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蘇州九龍醫院成功開展復雜心律不整乳頭肌室早導管射頻消融手術

2024-03-29健康

心律不整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是導致猝死、心臟擴大心衰主要原因之一,發病率高,且隨著人口老齡化進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心律不整的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對於此類疾病的治療除抗心律不整藥物外,經導管心臟射頻消融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具有創傷小、療效肯定的特點。近期,蘇州九龍醫院心內科陳潤祥主任醫師團隊就成功完成了一例復雜室性心律不整的導管射頻消融手術。

72歲的陳先生前段時間突然感到心臟不舒服,出現了心悸、胸悶等癥狀,於是立刻到蘇州九龍醫院心內科就診。經心電圖檢查顯示為頻發室性早搏,但心超未及房室結構和功能異常,24小時動態心電圖顯示室早數量多達43856次。考慮到該患者合並有高血壓病、尿毒癥、血液透析等慢性病,藥物選擇受限且療效難以肯定,因此心律不整導管射頻消融術成為陳先生的優選治療手段。

對於復雜室性心律不整進行射頻消融,精準定位病竈靶點是重中之重。針對這樣一個特殊病例,陳潤祥醫生團隊在術前進行了充分討論,多次研讀體表心電圖,最終定位該病例的室性早搏來源於左後乳頭肌。乳頭肌部位室早很少見,更容易引起心衰及猝死風險,手術過程中也會有病變及消融靶點部位極不容易到達及穩定貼齊,消融成功率低、復發率高等特點。考慮到手術的難度,團隊決定采用心腔內超聲(ICE)輔助、順行法穿刺房間隔進入左室,既保證手術的精準,又減少股動脈穿刺的並行癥。

術中,陳潤祥在患者清醒、局麻狀態下行股靜脈穿刺,經鞘管送入ICE導管,在X線和ICE指導下安全、精準的完成房間隔穿刺後,借助ICE在CARTO三維標測系統下完成左室腔內的三維電解剖結構圖,重點描畫前、後乳頭肌解剖結構。在醫生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將經房間隔穿刺鞘順行法送入消融大頭,在ICE輔助下送達左後乳頭肌這一目標解剖部位,精細尋找理想靶點圖,成功消融。

陳潤祥表示,心律不整是心內科常見病,除藥物治療外,導管射頻消融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具有創傷小、療效肯定的特點。對於部份復雜的室性心律不整,例如乳頭肌室早射頻消融難度大、復發率高,常需多次消融才能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乳頭肌懸空於心室腔中,消融導管非常不容易到達及貼齊;或者消融過程中由於左心室跳動,消融導管貼齊壓力不穩定,壓力低了消融能量不易徹底損傷病竈,導致室早消融不成功或者復發,壓力高了會導致消融導管脫離消融靶點導致消融失敗。(高雲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