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果葡糖漿:比糖和酒精更傷身,很多食品中都有添加,應如何避免?

2024-03-14健康
前幾天,看到一個驚人的新聞。
廣東廣州,一個17歲的男孩,男孩年紀輕輕就得了一身病,高血糖、高脂血癥、重度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這麽小的年紀為何會被這些盯上?原來,這和他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關系,男孩從小就喜歡喝飲料,將飲料當水喝,平時又不喜歡運動,這才導致了如今的情況。
在男孩的不良習慣中,最危險的就是「將飲料當水喝」。就在我們覺得飲料好喝的同時,卻很少有人意識到現在絕大部份飲料都添加了果葡糖漿作為甜味劑。
01
果葡糖漿,乍一看這個名字,給人的感覺就類似於維生素和鈣等元素,讓人覺得健康、無害。殊不知,果葡糖漿被稱為第三大健康殺手,諸多研究證實,果葡糖漿的危害已經超過了糖和酒精。
果葡糖漿是一種透過酶解法從玉米澱粉中獲得的甜味劑,因為既有葡萄糖又有果糖,所以取名為果葡糖漿。
果葡糖漿誕生於1970年,因為其成本低、甜度高、易發酵、保質期長、好上色等優點,所以陸續被各種食品爭相使用。
也是從果葡糖漿誕生之日起,它讓美國人的健康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肥胖率,就從13%增長到了40%;痛風發病率從3%增長到9%;糖尿病發病率更是從1958年的不到1%增長到了2015年的7.4%。
於是,有人將果葡糖漿形容為繼反式脂肪酸之後,食品工業界危害人類的第二個「偉大發明」。
果葡糖漿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它給人類健康帶來深重隱患,更在於它早已滲透到食品界的方方面面。
比如蛋糕、麵包等糕點;葡萄酒、黃酒、香檳酒和蘋果酒等酒類;碳酸飲料、果汁、冰淇淋、酸牛奶等各類飲料冷食;藥酒等各類保健食品;各種糖果;蜜餞、果脯和水果罐頭等,都能找到果葡糖漿的身影。
02
幾十年裏,果葡糖漿一直引發學術界的激烈討論,關於果葡糖漿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各類研究報告層出不窮,但主要還是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脂肪肝
肝臟作為唯一能代謝果葡糖漿的器官,約有20%的葡萄糖也是在肝臟中代謝的。如果同時攝入果葡糖漿和葡萄糖,大部份果葡糖漿就會變成脂肪儲存起來,進而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Dietary Fructose and Glucose Differentially Affect Lipid and Glucose Homeostasis】研究顯示,相比於不喝飲料的人,那些每天喝一杯含果葡糖漿飲料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要高出55%。
②糖尿病
在脂肪肝形成後,尤其是伴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人體的血脂代謝就會出現異常。這時就會誘發胰島素抵抗,因此罹患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2009年,美國研究人員就證實了這一說法,研究顯示在各項指標均相同的情況下,果葡糖漿比白砂糖更容易引發胰島素抵抗。
③痛風
美國波士頓大學附屬醫院曾做過一項相關實驗,這項研究涉及4.6萬名受試者,跨度長達12年。
結果顯示,每周喝5-6次含果葡糖漿飲料的人,罹患痛風的機率要比不喝的人高出29%;每天至少喝2次含果葡糖漿飲料的人,這個機率則上升到85%。
這是因為果葡糖漿是在肝臟內代謝的,代謝過程中果葡糖漿會讓肝臟一直消耗腺苷三磷酸,並形成大量的AMP。AMP在經過脫氨酶形成次黃嘌呤苷酸,隨後慢慢轉化成次黃嘌呤和黃嘌呤,最終分解成尿酸。與此同時,果葡糖漿還會抑制腎臟排泄尿酸。
03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些東西雖然吃起來沒有很明顯的甜味,但這並不代表這些食物中就沒有果葡糖漿。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唾液澱粉酶是不同的,因此對於甜味的感知度上也存在很大差異。
說得直白點,就是我們想要透過是否有甜味來判斷有沒有添加果葡糖漿是不靠譜的。在生活中想要避免攝入過多果葡糖漿,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①看配方表
我們在選購食物時,盡量留意配料表,正規的商品都會標明配方,同時也會標明是否含有果葡糖漿。
雖然有些商品寫著無糖,但我們也不能大意,因為有些無糖商品可能只是沒有蔗糖或者果葡糖漿,但可能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和安賽蜜等甜味劑,過量攝入對身體依然有害。
②買奶茶時盡量少糖
果葡糖漿有個很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於奶茶等調變飲品。所以我們平時買奶茶時,盡量選擇少糖,當然奶茶最好還是少喝點。
③多吃天然食品
如果真的很喜歡吃甜食或者喝飲料,建議最好多吃水果和鮮榨果汁等天然食品。水果等天然食品中雖然也含有果糖,但是果糖含量要比飲料和奶茶等低很多。
就以100g水果為例,其果糖含量大概1-5g;而100毫升的可樂,其糖含量已經超過了10g。
最後我想說,大家平時一定要加強相關知識,雖然很多人說自己平時不怎麽吃糖。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最近30年裏,中國的攝糖量已經上升了整整5倍,很多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攝入了隱形糖。
雖然我們不斷在科普,但奈何科普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商人們「創新」的速度。這些年裏,各種糖不斷誕生,除了果葡糖漿,還有葡萄糖漿、麥芽糖、甜蜜素等等...而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去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