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夜航船】解析—卷一·天文部·時令(七)—節氣·立春(3)

2024-07-11健康

續接【夜航船】解析—卷一·天文部·時令(七)—節氣(2)。

④立春正月節:

概述: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於每年公歷2月3-5日交節。

幹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

立春標誌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

時至立春,在中國的北回歸線(黃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帶,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春」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入春天的前奏,萬物尚未復蘇,還處於萬物閉藏的冬天。

淵源: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

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時序進入春季。此時雖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大自然生機勃發。所以古人重視立春,在古時有迎春之儀。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在中國傳統農耕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秦漢以前,南北各地風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歲首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歷元月朔日(正月初一),而是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立春。

立春歲首對於傳統農耕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重大的拜神祭祖、祈歲納福、驅邪禳災、除舊布新、迎新春等慶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後時段舉行,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

【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立春】詩雲:「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附:

「雙立春」與「無春年」現象:

在歷史開發中,古人在陰歷基礎以融合陽歷成碎形成了農歷,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是屬於陰陽合歷。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立春」是陽氣升發、萬物更生的節令,將有「雙春」之農歷年視為大吉年份。

「雙立春」與「無春年」是夏歷(農歷)中的概念,是指農歷一年有「雙立春」或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這是由於農歷年長度有的年份短於回歸年、有的年份長於回歸年的緣故。幹支歷不存在無春,因為每一歲均是以「立春」為歲之起始,立春節氣一到,就是孟春開始了,所以歲歲有「春」。

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2天,這就是相鄰兩個立春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公歷年平均長度是365.2425天,與回歸年相差無幾,所以立春在公歷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絕大多數年份為2月4日,個別年份為2月3日或2月5日。

而農歷年情況就不一樣了,農歷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加上7個閏月。農歷無閏月的年份為353至355天,比回歸年少11天左右;有閏月的年份為383天至385天,比回歸年多19天左右。

故閏年有25個節氣,平年有23個或24個節氣。於是立春在農歷年中的位置呈現出4種情況: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兩頭春;全年無立春日。

農歷有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7年),因年長長於回歸年,故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兩頭春」;無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12年),因年長短於回歸年,「無春年」最多,剩下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約各占一半。這種規律以19年為周期,迴圈往復,個別年份稍有出入。

農歷一年中有一個立春,雙立春,或者沒有立春都是由於陰陽歷轉換造成的,屬正常的歷法現象,完全和兇吉無關。

氣象:

從立春節氣起,時序就進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意味著萬物復蘇。立春,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

立春時,中國的冬春分界線(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達10攝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那一線以南地區,立春時有春的氣息了,但中國93%的陸地面積上都還是冬,到黑龍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時入春。所謂立春,還只是一番「立意」。

立春期間,氣溫開始趨於上升,日照、降雨開始趨於增多。但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出現了春天的前奏。

星象:

立春時節,此時的星空常是一年中最璀璨的。晚上八九點左右,擡頭望向星空,在正南方,有三顆星非常容易辨認。它們距離相近,連成一條直線,好像一條閃亮的腰帶。那就是參宿一、參宿二和參宿三。

中國民間將這三顆星稱為「祿、福、壽」,把這三顆星看成三個吉祥的星官,分別掌管人世間的福份、壽命等,又稱「福祿壽三星」。「三星高照,新春來到」,當夜晚看見三星高掛南天,正是春節之時。

福祿壽三星

節令:

立春為「四立」之一,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淮南子·天文訓】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復始」。

從立春起進入了寅月,陰陽轉發,陽氣初生,萬物復蘇。新輪回由立春開啟,春回大地,永珍更新。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亦即歲節。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一些地方便傳承著以立春歲首拜神祭祖、納福祈歲、驅邪攘災、除舊布新等為主題的節慶活動,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農事周期就是慶典周期,有些節氣也就是節日,終而復始、永珍更新的歲節是百節之首,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

秦漢後各地歷法統一,立春「歲節」民俗被挪到了陰歷元月朔日(正月初一)。自立春歲節的民俗功能被挪到了元月朔日後,立春成了單純的一個節氣。

民間還有「早立春和晚立春」的說法,比如「早立春堆滿谷,晚立春堆滿人」,即「早立春」的年份是好年景,谷糧滿倉,「晚立春」的年份年景不好。

對於何時「換屬相」,每逢過年前後,「立春派」和「春節派」都會激烈爭論。「立春派」認為,雖然新年從大年初一算起,可屬相要從立春開始算,「打了春」就換屬相。

他們認為,立春節氣周期固定(365/366天),每個屬相時間周期相同,和太陽運轉周期一致,也更符合自然節律。有的甚至認為生肖屬相應該按照立春節氣的時刻來改變。

而「春節派」主張逢農歷大年初一才是新一年的開始,也是屬相的開始,這是中國傳統歷書的顯著標識。

物候:

立春,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時至立春,在中國,北回歸線及其以南一帶,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撲面而來。而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只能是說進入春天的前奏,萬物尚未復蘇,還處於萬物閉藏的的冬天。對於北回歸線以北地區來說,距北回歸線(黃赤交角)越遠,進入春天越遲。

古人根據黃河流域的地理、氣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規定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

立春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初候: 東風解凍。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

二候: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三候: 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遊而近冰,故曰負。

民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過去在每年的黃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以及「龜子報春」、「銅鼓驅疫」等,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擡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

迎芒神

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影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打春牛

鞭春即打春牛,亦稱「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將泥塑春牛打碎,這是農耕文明時代的遺風。透過打春牛之俗,提醒農人,春天已到,應該不違農時,及時播種谷物,祈願一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鞭春之俗與祈求豐收相關,是一項較為古老之節俗。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迎春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

打春牛

打春牛,又稱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咬春

立春日時令飲食是作春餅、贈春盤、食春菜等飲食之俗,以迎春、慶春。春餅是立春日典型的時令食品,從魏晉南朝時代起,人們迎春食春餅。

【荊楚歲時記】載:「立春之日,親朋會宴,啗秦餅、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餅是一種薄面餅,取生菜、果品、餅、糖等置於盤中,取迎新之意,時稱「春盤」,也可贈送親友品嘗。

文學:

唐·羅隱【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遊魚迸冰出。

唐·張九齡【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裏梅。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養生:

起居

春季氣候變遷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年老體弱者換裝尤應審慎,不能突然減少服裝。

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如自然界一樣,需要舒展暢達。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易發時期,包括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註意居室空氣的流通,適度開窗通風換氣。

立春養生

保健

立春過後,天氣逐漸變暖,萬物復蘇,陽氣上升,據說立春那一天,在地上挖個小坑,坑裏放上根兒雞毛,到打春的那個點,雞毛便會緩緩飄起來。

此時人體內的陽氣也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向上向外升發,因此,我們在精神、起居、飲食、運動、補養等方面都要順應春陽升發這一特點,在調攝養生中註意保護陽氣。

春夏養陽,應早睡早起,以適應春季陽氣初升的特點。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

春季養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春天萬物萌動,也滋生細菌,所以春天應特別註意講衛生。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黃帝內經】說:「風者,百病之始。」在早春,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後,是以風溫邪氣致病。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