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怎麽區分?醫生提醒:胃潰瘍有癌變風險!

2024-04-01健康

最近有朋友問我:這十二指腸和胃潰瘍都是消化性潰瘍,幹嘛分這麽清楚,這兩者難道有什麽貓膩?

我說:之所以把他們分這麽清楚,是因為這兩種疾病在治療、癥狀、預後上都有巨大區別,雖然兩者都屬於消化性潰瘍,但胃潰瘍存在癌變風險,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癌變機率非常低。因此,對這兩種疾病的準確區分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

兩種疾病的發生部位不同

胃潰瘍主要發生在胃中,特別是胃竇、胃角和胃體小彎處。這些部位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較為集中的區域,因此容易受到損傷。

十二指腸潰瘍則主要發生在十二指腸球部,尤其是前壁和後壁。十二指腸球部是連線胃和十二指腸的狹窄部位,容易受到胃酸和食物的沖擊。

兩種疾病的典型癥狀不同

胃潰瘍的典型癥狀是上腹部疼痛,尤其是在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出現,表現為鈍痛、脹痛或劇痛。這是因為進餐後,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潰瘍部位,導致疼痛加劇。

十二指腸潰瘍的典型癥狀是空腹時上腹疼痛,常在餐後3~4小時或夜間出現,表現為輕度或中度的劍突下持續性疼痛。這種疼痛在進食後通常會得到緩解。

兩種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不同

胃潰瘍的主要病因和發病機制:

幽門螺桿菌感染: 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胃潰瘍的一個重要病因,但其在胃潰瘍發病中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十二指腸潰瘍有所不同。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引發慢性胃炎,進而導致胃黏膜的損傷和胃潰瘍的形成。

藥物因素: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特別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是胃潰瘍的另一個常見病因。這些藥物會抑制胃黏膜的修復機制,同時增加胃酸的分泌,從而增加胃潰瘍的風險。

其他因素: 生活因素、精神因素、遺傳因素、化學因素等有關。比如,進食時間沒有規律、進食速度過快、暴飲暴食、偏好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飲食習慣,以及精神緊張、過於憂慮等精神因素,都可能誘發胃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病因和發病機制: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密切相關。這種細菌能夠在胃的酸性環境中生存,並引發一系列的炎癥反應,破壞十二指腸的黏膜屏障,從而導致潰瘍的形成。據統計,臨床上超過95%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以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

胃酸分泌過多: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胃酸分泌往往高於正常人。這可能與迷走神經的張力、興奮過度有關,也可能與患者的胃壁細胞數量增加有關。過多的胃酸會直接侵蝕十二指腸的黏膜,造成損傷和潰瘍。

兩種疾病癌變風險不同

胃潰瘍存在癌變的可能

可能與其長期的慢性炎癥、黏膜損傷和修復過程有關。在這個過程中,胃黏膜的上皮細胞可能會受到持續的刺激和損傷,導致細胞異常增生和突變,進而發展為癌變。此外,胃潰瘍患者往往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這種細菌的感染也被認為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因此,胃潰瘍患者需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以便及時發現並治療可能存在的癌變風險。

十二指腸潰瘍的癌變機率極低

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機制主要與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十二指腸黏膜的防禦機制減弱有關。這些因素主要導致黏膜的炎癥和潰瘍形成,而較少涉及細胞的異常增生和突變。此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變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腸球部,這裏的黏膜上皮細胞相對較為穩定,不易發生癌變。

結語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雖然同為消化性潰瘍,但在發病機制和癌變風險上卻存在顯著差異。胃潰瘍由於其特殊的病理變化和影響因素,存在一定的癌變風險,因此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十二指腸潰瘍雖然癌變機率極低,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了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區別,特別是胃潰瘍的癌變風險,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兩種疾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從而維護我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你不知道的健康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