等到眼毒性已經出現,可能為時已晚,視力已遭受永久性損傷,無法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