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縣域首診率超97%,京山縣域醫共體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2024-06-27健康

在由國家衛健委組織的2023年度中國現代醫院管理典型案例評選中,【京山市探索鄉村醫生綜合賦能,打通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最後一公裏】入選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典型案例。

當下湧現出不少各具特色的醫共體模式,在湖北省京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葉霖看來,「京山模式」的特點在於透過省市縣鎮鄉村一體化,實作了從技術到人才輸出一貫到底。而資訊化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全縣第一例基層溶栓獲得成功就得益於此。2022年10月,在京山市人民醫院遠端指導下,羅店鎮衛生院胸痛救治單元成功溶栓救治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在此次39分鐘的緊急救治過程中,借助遠端心電平台,實作了市-鎮兩級聯動、無縫銜接。

事實上,從羅店鎮開車到京山市人民醫院大概40分鐘。在以前,從入院到溶栓要1個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很多患者可能因此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這背後離不開醫共體的技術賦能和人才下沈。」葉霖說。

記者丨趙鑫娜

湖北省京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葉霖

01

技術關口前移

「張主任,上午能幫我遠端會診下嗎?」2023年9月5日上午,三陽鎮三道河村的鄉村醫生李先玉利用掌上超聲裝置發來會診請求。京山市掌上超聲診斷中心主任張曉偉立即響應了需求。

患者程某(化名)5天前從樹上不慎跌落,左側胸部摔傷,疼痛感不僅沒有緩解,9月5日又加重了,於是當天9點左右,他到村衛生室做檢查。

了解情況後,張曉偉開始指導李先玉使用掌上超聲裝置對患者進行檢查。超聲機器掃描的部位直接呈現在診斷中心的電腦上。

經遠端會診,張曉偉初步診斷其為「腹腔積液10.0cm,脾腫大,脾內多發無回聲區(其中一個大小0.6x0.8cm)」,並給出診斷意見「脾破裂伴大量腹腔積血。」然而,患者及家屬對此持懷疑態度,又恰逢秋收農忙,就診意願不高。

考慮到脾破裂大出血有生命危險,李先玉、張曉偉連同京山市醫共體辦公室主任郭晨霞多次與家屬溝通,最終取得了家屬的同意。

當天下午16點,患者由120接入轉至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就診。全腹部CT提示:脾臟破裂,腹腔及盆腔積血。普外I科主任黎發家立即率領科室團隊在全麻下行腹腔鏡全脾切除術,術中發現出血量已達1700ml,輔助自體血回收。手術圓滿成功,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這是京山市2022年9月入選全國「鄉村醫生綜合賦能行動」五個試點城市之一以來,透過掌上超聲為偏遠鄉村百姓提供便利醫療服務的一個典型案例。

事實上,透過「鄉村醫生綜合賦能行動」,京山市醫共體從醫療裝置、醫學知識、服務平合、執行機制、綜合診療等方面,對鄉村醫生賦能,進一步打通鎮、村醫療衛生服務「最後一公裏」。其中,掌超成為京山市醫共體技術賦能基層的一大特色。

從2020年起,在醫共體資訊一體化基礎上,根據鎮、村醫療裝置實際需求,建立了掌上超聲網路服務平台。目前購置了80台掌上超聲裝置,免費配發到 15個鎮(區)衛生院及45個村衛生室。

同時,制定了京山市鄉村醫生綜合賦能行動掌上超聲培訓方案,對實際使用者開展專題培訓。第一批超聲裝置基本操作培訓近25場次,線下線上超聲診斷技術培訓近20場次;第二批對40名村醫開展培訓,2023年底所有掌超均正常投入使用。此外,定期邀請上級醫院專家到市人民醫院授課,適時組織鄉村醫生免費來院學習。

借助掌上超聲裝置,村民在家中就可以做超聲檢查。掌超中心目前已完成檢查13700余例,會診近10000余例,村醫首診發現問題轉診至中心復診的病例189例。

技術賦能基層的另一有效手段是移動CT。2022年1月初,京山市人民醫院引進了所在的荊門地區首輛客車型車載CT,根據京山市各鎮村居民常見病種特點與需求,每周定時「發車」前往部份鄉鎮衛生院,為住院患者及當地老百姓提供「上門服務」。

羅店鎮馬嶺村的江大爺(化名)是首批受益的群眾之一。他有段時間總感覺頭疼、腰疼。在得知每周四車載CT會到羅店鎮衛生院「站崗」之後,便預約了1月27日上午9點的檢查。

剛進衛生院,江大爺看到院裏停了輛標有「京山市人民醫院車載CT」的大巴。車旁引導的醫護人員告訴他,這是車載CT,檢查就在車上做。

這讓江大爺有些驚喜,他想,既然市人民醫院的車載CT都開到「家門口」了,不如做個全身檢查。

沒等幾分鐘,就輪到了江大爺。這次檢查,他一共做了頭顱和腰椎兩個部位,檢查結束後半個小時出了結果。當天和江大爺一起做CT檢查的,還有20多名羅店鎮居民、衛生院住院患者。

「以前鄉鎮衛生院都沒有CT裝置,尤其是像羅店、宋河、永漋、三陽、坪壩等偏遠鄉鎮的群眾來說,做CT檢查要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去縣裏。」在羅店鎮衛生院放射科主任喻峰看來,車載CT下鄉,可以說解了燃眉之急,不僅節省了老百姓的交通成本、時間成本,還有利於分級診療落地。

截至目前,移動CT下鄉服務4500余人次,成為京山區域流動的健康體檢車。另外,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區域醫學影像中心、區域醫學病理中心的建立,推動了優質資源下沈基層,基本解決了基層專業人員缺乏、裝置設施落後,以及可開展計畫嚴重不足,病理標本無序外送等問題。

如今,基層醫院共發放檢驗報告170000余份,檢驗計畫增加8倍。醫學影像診斷報告累計74000余份,急診發送速度30分鐘,平診則需2小時。發放病理診斷報告累計4000余份。

02

賦能基層人才

與技術關口前移相比,在人才問題的解決上,京山市醫共體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探索與思考。

葉霖介紹,以往吸引人才來基層醫院,主要是透過編制。而在爭取編制的過程中,他意識到,把人才引進來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把人留住,有編制還不夠。

這些年,京山市醫共體嘗試透過打造適合人才發展的平台,讓基層人才更有用武之地。

首先是制定並落實基層人才培訓計劃。具體來說,基層醫院所有專技人員3年內完成到龍頭醫院免費輪訓200余人次。龍頭醫院每月組織本院專家進行網路教學60余次,培訓1500人次,共享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常規。基層醫院與龍頭醫院同步進行繼續教育管理,實行學分制管理。龍頭醫院邀請上級醫院專家授課,基層醫院人員同堂學習。「其中遠端培訓平台發揮了重要作用。」葉霖說。

同時,根據基層就醫需求,選派專科專家到基層坐診、巡診、教學查房,面對面解決基層患者和醫生的實際問題。

提升技術之外,還制定了相應機制鼓勵基層人員把服務做好,把業務做強。

比如,醫共體鼓勵鄉村醫生在網路服務平台上即時上傳超聲影像,超聲診斷醫生開展線上搶單有償服務。具體而言,診斷中心聘用鄉村醫生,根據影像品質,每例給予20~80元績效,對首篩陽性、復診、住院治療形成閉環的,每例給予380元績效。如果影像品質不合格,或者培訓不過關,需要再次接受培訓。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提升技術的閉環。

此外,還開展了優秀鄉村醫生超聲診斷技能競賽、鄉村醫生服務典型案例評選、優秀鄉村醫生評選等活動,對於獲獎者,每人給予2000元獎勵。透過樹立榜樣,充分調動廣大鄉村醫生提升水平的積極性。

自2018年,京山市醫共體建設以來,縣域內首診率從88%提升到2023年的超97%,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占比由36%上升至2023年的66%,出院人次占比由28%上升至2023年的近40%。龍頭醫院向上級醫院轉診人次由2018年的4567人次下降到2023年的924人次,轉診率由12%下降至2%。京山市三、四級手術占比由49%上升至2023年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