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一味藥治濕疹,60年前的老方子,不該被遺忘

2024-06-26健康

浙江的一位小夥子和我講,說每年一到夏天雨水特別多的季節,他的胳膊上、腿上就會長一些小疹子,紅紅的一大片,像畫地圖一樣,不撓還好,越撓越癢。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喝湯藥,問有沒有什麽比較簡單的辦法可以讓這些惱人的小疹子快速消失。

從小夥子的描述中不難看出,這是妥妥的濕疹,有幾個關鍵點,第一,濕疹濕疹,肯定和濕氣有關,除了有濕,還有熱,夏季雨水多,天氣也熱,這種又濕又熱的季節對本身濕氣就很重的人來說特別不友好,內外因一勾結,極易長瘡長疹。第二,顏色泛紅的小疹子,紅是有熱,大家看,雪是白色的,火是紅色的,就知道怎麽區分寒熱了。總得來講,就是一派濕熱之象。

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外治法,是取炒地榆30克,打成粉末,用香油調成糊狀,敷在患處。或者水煎後,用紗布沾藥液濕敷患處。

註意,這可不是什麽紙上談兵之法,而是經過權威刊物發表,獲得廣大醫學工作者認可的單方,驗方。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中華皮膚科雜誌】就刊載了這一辦法,迄今為止已有近60年的歷史。

用地榆來治療濕疹,醫理很簡單,地榆是寒涼的,最擅長清熱,燥濕,這不正與濕疹的成因相合拍嗎?

另外,地榆還有斂瘡之性。所謂斂瘡就是說,皮膚長了瘡疹以後,不小心潰爛了,地榆可以讓瘡口收斂,讓潰爛的部份快速長回來。

說了這麽多,這個地榆究竟是什麽東西呢?

地榆這味藥,以前不常提到,很多人會覺得陌生,甚至潛移默化的認為它跟榆樹是不是存在著某種親戚關系?

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官方給出的身份資訊上找到些蛛絲馬跡。榆樹是榆科植物,地榆是薔蜜科植物。點我領取倪海夏全集視訊#漢方醫學,

你看祖上就是兩個不同的「派系」,所以雖然名字裏都沾了一個榆字,但是地榆和榆樹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人家和同屬薔蜜科的月季、玫瑰才是正兒八經的一個大家族。如果非要扯上點關系,那只能說地榆的葉子和榆樹葉有點像。

【神農本草經】裏是這麽說的,地榆「其葉似榆而長,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

【本草崇原】也有記載,說「地榆處處平原川澤有之,宿根在土,三月生苗,初生布地,獨莖直上,高三四尺,葉似榆葉而狹長如鋸齒狀,其根外黑裏紅,一名玉豉,又名酸赭。」

地榆的莖特別短,有點兒像是貼著地面生長的,它的葉子扁長,葉邊有齒痕。你別看它現在不起眼,七八月份花期一到,它就會拔地而起,一莖直上,在頂端生出一個個暗紅色的小棒槌,這就是它的花序,等到暗紅色的萼片從上到下依次綻放,這就算是開花了,雖然無法跟玫瑰、月季相媲美,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另外,當你無法透過葉子準確的分辨出地榆的時候,你就去找它的花序,這個特征是相對比較明顯的。

地榆的入藥部位是根莖,你把它挖出來,洗幹凈,切片,曬幹,這就是中醫裏的一味良藥。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到藥店購買。

地榆除了能治療濕疹,還有以下三大妙用:

第一,治療燒燙傷。

民間有句俗語,叫家中有地榆,不怕燒破皮。平時不小心燒傷或者燙傷了,問題不大的可以把地榆粉和香油和在一起,敷在患處,可以起到快速止疼的作用,而且愈後不會留疤。

第二,它能止血,吐血、便血、女性崩漏等等都可以用它來治。

【聖惠方】記載,說有一婦人,月經量特別大,過了經期,經血依然止不住,顏色又紅赤紅赤的,色紅說明有熱,這就是血熱妄行,地榆苦寒,味酸澀,苦寒可以清熱,酸澀可以把妄行的血液收住。這個時候,可以用地榆30克,水醋各半,一塊熬煮,煮好以後去掉藥渣,就喝那個湯。同樣的辦法還能治療吐血。

第三,它還能治慢性胃炎。

地榆這味藥,它是內外兼修的,身體表面的灼傷出血可以治,身體內部的胃粘膜出血也可以治。方法是取炒地榆50克,加生姜3片,蜂蜜20克,水煎後,分三次服下。這是石恩駿老先生的經驗方。

最後再回到今天的主題,皮膚病的治療一定要註意清淡飲食,也就是要充分顧護到脾胃,不然為什麽長瘡長疹,就是因為脾運化不好,身體裏的濕氣代謝不掉,只好從皮膚上走了。又為什麽容易反復?那些肥甘厚味一吃下去,積在腸胃裏,化熱化火的,皮膚疾患能不死灰復燃麽?

雖然是老生常談了,但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版權申明:

1.文源:本文內容來源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2、本平台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尊重知識與勞動。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

3、責任編輯:有道君,-du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