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經行眩暈:病因、病機與治療

2023-12-06健康

經行眩暈:病因、病機與治療

經行眩暈是婦女在月經前後或月經期間出現的一種眩暈癥狀。其表現為目眩頭暈,視物昏暗,嚴重者如坐舟中,或伴有惡心、汗出、昏倒。本病有虛實之分,虛者多為血虛或陰虛,實者多為痰濕內阻而致清陽不升。

一、病因

1. 血虛:素體血虛,或失血之後氣血兩虛,脾為生血之源,如憂思勞倦,飲食失節,損傷脾胃,以致化源不足,精血虧乏,經行時其血更虛,血虛則腦失所養,氣虛則清陽不展,皆能發為眩暈。

2. 陰虛陽亢:素體陰虛,久病或熱病之後,多產房勞,陰精受損,髓海不足,每值行經陰血愈虛,陰不斂陽,發為本病。

3. 脾虛挾濕: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饑飽勞倦,傷於脾胃,均可見脾胃運化失司,以及水濕內停,聚積成痰。痰濕中阻,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竅蒙蔽,發為眩暈。

二、病機

1. 辨證要點頭目眩暈均隨月經周期發作。一般有血虛、陰虛陽亢以及脾虛挾痰等,臨床上需加以辨別。血虛眩暈者,經行量少,色紅質稀,面色萎黃,舌質淡。若陰虛陽亢者,則經量色鮮紅,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脾虛挾痰者,則頭暈沈重,胸悶泛惡,月經量多,色淡質稀,白帶多,苔白膩等。

2. 論治要點血虛者,常兼氣不足,治宜養心益脾,方用歸脾東加枸杞、制首烏,藥物如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神、桂圓肉、當歸、炒棗仁、姜棗等;陰虛陽亢者,則宜滋陰潛陽,方用天麻勾藤飲,常用藥物如,天麻、勾藤、石決明、山梔、黃芩、寄生、牛膝、杜仲等;脾虛挾痰者,宜健脾升陽,除濕化痰,方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常用藥半夏、白朮、天麻、陳皮、茯苓、蔓荊子、炙草、姜棗等。

3. 常見證治 (1)血虛:證候:經行或經後,頭暈目眩,動則加劇,勞則益甚。經行量少,色紅質稀,面色萎黃,或唇甲無華,心悸少寐,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養心益脾。方例:歸脾湯(【校註婦人良方】)加枸杞、制首烏。(2)陰虛陽亢:證候:經行頭暈目眩,耳鳴,面色潮紅,煩躁易怒,怒後眩暈加重,口幹咽燥月經量多色鮮紅舌紅苔黃脈弦細數。治法:滋陰潛陽。方例: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3)脾虛挾痰:證候:經行前後頭暈沈重胸悶泛惡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濡滑。治法:健脾溫陽化濕祛痰。方例:半夏白朮天麻湯。(【醫學心悟】)

4. 臨證權變 眩暈以「虛」為主以挾痰多見但臨床中常可見虛實挾雜證型混雜並可相互轉化故臨證中應辨識眩暈的各種轉化和兼挾證候才能正確施以治法恰當地遣方用藥陰虛陽亢者如以陰虛為主法宜育陰潛陽壯水之主佐以熄風之品如鱉甲龜板生地牡蠣白芍等;陽亢而兼氣血上並者宜佐降鎮熄風藥如龍牡代赭石珍珠母靈磁石石決明等;見風火上擾者宜選配羚羊角僵蠶全蠍地龍及介貝金石重鎮之味如脾虛夾濕者若痰濕側重阻滯脈絡治當燥濕化痰若痰郁化火可用膽南星天竺黃貝母竹瀝竹茹黃芩等;證兼見瘀血阻絡腦失所養藥可選赤芍川芎桃仁牛膝枳殼。5. 預防調護 預防:平時註意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心情舒暢。調護:眩暈發作時,宜靜臥休息,避免頭頸部的活動和聲光刺激,可減輕癥狀。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肥甘辛辣及酒酪。平時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八段錦等,以增強體質,預防眩暈發作。

6. 轉歸預後 經行眩暈經過恰當的治療,預後一般較好。但若反復發作,病情不斷加重,則可能發展為中風等嚴重疾病。故本病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三、結語

經行眩暈是婦女在月經期間常見的一種病癥,其病因病機多樣,臨床表現各異。本病有虛實之分,虛者多為血虛或陰虛,實者多為痰濕內阻而致清陽不升。治療時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同時結合患者的體質、生活習慣等進行綜合調理。預防調護對於本病的控制和預防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