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胃為什麽有那麽多"天坑"?消化醫生:因為亂吃藥

2024-10-11健康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文案丨健康科普田醫生

編輯丨健康科普田醫生

胃部"天坑"這個形象的比喻引發了許多人的好奇。消化科醫生張教授解釋道,這些所謂的"天坑"實際上是胃潰瘍,它們的形成與濫用藥物密切相關。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越來越依賴藥物來緩解各種不適。頭痛吃止痛藥,感冒吃抗生素,疲勞吃維生素,失眠吃安眠藥。這種隨意用藥的習慣看似方便快捷,實則對胃部造成了無形的傷害。

張教授指出,胃黏膜是人體的一道重要屏障,它保護胃部免受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蝕。而某些藥物會破壞這層保護屏障,導致胃酸直接接觸胃壁,形成潰瘍。這些潰瘍就像是胃壁上的"天坑",影響消化功能,還可能引發出血等嚴重並行癥。

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是最常見的導致胃潰瘍的藥物之一。 這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廣泛用於緩解疼痛和降低體溫。它們透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來發揮作用,但同時也減少了胃黏膜的保護作用。長期或大劑量使用這些藥物,胃潰瘍的風險顯著增加。

除了NSAIDs,抗生素也是胃部"天坑"的潛在誘因。 許多人感冒時習慣性地服用抗生素,殊不知這種做法無法治療病毒性感冒,還可能破壞胃腸道的菌群平衡。胃腸道菌群對維持胃黏膜健康至關重要,一旦失衡,胃部就容易受到損傷。

張教授強調,藥物濫用會造成胃潰瘍,還可能引發其他消化系統疾病。例如,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PPI)可能增加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風險。PPI透過抑制胃酸分泌來治療胃酸相關疾病,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胃酸分泌不足,使得某些細菌在小腸中過度繁殖。

中醫角度也對胃部"天坑"的形成有獨特見解。中醫認為,胃為陽明之腑,主受納腐熟水谷。藥物的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胃的陰陽失衡,傷及脾胃。特別是寒涼性質的藥物,容易損傷胃陽,造成胃氣虛弱,進而形成潰瘍。

張教授建議,預防胃部"天坑"的關鍵在於合理用藥。她強調,任何藥物都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對於必須長期服用NSAIDs的患者,可以考慮同時使用胃黏膜保護劑。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關重要,包括規律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等。

在治療方面,西醫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幹預相結合的方法。對於由NSAIDs引起的胃潰瘍,停用致病藥物是首要步驟。然後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或p受體拮抗劑來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如果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還需進行根除治療。

中醫治療則強調整體調理,以恢復脾胃功能為主。常用方法包括中藥內服和外治。內服方面,可根據證型選用不同方劑,如柴胡疏肝散、黃連溫膽湯等。外治方面,艾灸、貼敷等方法也有助於促進胃潰瘍愈合。

張教授指出,胃潰瘍的治療需要耐心和時間。患者應嚴格遵醫囑,不可擅自停藥或更換藥物。調整飲食結構也很重要。建議多食用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

值得註意的是,胃部"天坑"並非都是由藥物濫用造成的。壓力、不規律飲食、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導致胃潰瘍。張教授呼籲人們關註自身健康,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胃部問題。

近年來,醫學界對胃潰瘍的研究不斷深入。一項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某些益生菌株可能有助於修復胃黏膜損傷,為胃潰瘍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另一項研究則發現,適度的咖啡攝入可能降低胃潰瘍風險,這一發現顛覆了傳統觀念。

而張教授提醒,這些研究結果仍需進一步驗證。在科學結論尚未完全確定之前,最安全的做法仍是遵醫囑用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胃部健康。張教授建議,除了合理用藥外,還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保護胃部:

1. 規律進餐:保持每日三餐,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時間空腹。

2. 細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減輕胃部負擔。

3. 控制情緒:保持心情愉悅,減少stress對胃部的影響。

4. 適度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消化

5. 中醫保健:可以嘗試艾灸、按摩等中醫方法調理脾胃。

張教授強調,胃部健康與整體健康密切相關。一個健康的胃能夠有效消化食物,還能增強免疫力,提高生活品質。她呼籲大家重視胃部健康,遠離"天坑"困擾。

在結束采訪時,張教授語重心長地說:"藥物是把雙刃劍,合理使用可以治病救人,濫用則可能貽害無窮。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胃,讓它免受'天坑'之苦。"

這番話引人深思。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們應該謹慎對待每一粒藥丸,珍惜每一次進食的機會。這樣,我們的胃才能遠離"天坑",煥發健康光彩。讓我們共同努力,為胃部的健康保駕護航,享受美好生活!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