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健聞咨詢,醫療行業跨界洞察)
「要麽轟轟烈烈的出海,要麽踏踏實實的死去。」
近期,在北京望京的一家咖啡廳裏,一位醫療投資人向【健聞咨詢】談起現在中國頭部醫械公司出海的緊要性。他所在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曾參與過對聯影醫療等企業的投資。
這或許是一句略顯激烈的評價,但在當下,對於中國的醫療器械企業來說,出海的必要性確實已到了重要關頭。過去,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抓住了做仿制產品、國產替代、本土渠道優勢的機會,一眾細分領域都誕生了龍頭上市公司,後來,隨著技術的積累和工程師的紅利,趁著過去幾年的硬科技上市潮,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在心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神經介入等賽道都出現了多家有硬實力的上市公司。
今年,在資金端二級市場股價低迷、一級市場投融資金額下降,在政策端上的醫療反腐和多個品類的集中采購等諸多行業現實面前,中國大部份醫療器械公司都或主動或被動地被推到了這樣一個現實問題面前:出海。
從邁瑞醫療、聯影醫療等中國頭部醫療器械公司財務報表中披露的資訊,我們便可以發現出海的「風景」:2023年上半年,邁瑞醫療境外銷售收入66.95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已到40%;聯影醫療在境外銷售收入7.18億元,同比實作增長 32.29%。(本文除特別註明的貨幣單位之外,其余數值均為人民幣。)
在這兩家公司近期的多份咨訊公告裏,「出海」、「海外市場」等是一些被頻頻提及的詞和花了濃墨重彩去描述的「蛋糕」,而在幾乎所有「有頭有臉」的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和一些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那裏,出海都成了一個必然出現的戰略選項。
表面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位邏輯:據灼識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經突破4800 億美元,而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9090億元,中國市場僅占全球約四分之一的規模。出海,即意味著追求增長,在一個百億美金級的全新市場裏去淘金。
但實質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已到了一個命運轉折的關鍵節點,出海是整個行業的歷史性機遇。多位行業人士預測,「2024年將是中國醫療器械的出海大年」。
前有邁瑞、九安為代表的真實暴富故事,後有聯影的國產高端裝置產品成功出海的例證,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眾多公司,出海與否,這不僅關乎自身的商業成敗,也關乎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命運。
從九安到邁瑞:暴富與野心
48天,從6元/股左右,到68.44元/股,股價暴漲超十倍,這是九安醫療在2022年初「亮瞎」市場的行情。
暴漲緣於其向外披露,自家的抗原試劑盒不斷攬得海外大單。自2021年11月以來,九安醫療美國子公司iHealth的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盒在美緊急獲批使用,到2022年5月初,已攬下不低於21.08億美元大單。
當時,九安醫療熱到連收深交所4份監管函或關註函。在2022年1月12日下發的關註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對試劑盒產品針對Omicron變異病毒的檢測有效性、「1+1」檢測方案的提出依據等方面進行核實,並說明是否存在誇大性宣傳、誤導性提示以迎合市場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情形。
但是九安醫療閃耀市場的暴富與疫情脫不開關系,疫情結束後,在最新的財務報告中,九安醫療的業績回落,進入常態化發展。
九安醫療的起落背後,其實暴露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一大問題,即出口的醫療器械產品以低值醫用耗材和中低端醫療裝置為主,高端產品和裝置占比較低。據海關總署釋出的數據,
類目上,醫療器械三大板塊企業海外業務收入占比,低值耗材>醫療裝置>高值裝置,2022 年低值耗材海外業務收入占比平均為 55.4%,醫療裝置達到 38.8%,高值耗材則為 14.1%。
此數據的高低基本說明了不同賽道出海的難易程度,最容易且最早出海的是低值耗材,其次是醫療裝置,而高值耗材目前整體仍處於出海的起步階段。
如果拋開偶然「暴富」的九安醫療且不提,那真正有說服力的出海醫療器械代表企業,還得是「器械一哥」——邁瑞醫療。
邁瑞的出海之路,依靠的是買買買。2008年,邁瑞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Datascope醫護監控裝置業務,成為全球監護儀第三大品牌。2011-2012年,邁瑞又在IVD、輸註泵、骨科及內窺鏡業務上收購了近10家公司。2013-2014年,公司以1.05 億美元收購高端超聲影像制造商Zonare,殺入高端超聲市場。
這些並購不僅為邁瑞帶來了產業線,還帶來了完整的銷售網路。這兩年,邁瑞又發力IVD,向著平台型企業的道路越走越遠,豐富產品,為醫療機構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近幾年時間裏,邁瑞的海外市場占有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上下徘徊,其海外收入自2018年從26%上漲到43%,2020年創下高峰(48%),之後兩年則維持在40%左右。
邁瑞財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作營業收入2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20%。國際市場的增速在二季度實作了反彈,其中體外診斷和醫學影像業務二季度增長均超過了35%,開發中國家二季度增速也恢復至20%以上。受醫療反腐影響,國內公立醫院正常的招投標活動推遲,對國內業務的開展造成一些挑戰。但國際市場三季度增速環比二季度進一步提速至20%以上,其中開發中國家增速進一步提速至30%以上。
最新的訊息是,在2024年1月初,邁瑞釋出公告稱,擬由全資子公司透過「協定轉讓+表決權」的方式,使用66.52億元自有資金,實作對上市公司惠泰醫療控制權的收購,本次交易合並估值為 302 億元。惠泰醫療主營業務為電生理、冠脈通路及外周血管介入,是國內電生理等心血管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
從海外買到國內,邁瑞醫療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公司有能力、也有信心在2025年躋身全球前二十醫療器械榜單。但是,進入全球前二十僅僅也只是公司當前階段的目標,之後要向全球前十、甚至更高的行業地位發起沖擊。」
縱觀邁瑞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史,持續擴充產品線、不斷進入新的業務領域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路徑,從最初以監護儀起家,到逐步進入血球、超聲等領域,構建起了以生命資訊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為主導的三大產線,並不斷在這三大產線裏橫向拓展了更多的細分賽道。而更重要的是,邁瑞的成功,離不開其對「出海」與「國際化」發展的前瞻性,如果離開了出海,邁瑞也不會是今天的邁瑞。
在九安與邁瑞之外,中國醫療器械各品類的公司出海已成一大趨勢。據浙商證券研報,2020-2022年間,,中國A股醫療器械相關企業海外收入規模從2018年的257億元快速提升至2022年108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3.2%。其中,醫療裝置(總額105億元,占比9.7%)海外收入規模位列第三,高值耗材(+25.1%)海外成長較快。
出海大潮已起,9000億醫療器械還是好賽道
「對於醫療器械企業來說,國內市場解決吃飯問題,海外市場解決吃肉問題。」這是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此前在一場行業會議上對醫療器械行業的預判。
雖然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已占全球市場的27.5%,已成全球醫療器械第二大市場,但無論是主動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還是被動應對國內市場的壓力,出海都成為了醫療器械企業發展的一大方向。
國內市場雖然夠大,但集采仍使得出海變成一個必選項。從2020年起,國家帶量采購終於在器械賽道靴子落地,截止目前,陸續已組織四批次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采,品類依次為冠脈支架、人工關節、骨科脊柱類耗材、人工晶體和運動醫學相關耗材。而前三次國采結果顯示,集采後相關產品平均降價振幅超過80%,第四次集采中選產品平均降價70%左右。
由此,全新市場邏輯就此開啟,未來相信集采趨勢必然在醫械領域加速推進。國家集采良藥苦口,短期或帶來陣痛,但長遠有利於行業結構最佳化,實作從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進口替代和出海的過程。在這之中,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市場適應能力和國際化營運能力。
近年來,伴隨國產醫療器械整體研發水平的進步,產品核心技術被逐步攻克、產品品質與口碑崛起,部份國產企業已透過技術創新實作彎道超車,不僅過往進口壟斷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國產醫療器械行業正逐步實作與國際品牌比肩並跑的目標。
這其間的標桿企業之一,便是聯影醫療。
「2011年的春天,我們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從無到有搭建起了聯影這一平台,一起將改變的種子埋下。」聯影醫療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強在公開信動情回憶公司歷程,那是一個全球巨頭林立的年代。
聯影醫療所在的賽道,國內高端市場長期被一些老牌歐美企業占據。以聯影醫療所處的醫療影像裝置為例,海外三巨頭——西門子、飛利浦、GE醫療,曾是國內醫療器械廠商難以逾越的高山。而聯影醫療堅持自研,打破了國外醫療影像裝置廠商在高端市場的封鎖,並取得一定成效,這對國產高端醫療器械而言,無疑是一個莫大鼓舞。
在出海上,聯影醫療也一直堅持高舉高打,直接進入美國和日本這兩個全球最高端的醫療裝置市場,從2017年的零海外市場收入,一步一個腳印,成長到2022年有12%的收入來源於海外。2023年,聯影醫療在境外銷售收入7.18億元,同比增長 32.29%。
還有另一家值得提及的企業,是上海的奕瑞科技。奕瑞科技憑借憑借影像產品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產能力,獲得了柯尼卡、富士、西門子等全球多家企業的訂單,公司生產的數位化 X 線探測器,是DR、數位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C 型臂 X 射線機(C-Arm)等多種醫療裝置的核心上遊部件。2022年,奕瑞科技約 36%的產品銷往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境外主營業務收入為 5.25 億元,同比增長19.52%。
在上海科創集團海望資本基金執行合夥人馬可看來,中國的醫療器械賽道伴隨著中國高端制造業的發展而發展,出海的趨勢背後,反映了整個產業鏈的大躍進和變遷。「如果說,藥物研發考驗一個國家生物領域的基礎研究能力,那麽醫療器械就考驗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就像七八年前的國產手機、四五年前的國產汽車一樣,如今的醫療器械行業也處於國產替代和海外擴張的前夕。」
參照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的發展經驗,「出海」和「國際化」幾乎是巨頭發展的必然痕跡。德勤的研報顯示,而國際領先醫療器械公司國際收入占比均值在50-60%之間,飛利浦、羅氏診斷等歐洲品牌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別高達81%和67%。目前,中國領先醫療器械國際收入占比均值僅在20-30%之間,未來肯定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據灼識咨詢數據預測,未來十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有望從2021年的9090億元,以復合增長率11.9%保持增長,到2030年實作24924億元的規模。
國產替代疊加出海機遇,未來十年,醫療器械還是一個好賽道。
(本文作者健聞咨詢,醫療行業跨界洞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