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我做保姆的錢可以給她治病!」兒媳肺癌晚期,婆婆的話打動醫生

2024-04-21健康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隋雪

江南的春日,開滿鮮花。陽光,雨露,灑滿大地。

可人生卻並不只有美好的光景。有的人,生來便滿身泥濘。

今年48歲的吳芬(化名)出生在西南山區,破碎的原生家庭讓她從小就沒感受過父母的關愛,像個孤兒一般飄零長大。成人後走出大山遠嫁浙江,之後又迎來女兒,一家人日子過得雖清苦卻也有奔頭。

就在人生似乎終於步入正軌時,一紙肺癌晚期的診斷書,給了這個家庭致命一擊。

「當時,面對女兒我還能有笑臉,但心裏其實已經崩潰了。家裏有外債,丈夫是殘疾人,我又生了這個病……」 在對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講述這8年的抗癌經歷時,回憶起最艱難的時光中遇到的點點溫暖,吳芬忍不住啜泣,「要是沒有這麽多好心人,想盡辦法救我的命,我真的覺得活著沒意思,也沒想到自己能活到現在。」

確診那年,女兒才上初中,吳芬剛好40周歲。

「再晚來幾個小時,你就沒有了」

時間回到2016年,吳芬還在當地一家服裝廠打工。

正值工廠放假,白天吳芬約了同廠的姐妹一起逛街,晚上回去洗好澡,突然間上床的力氣都沒有了。

第二天,吳芬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心臟血供不足。

吳芬還在納悶:自己也沒有心臟方面的毛病,怎麽會血供不上呢?

醫生又安排吳芬做了肺CT。影像一出,只見積液已經近乎灌滿了整個肺。由於缺乏必要的儀器裝置,醫生建議吳芬盡快轉到當地縣醫院治療。

此時的吳芬,還未意識到事情的嚴峻性。

轉院後,吳芬望著眼前醫生和一堆陌生的儀器,遲疑道:「這些東西是給我用的?」

得到醫生肯定的答復後,吳芬還是難以相信,「我就是氣喘不過來,用不到吧?」

「你再慢幾個小時來,你就沒有了。」

事態緊急,醫生立即為吳芬做手術穿刺引流胸水。隨著胸腔內的液體引出,吳芬「喘不過氣」的感覺得以緩解。

接下來,就是尋查病因。

「當時在縣醫院住了4天,結果檢查出來,就說是肺癌晚期了。」

吳芬想不通:自己之前都沒什麽癥狀,就近來半個月感覺肩頸痛,不是頸椎病嗎?不是應該打個封閉針就好了嗎?怎麽一下子搞成肺癌晚期了?

她回憶起,2006年,自己還在五金制造廠打工的時候,廠裏體檢曾查出肺裏有一點陰影。「那時候工廠都是用煤燒鐵水,煤煙很重的,工作內容也比較危險。加上後來女兒上學需要陪讀,我想換個方便一點的工作,就去了之後的服裝廠。」

對於當時查出的「陰影」,吳芬並沒太在意。「沒病沒痛的,還要去醫院檢查,我覺得太麻煩了,」 吳芬頓了頓,「也是因為窮麽,又要花檢查費。」

或許是從那時起,就埋下了禍根?吳芬不得而知。

「直接轉杭州吧,醫不了就無話可說了」

癌癥晚期的結果,吳芬並沒有隱瞞女兒。

「因為丈夫文化程度不高,女兒比較懂電腦,在縣醫院住院期間,女兒就上網查胸腔有積水是怎麽回事,也跟他爸爸說了有可能是肺癌。結果住院第四天檢查出來,真的是肺癌。」

面對當地醫生「轉市醫院治療」的建議,吳芬躊躇了。肺癌晚期,即使去了市醫院,估計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直接放棄嗎?女兒都還沒成年……

「媽媽,你不要轉我們市醫院,直接轉杭州吧。我查過了,我們就去省腫瘤醫院。要是杭州的專家也說醫不好,我們也就無話可說了。」

女兒的話不無道理。之後,在丈夫和婆婆的陪伴下,一家人啟程赴杭。

離開原本熟悉的小地方,來到陌生的大城市大醫院,不免磕磕絆絆。

抵達浙江省腫瘤醫院時,已是星期五的晚上。「一問才知道,星期六門診休息。」

生了癌癥,要開刀做手術,這是當時吳芬一家人對於肺癌治療最樸素的認識。於是在杭州等到星期一,一早掛了外科的號。

外科醫生看過片子,告知,「不能開刀了,已經晚期了。」

吳芬一家人楞在那裏,無措,更多的是無助。

「沒關系,我給你轉到內科,不是只有手術一條路的。」醫生寬慰道。

就這樣,吳芬轉到胸部內科,收治她的是婁廣媛主任醫師。

本以為自己的生命已臨近盡頭,令她沒想到的是,對面這位年長她幾歲的女醫生,在此後成了她「比親人還親」的姐姐,並陪伴她走過了接下來的8年。

「這個病人當時才40歲,很年輕,我印象就比較深刻。」 婁廣媛醫生回憶道,當時吳芬有很明顯的胸悶、氣急、咳血等癥狀,右肺不張,胸水引流已經引不幹凈了,情況不容樂觀。

在當時,肺癌的精準診斷技術還未廣泛普及,能開展基因檢測,進行分子病理學分型的醫院並不多。而婁廣媛醫生給吳芬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做基因檢測。

隨後的檢測結果,則給了婁醫生一個巨大的驚喜。

婁廣媛醫生/受訪者供圖

「是‘鉆石突變’!入組臨床研究還有希望」

經過進一步明確診斷,吳芬確診為Ⅳ期右非小細胞肺癌,伴胸膜、淋巴結等多處轉移,ALK基因陽性。

婁廣媛醫生解釋,ALK融合基因突變是惡性程度極高的罕見突變,發生率約為5%-7%。既往沒有靶向藥物之前,像吳芬這樣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大都只能依賴於傳統化療,整體預後極差,五年生存率甚至不足5%。

但隨著醫學的進步,ALK融合基因被發現可以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治療靶點之一,患者的生存期有了質的飛躍,ALK融合基因突變也由此成為象征著幸運的「鉆石突變」。

彼時,傳統化療方案對於吳芬的病情預計獲益已不大,而針對ALK陽性的一代靶向藥已在國內上市,臨床治療效果已被證實明顯優於傳統化療。但新藥的高昂治療費用,成了擺在吳芬一家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考慮到吳芬的家庭實際困難,婁廣媛醫生想到,醫院正在參與一項關於一代靶向藥與二代靶向藥在亞洲治療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比較研究。如果能入組該臨床研究,就意味著吳芬可以獲得全程免費的治療。

「有些病友說,參加臨床試驗就是去當小白鼠。我們也不懂什麽是臨床研究,但是不吃藥,錢跟不上、營養補不上,可能很快人就沒了,吃上藥說不定還有轉機。」

也許是前面遭遇了太多的苦難,命運的齒輪開始發生扭轉。吳芬的各項條件均符合受試者招募標準,且幸運地抽到了尚未在國內上市,但藥物的敏感性、安全性均有叠代升級的二代靶向藥組。

從2016年11月5日開始,吳芬第一次吃上了二代靶向藥,用藥後,癥狀就得到了快速緩解。「患者的胸悶、氣急明顯改善,胸水也逐漸吸收,不需要再引流了。原本的右全肺不張,也逐漸張開了。」 婁廣媛醫生說道。

如今,臨床研究仍在持續開展,吳芬也進入了從與肺癌抗爭到和諧共處的第8年。嚴格規範地用藥、隨訪下,吳芬獲得了較為理想的PR療效(部份緩解),用藥發生的便秘、體重增加等副反應也在可控範圍內。

「那時候,我就想著多活一天是一天,如果能活到女兒讀到高中,我走了,她也懂事了。後來,女兒讀高中了,我又貪心,想再多活幾年吧,現在女兒都已經讀大學了。」 吳芬感激道,「真的很感謝,如果不是遇到這麽好心的醫生,有這麽好的政策,我老早就沒有掉了。」

圖源:視覺中國

黑暗谷底中,醫生和家人成了她的光

作為腫瘤醫院的醫生,常年與家屬和病患打交道,婁廣媛見過各式各樣的悲劇、鬧劇,但提起吳芬一家人,留給婁廣媛醫生印象最深的卻是底子裏的「善良」。「她能堅持下來這麽多年,不僅僅是我們醫生的支持,還有家庭對她的支持,其實很不容易。」

實際上,在正式入組臨床研究前,吳芬曾經歷過一段黑暗的時光。

「當時基因檢測的結果還沒明確,醫院還拿不到藥,住院期間每天還要抽兩斤多的胸水出來。我也急,婆婆也急得直哭。」

後來,吳芬才知道,婆婆還曾去「求」婁醫生想辦法給自己用藥。

「她婆婆跟我說,自己做保姆的錢可以拿給媳婦用藥。」婁廣媛醫生動容道,「患者的丈夫雖然有殘疾,但也四處借錢、打工,支持妻子看病。雖然家庭條件比較困難,但是家裏人感情非常好,很善良的一家人。」

正式入組後,盡管可以免費治療,但當時的機制需要患者先自行墊付醫療費用,再進行報銷。

由於報銷是滯後的,大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吳芬一度連負擔往返杭州治療的路費都非常困難。

「好幾次實在拿不出錢的時候,婁醫生還自己拿錢或者借錢幫我墊路費和醫療費,一次就要四千多塊。」對於婁廣媛的盡心盡力、傾囊相助,吳芬很是感激,「可能對於婁醫生來說,我是她的病人,但是這麽多年,我拿她當家裏人,比親人還要親。」

「能夠幫助這樣一個困難的家庭,從藥物中獲益,從臨床試驗中獲益,看著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這對我們醫生來說是最希望看到的。」婁廣媛醫生介紹,2018年,在吳芬入組臨床試驗的第三個年頭,吳芬所使用的第二代AKL靶向藥阿來替尼在國內正式獲批上市。盡管新藥初上市時價格昂貴,但在2019年即被國家納入醫保,藥物的可及性大大提高。

與此同時,隨著政策機制與醫療數位化網路的進一步完善,吳芬已無需個人墊付治療相關費用。「現在就想能還清之前的欠債,家人的身體都好一點,陪伴女兒再多幾年。」

「其實不僅是靶向藥,隨著醫學的發展,各種抗血管藥物、免疫治療等等,選擇越來越多,帶給病人的生存獲益是巨大的。」2020年,婁廣媛醫生曾收治一名72歲的晚期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發現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到淋巴結和胰腺。

「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在過去只能采取單純化療,患者的預後是非常差的,通常只有不到一年的生存期。當年PD-L1的免疫治療藥物阿替利珠單抗剛上市,病人用了六個周期的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後,腫瘤病竈基本消失了。停藥後,得益於免疫治療的拖尾效應,即一旦起效就能長期獲益,直至現在,患者療效還維持在接近CR(完全緩解)狀態,生存期有望超過五年甚至更多,實作臨床治愈。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希望醫學取得更大的進步,各種國家和社會福利政策越來越完善,讓更多癌癥患者免受疾病的折磨。」這是吳芬和婁廣媛醫生共同的心願。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